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1]


[1] 本文作者張景中,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第四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第一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數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這套小書的作者劉治平教授在回顧退休前后多年的經歷時這樣說:“我喜歡小孩,更喜歡教小孩。回想起來,自大學教書退休前至今,教小孩學數學有30多個年頭了。其間,我傾注心血,邊學邊教。在做這件事上確實有一點點成績,自己也獲得了莫大的愉悅。”

說“一點點成績”,當然是劉教授自謙。在此期間,他教過北京海淀區的中關村第一小學、中關村第二小學、北京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等十幾所小學的課外數學班;受著名教育家、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彭芝之邀,在北京市華羅庚學校教過超常兒童奧數班,參與編寫了被廣泛采用的教材;參加過第十一屆世界天才兒童教育大會,所撰寫的文章發表于英國倫敦發行的專刊;還曾應世界天才兒童協會時任主席、臺灣師范大學教授吳武典(1940—)之邀,赴臺參加1999年資優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并發表文章。他創辦了北京幼幼培訓學校和北京吉福超常啟蒙教育研究所,發表了教研文章30多篇,受到了孩子、家長、學校老師和有關領導的歡迎和贊賞,被評為海淀區教育系統優秀教師。他曾榮獲教學征文一等獎、中國科教創新貢獻獎及中國當代思想成就獎等。這就是一位退休老人的“一點點成績”!

我們自然要問,這位老教授是如何教孩子們學數學的呢?中小學數學里幾何最難,他又是如何教孩子們學幾何的呢?

這套小書總稱“少兒幾何啟蒙”,順次分為“認識圖形”“學會推理”“立體圖形”和“圖形變換”四個分冊。作者在書中開門見山、直來直去、生動詳盡地展示了自己教小孩的具體過程和核心思路,并結合近年來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新思路做了若干補充。

講幾何離不開幾何圖形,幾何圖形的基本元素無非是點、直線、線段和圓等。劉教授用生動直白的話語向孩子們介紹這些基本圖形,直來直去地指著黑板說:“這叫什么?這叫‘點’。用筆在紙上畫一個點,可以畫大些,也可以畫小些。點在紙上占一個位置。”

在這里,他不說“這是‘點’”,而說“這叫‘點’”,其背后有深刻的道理。自19世紀以來,數學家開始明白,數學研究的對象(如數、點等)并非客觀的實體,它們“實際上”是什么,不可能也不需要在數學上討論和解決。數學關心的只是這些研究對象組成的結構和關系。柯朗等在名著《什么是數學》中說:“基本的數學概念必須抽象化,這一見解是近代公理化發展中最重要和最豐富的成果之一。”這里,劉教授采用“這叫‘點’”的用語,體現了數學概念抽象化的深刻思想,在孩子們的心里播下數學思維的種子。在講解相關內容時,劉教授為此加了一節“寫給家長和老師的話”,有助于家長和老師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幫助其深化這方面的認識。

在語言文字生動簡明的基礎上,劉教授在書中對幾何邏輯推理的起點也進行了簡化梳理,并且提出了“信息幾何”這一新概念,不僅關心幾何圖形中幾何性質的邏輯關系,也關心圖形中的組合計量信息。孩子們可以通過“點連線”“線交點”“種樹成行”“擺小棍”“破密碼”“數圖形個數”“連線游戲”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些活動貫穿著觀察與猜想,通過歸納找規律,開放思維,放飛想象。例如,引導孩子們觀察、計算11條直線最多能交出多少個點,由少到多,讓孩子們發現其中的規律。又如,在觀賞行、列和均為34的四階幻方后,啟發孩子們找尋其中還有哪些和為34的數組,它們組成什么樣的四邊形。結果,大家在課堂上就找出了幾十個這樣的“數字四邊形”,讓孩子們產生“震撼感”!這樣把幾何圖形和組合計數聯系起來,不僅引出了著名的歐拉網絡公式“交點數+區域數-連線數=1”,還介紹了“二人點連線”“畫圖形畫”等游戲性質的活動,其中一些內容還被英國的《國際天才教育》選為專刊的封面圖(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Volume 12,No 2,1997)。

在認識了常見的幾何圖形的基礎上,自然要引導孩子們學點推理。書中不僅介紹了實際的教學過程和寶貴的經驗,還引進了有力的初等幾何的新方法,特別是以三共定理為代表的面積法。

傳統的幾何推理方法以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為基礎。如果圖中沒有現成的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就要作輔助線,這就增加了解題的難度。此外,三角形全等要滿足三個條件,三角形相似要滿足兩個條件,這樣從三個或兩個條件推出一個結論,給初學者帶來了困難。

以三角形面積公式為基礎的三共定理學起來容易(都是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簡單推論),用起來方便(一個條件一個結論,還不用作輔助線),解題效果顯著,而且能夠串通幾何、代數和三角的知識,溝通孩子們學過的知識和將來要學的知識。許多重要的幾何事實用三共定理來證明,立刻就變簡單了。回憶自己在初中學三角形中線的性質,那時要作輔助線,用上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性質等知識;現在有了共邊定理,將兩個面積一比,馬上就看出結果來了。這種方法具有一般性,把中點換成三分點或四分點,也能夠算出相應的結果。書中除了這個例子,還舉出了塞瓦定理等著名結論的簡單推導,很有說服力。

在三共定理中,共高定理和共角定理早就有了,但共邊定理在傳統的教材和教參中未見提到。近年出版的一本高校用的初等幾何教材提到過一個有趣的例子:大數學家華羅庚(1910—1985)用初中數學知識給出了射影幾何的一條基本定理的證明,用了一頁篇幅,但作者后來發現,用基于小學知識的共邊定理,僅一行就推導出來了。實際上,共邊定理的本質是確定兩條直線交點的位置,代數意義就是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這樣一來,平面射影幾何里所有涉及直線相交的定理用共邊定理就都能證明。

另一方面,共角定理的發展直觀而自然地引出了三角函數中的正弦,而且不用坐標就給出了涵蓋鈍角的正弦定義,實現了荷蘭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1905—1990)提出的“提前兩年學正弦”的設想。我國首創的這種“重建三角”的想法在初中階段進入教學實驗已有十幾年,顯示出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解題能力的明顯效果。這套小書向小學生講正弦,也是一個大膽嘗試。我國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1933—2018)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如果能從小學就開始熟悉sin A,當然是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如果三角學真的有一天會下放到小學的話,這大約是一個歷史起點。”

綜觀這套小書,由淺入深,從觀察到計算再到推理,從平面畫圖到制作立體模型,從生動有趣的游戲到大師的著名貢獻(如七橋問題和歐拉公式),劉教授總是用淺顯通俗的語言引入問題,啟發孩子們去想象,誘導孩子們去思考和發現,讓孩子們在快樂、驚奇甚至震撼中進入數學的新天地。

我沒有教過小學,更沒有對小學數學教學做過深入的考察研究。看了這套小書,我感到這樣教孩子們學數學必然有好的效果,能夠讓孩子們愛上數學。當然,孩子們的具體情形各不相同,書中的具體內容也有需要進一步探討、改進之處。但我希望并相信,千千萬萬的孩子會在老師或家長的關懷下從書中獲益,從書中體會到數學是多么好玩,多么值得思考和探索。

2023年12月25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石门县| 恭城| 洛扎县| 靖宇县| 四川省| 保定市| 鲁山县| 潞西市| 名山县| 建平县| 古浪县| 将乐县| 灵宝市| 克山县| 砀山县| 武功县| 邓州市| 安达市| 和龙市| 砀山县| 贵州省| 洛隆县| 上林县| 宁乡县| 婺源县| 武清区| 漳平市| 灵武市| 怀来县| 神木县| 北辰区| 繁昌县| 石林| 龙川县| 广安市| 淅川县| 沾益县| 涞水县| 河北省|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