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國平操盤手記:主力布局策略(第4版)
- 吳國平
- 1235字
- 2025-02-17 17:38:57
系統性風險的預判
系統性風險是指由于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以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簡單地說,系統性風險對整個股票市場或絕大多數股票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其主要特征是幾乎所有的股票均出現下跌情況。因此,投資者往往要遭受很大的損失。要想認清主力資金的運作思路,首先要學會識別和避免這種系統性風險。當泥沙俱下、風雨飄搖之時,試圖幸免于難的個股是多么的渺小和不堪一擊。
在我看來,系統性風險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價值的輪回。我曾經指出,價值包含本身價值和交易價值。本身價值是內在價值,主要影響因素是市盈率;交易價值是外在價值,主要影響因素是流動性。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價格都是圍繞著價值波動的。因此,價格變化本質是價值的變化。
換句話說,系統性風險就是當價格遠遠高于其本身價值時,價格逐漸會向價值靠攏,甚至波動到其下方的過程。道理不復雜,有正就有負,事物的變化發展總是在正負交替中前進。關于中國整個股票市場的本身價值,我們不妨看一下上證指數1999年至2009年年末平均市盈率(見表1-1)。
表1-1 上證指數年末市盈率變化表

我們可以從表1-1可以發現,1999年至2009年上證指數的“價值中樞”平均市盈率在32倍左右,而20倍左右的市盈率可以說是價值被低估且具有較高安全邊際的投資區間。2005年和2008年遠低于20倍的市盈率,其實就表明上證指數的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了。一旦市盈率超過40倍甚至50倍,上證指數的價格遠高于其本身的價值中樞,就說明市場已經陷入瘋狂,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價格往價值中樞靠攏的趨勢必然對其有向下牽引的強大作用,而這就是價值回歸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的來臨,其實也意味著交易價值占據著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交易價值更需要依據市場流動資金的多少來衡量,這是一種外在價值。很多人忽略或者根本不知道外在價值。為何一只個股在不同時期的起落差距有時候會相當大呢?除了本身價值波動較大以外,很重要的也很關鍵的原因就是交易價值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過去的市場,流動性越充沛,很多個股就越容易出現躁動,有時候權重品種都能夠瘋狂漲停,是因為交易價值在發揮著積極作用。資金太多,需要宣泄,一些品種能夠容納大資金的進出,于是就成了選擇的標的。階段性資金瘋狂涌入,也就促成了封死漲停的狀態。交易的價值如果不具備持續性,往往都是曇花一現,呈現一種脈沖式的波動,在交易價值進入高峰階段時進入股市投資,那是“找死”。在交易價值進入低谷階段時進入股市投資則有兩種情況:一是依然“找死”(因沒有交易價值);二是去挖金(因交易價值有望出現回暖)。作為投資者,當看不清交易價值所包含的機會時,應控制好倉位,把握大概率機會,或耐心潛伏于一些本身價值突出的品種,否則寧可不動,耐心等待。
【學習延伸】
上證市盈率的主要波動區間是20~40。不過,A股市場也在不斷成熟,未來大概率會像美國股市、日本股市等成熟市場那樣,保持10~20的波動。
大家可以登錄https://www.legulegu.com/stockdata/market_pe查詢最新的市盈率動態,包括上證、深成指、中小創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