趙國國土廣闊、地形地貌眾多。
除北部多山地、南部多平原這樣明顯的區分外,還有眾多的丘陵。
這些丘陵起于山脈之尾,終于平原之初,成了連接山地與平原的紐帶。
望天城就是建在趙國西南大塊丘陵之上的一座邊境城市。
因所在丘陵名為“望丘”,故此得名。
站在“望丘”之上,向西,可望天之高;向東,可望天之遠……
從靈脈的角度講,望丘屬于太華余脈。
雖然望丘和太華山在地面上有所斷絕,但在地底之下的地脈是相通的;
所以望丘的靈氣濃度很高,而靈氣濃度,是成為靈地、建立仙城的基礎之一。
因靈氣濃郁,且位置險要,所以“望天城”這座大型仙城,成了趙國的西南重鎮;
論規模望天城不但不在拒北城之下,甚至還在拒北城之上,由此可見此城之重要。
這里也能看出趙國或者說太華宗對周邊的一些態度,防其他國家更甚于防北戎。
望天城如同一把尖刀一般,不但抵住了秦國東進的咽喉要道;
同時也遏制魏、韓兩國,居高臨下的俯察著他們的動向。
而對于周邊國家來說,望天城不止是秦國的眼中刺,也是魏、韓兩國肉中釘;
全都可以用“心腹大患”來形容,恨不得日日夜夜都在想著該如何將其拔除。
不過這顆釘子可不是想拔就能拔的,趙國一向勢大,所以周邊國家只能忍耐。
但是,形勢和實力是發展變化的,秦國經過多年發展,如今終于忍不住了……
這一日,一艘飛舟緩緩降落在望天城的外圍平臺之上,眾多修仙者紛紛走了下來。
這其中有一個面容平靜的青年,不是別人,正是接到調令趕來參加戍守的陸易。
之所以趙國和秦國都開戰了,飛舟還能安然抵達,是因為兩國現在還在打文明仗。
所謂文明仗是一種形象的說法,指的是正面攻防,不使用偷襲之類的手段。
而之所以都開戰了,還搞“假文明”這一套,是因為兩國的實力相當。
你能對我搞偷襲,我同樣也有實力這樣對你,大家都搞偷襲,人員傷亡會增大。
于是“你死我活”變成“比拼國力”。
比拼國力說白了就是消耗資源,靈石不會為自己發聲,但人死多了,仇就結大了!
所以秦軍過來,也只會對著望天城猛攻,而不會圍點打援或者使用其它的辦法。
這也說明秦國無法在實力上碾壓趙國。
否則像趙國對北戎那樣,沖進境內打殺一番,你又能如何呢?
當然趙國也沒實力碾壓秦國,否則何以不御敵于國門之外,甚至追著秦軍打呢?
所以說到底“文明”不過是迫不得已的假象罷了,偽裝而已!
陸易走下飛舟后,看著眼前高大的城市不禁有些出神。
此時整座望天城都已經被開啟的法陣籠罩,如同巨大無比的琉璃光幕一般。
而他們所在的位置,相當于一處陣中陣,需要在此處領取腰牌,方能真正入城。
畢竟是戰爭狀態之下,監管是一定會加強的,否則奸細作亂就難看了。
此處有金丹長老親自坐鎮,陸易遞上自己的身份牌,任由其激活相應禁制。
此便等于領取了腰牌了,如陸易在守城的過程中有所異動,此牌立刻就會示警。
即便進了城后將此牌丟掉也不行,因為此牌離開主人一段距離同樣會示警。
并且城中時時有人監察,需要長期將身份牌掛在腰間,否則就會被擒拿。
將身份牌掛在腰間,陸易這才真正入城,準備去拜見他的師父許然。
他的這位師尊,做起任務來還真是熱衷,之前就跟隨元嬰修士去到草原深處大殺四方了一番,回來后又直接來到望天城,參與這邊的防守。
說起來陸易對師父許然,是有一點怨氣的,原因還在于那“功過相抵”四個字上。
說到底他在與北戎的作戰中有沒有功勞,還不是要看他師父的態度。
如果師父肯為他爭取,那也就是多說一句話的事。
當然,許然不為他爭取,陸易也說不出什么來。
師父要一身正氣,那么他這個做徒弟的也只能“功過相抵”了。
不過有怨氣歸有怨氣,該拜見還是要拜見的。
不過等陸易來到師父許然所在的臨時洞府后,發現師父并不在里面。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今日師父許然執勤,上城樓去了。
陸易聽了,又穿過層層甲士,匆匆走上了城樓。
入眼所見,這些負責戍守的甲士,很多都露有疲憊之態。
這些甲士當然也都是修士,并且修為最低的也在練氣后期。
其中練氣圓滿的不在少數,也許一顆筑基丹,他們就能成為筑基修士。
只是成了筑基修士又能如何?
陸易不禁又想起了還在養傷的柳蘭,和并沒有完全傷愈,就已經前往拒北城的趙虎。
太華宗雖然震懾住了北戎,但北境那邊仍需要重點防御,所以還沒完全傷愈的趙虎便主動請命去了拒北城。
雖然走的時候趙虎說讓陸易不用擔心,為了兒子他也會好好活著。
但陸易知道趙虎心里很苦,安靜下來就會無比難過,所以他只能讓自己變得忙碌。
對此陸易也沒什么好說的,說得再多,這些苦難他也沒法代替趙虎去抗。
加之趙國如今確實正值用人之際,不但西南要和秦國交戰,剩下三面邊境也需要更加用心防守。
當你被一只野狼盯上的時候,焉知其它方向會不會有野狼竄出來呢?
當然現在明面上,趙國東面的燕國是表示支持趙國的,甚至還表示隨時可以派兵增援。
這是因為趙國和燕國有著共同的利益,秦國若吃掉趙國,下一個難道不會是燕國嗎?
而趙國南面的魏國和韓國,則是按兵不動兩不相幫。
并非是魏國和韓國不怕秦國吃掉趙國后,會對他們下手;
恰恰相反,他們很怕,比燕國更怕。
但他們不敢表示支持,因為他們和秦國之間,沒有趙國這樣一個強大的屏障。
對于這兩個方向,趙國當然也要派兵防守,畢竟國與國之間沒有完全信任一說。
所以太華宗高層,把以紫陽峰為首的家族派修士,派到這兩個方向進行駐防。
而原本駐防這兩個方向的龍戰派修士,則被調遣到西南參與對秦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