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國平操盤手記:主力建倉策略(第4版)
- 吳國平
- 1695字
- 2025-02-18 17:48:39
無人問津處,潛流在暗涌
“無人問津”在很大層面上是市場極度恐慌或絕望的表現,市場達到無人問津的程度時,市場情緒往往接近冰點,此時一般都是大跌或大跌后的低迷整理期,此時市場失去了賺錢效應,或更多地處于深度套牢的狀態,無法動彈,時間久了,人們甚至對市場不屑理會,從而造成市場一潭死水的局面。然而表面上看起來一潭死水的市場,其內在真的如此嗎?對于大眾來說,眼見為實,能夠看到的東西確實是最有說服力的,人們很有可能把擺在眼前的現象深深地印入腦海,植入內心深處,從而不約而同地認為市場果然不景氣。這是絕大部分投資者的正常思維模式,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表面現象真的是內在本質的真實反映嗎?若果真如此,為何大部分人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呢?市場為何總是逆大眾心理而為呢?要是大部分人的看法是對的,為何市場上大部分人都不能盈利,而只有極少的人能盈利呢?
殘酷的結果表明,表面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內在市場規律的真實反映,可以說更多的是一種假象或至少不能真實反映內在。為何如此呢?其實從博弈的角度來看,我們很容易找到問題的答案。很多投資者或許從來沒有想過博弈這個問題。眾所周知,股票市場有很大的煽風效應,很多投資者之所以入市,是由于受到別人的影響或看別人很容易就賺到了錢。人們只看到了光鮮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殘酷的一面,就像撿寶似的沖了進來。至于為何看不到殘酷的一面,這是因為人性本是如此,誰都會盡量把自身成功的一面示人,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悅。人們在市場上嘗到一點甜頭時,就會迫不及待地向別人講述成功的經過,而當出現虧損的時候卻只字不提,當作沒有這回事。這也就是為何剛進來的投資者都擁有美好的愿景和十足的信心,只有親身經歷了失敗才知道原來炒股并不簡單。市場表面光鮮誘人,內在卻布滿了荊棘,就像前面我們分析過的,表面看起來無人問津的市場,其內在并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道理是相通的。
不僅是剛入市的投資者會這樣,入市后大部分投資者也依然無法在此起彼伏的市場中認清現象的本質,更多的是看到股價漲了就采取買進的策略,看到跌了就采取賣出的策略,也就是所謂的追漲殺跌,按自己的情緒行事,博弈(包括心理面、資金面等)之類的可能想都沒有想過,這是市場的常見現象。但主力資金則不得不考慮博弈,而且要善于運用博弈來達到自身運作的目的。上述所說的為何市場表象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市場內在本質的真實反映,除了受自身先入為主的思想影響外(看到市場的這種現象并認為事實本身就是如此),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主力資金運作的相對隱蔽性。表面上無人問津,其實暗流在涌動,如果投資者按照這個表面現象得出看起來符合邏輯的預判,結果經常會使人失望。
“無人問津處,暗流在涌動”,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棄”的思路,這是主力慣用思路,也是主力資金選取適宜買點的絕好機會。不知投資者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曾經有個和尚,他不懂得什么技術面、基本面,也不懂得經濟分析,他卻成了資本市場的佼佼者,成為為數不多的能在市場中盈利的人,有人大惑不解:為何自己整天用心研究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局外人卻能獲利頗豐?于是他前去請教和尚,當問及其為何能夠成功時,和尚回答道:“我確實不怎么懂得市場的運行規律,也不能預測接下來將會發生什么,但我佛慈悲,當我看到大家都拋棄手中的股票時,我就盡自己所能買下了,而當大家擠破頭蜂擁而至時,我就賣給他們了,結果就成了現在這樣。”
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我想它告訴了我們“人棄我取,人取我棄”的深刻道理,同時也告訴我們,資本市場并不是付出努力就有回報的(當然不努力是肯定得不到回報的),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努力而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導,即對市場本質沒有應有的理解,再怎么努力也無濟于事。
我們都知道,水還沒煮開的時候,水面非常平靜,幾乎看不到什么動靜,水下其實已經在冒泡了,而當水面沸騰的時候,這壺水已經燒開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是類似的,市場的運行又何嘗不是如此?表面上無人問津的時候,很有可能有暗流在涌動,重心在曲折中慢慢地抬高,等真的有大動作時,人們開始亢奮,很有可能這波行情要告一段落了。這也是行情總是在極度恐慌時發生轉機,在謹慎時推進,在瘋狂中結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