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豆子有點怕——孩子容易把父母吵架的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
- 資深心理師育兒手記:幫助孩子社會化(3~7歲)
- 胡慎之
- 3285字
- 2025-02-12 17:18:33
小豆子故事場景/3歲
我有點怕。
爸爸媽媽吵架了,說話聲音很大,我在客廳玩兒時聽見了。我跑進去把爸爸的手和媽媽的手放在了一起,因為爸爸和我說過,小手拉大手,我們是一家人。我不希望他們吵架,爸爸媽媽都很好,所以我對爸爸媽媽說:“不要吵架,我們是一家人?!焙髞戆职謰寢尠咽虑樘幚砗昧?,他們一起拉著我的小手,陪我玩,我好開心呀!
父母吵架,孩子在想什么
吵架是在所難免的事,豆子3歲時,我和豆媽有過一次激烈的爭吵,這在我們的婚姻中是比較少見的。
之所以在這里討論夫妻間吵架的問題,是因為那一次吵架嚇到豆子了。
由于我和豆媽出生的地域不同,我們的生活習慣也有些差別。豆媽是四川人,我出生在江南一帶,我們的飲食習慣很不同,豆媽的口味以麻辣為主,我的口味以清淡為主。豆媽很少做飯,基本上是豆子外婆做飯。對于飯菜口味的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豆媽認為我是在否定她媽媽的廚藝,感覺她們母女受了委屈。作為女兒,她要維護自己的媽媽,這是情理之中的事。當然,積壓在她心里的其他委屈也在那一次一起爆發出來,于是我們爭吵了。
當時,我們在臥室里爭吵,豆子在客廳聽到了,他非常緊張地跑過來。我們看到豆子,知道這種爭吵會影響孩子,情緒緩和了些,但都不說話。這時,豆子做了很多小孩都會做的一個動作,他跑過來,拉著我和豆媽的手,把兩只手放在一起,說了一句:“不要吵架,我們是一家人?!彼穆曇魩е謶?。當他這樣表達時,我們心生愧疚,趕忙蹲下去安撫他。
豆子是一個明事理的孩子,可能會在心里把我們吵架的責任歸結在自己身上。于是我們安撫他說:“爸爸媽媽吵架不是因為豆子,而是爸爸媽媽有些事情要處理,但是我們處理得不是很好,就吵起來了。我們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所以說話很大聲,不過這些和豆子沒有關系?!蔽覀冎院投棺訌娬{吵架和他沒有關系,是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弄不清楚父母為什么要吵架,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才讓父母吵架了,然后把責任歸到自己身上。
豆子之所以把我們的手放在一起,是因為只有我跟豆媽和好了,他的恐懼感才會消失。相親相愛、彼此妥協是家庭健康發展的一種狀態。所以,豆子在那一瞬間的舉動,讓身為爸爸的我有些羞愧。
我和豆媽通過溝通達成共識后,我和豆子進行了一次交流。我問他:“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豆子有什么感覺?”豆子表示不希望爸媽吵架,甚至對我說:“媽媽很好,不要吵架,豆子有點害怕。”
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女孩跟我講,她4歲多的時候看見了父母吵架,甚至肢體沖突,她特別害怕,嘗試著讓父母停止爭吵。但是,那時父母都在自己的情緒中,對她不管不顧,她覺得所有人都不要她了,十分恐慌,縮在角落里哭。在多次目睹了父母爭吵后,她逐漸喪失了對父母和家庭的信任,也失去了安全感。
有一次,媽媽來接她放學,她的第一反應是問媽媽有沒有和爸爸吵架,確定父母沒有吵架后,她才放松些。父母長期爭吵導致她形成了冷漠的性格:“后來,我看他們吵架就像看電影一樣,冷眼旁觀?!崩淠且环N與情緒隔離的狀態。父母吵架的時候,她在旁邊做自己的事情,當他們不存在,一直和自己的玩具玩,但是心里對父母充滿恨意。
成年以后,她很害怕爭吵,她的男朋友一旦把聲音拔高,她就會瑟瑟發抖,心里非常委屈,也非常害怕,第一反應就是想逃跑。因此,她和兩任男朋友都分開了。一旦別人和她爭吵,她就馬上切斷和對方的關系。她向我求助,問我:“為什么我沒辦法和別人建立親密關系?”其實就是因為她父母的爭吵給她帶來了負面影響。和男友爭吵后,她會反省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因為從小沒有人向她澄清父母吵架和她無關,所以她陷入爭吵后總是把責任歸結在自己身上。
因為沒有能力介入父母的爭吵,她常產生強烈的自責感和愧疚感。她渴望父母不再吵架,但父母和好后,她心里又會產生一些怨恨,所以她和父母的關系很疏遠。其實,她的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愿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停止爭吵。但對她來說,這個愿望是無法實現的,這給她帶來深深的挫敗感。父母對她不管不顧的態度讓她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了懷疑。因此,成年后面對爭吵時,她不僅覺得是自己錯了,而且感到害怕,想要逃開。
很多時候,我們在陷入自己的情緒中時容易和別人吵架,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越自以為是的人,越容易和別人產生沖突。因為當他們不被認同的時候,他們會非常害怕,他們需要在爭吵的過程中,爭論出對錯。夫妻間吵架也是想要對方承認“你是對的,我是錯的”。
二是想要表達許多壓抑在心里的情緒。很多人平時很少表達自己的感受,一直忍耐,忍到極點時,就會和周圍的人爆發一次激烈的爭吵,嚴重時還會和周圍的人產生肢體沖突,原因就是他們壓抑情緒很久了,需要把委屈化為憤怒表達出來。
三是某些人在表達某個觀點時被否定了,就會防御或者自保,把正常交流變成一種激烈的沖突和爭吵。
當我們的一些訴求沒有得到對方的回應時,就會陷入憤怒的狀態里。憤怒的背后是我們希望對方看到我們的訴求。并不是所有夫妻都會采用成熟、健康的溝通模式,大部分夫妻都是一方成熟,一方不成熟,或者兩方都不成熟,爭吵也就在所難免。
如何不讓爭吵傷害孩子
既然爭吵對孩子有影響,夫妻雙方又無法避免爭吵,就減少爭吵對孩子的傷害吧。那么如何不讓爭吵傷害到孩子呢?
第一,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是一種較好的方式。即使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時也不要對對方過于怨恨、鄙視、抗拒、冷漠,其實這些態度比言語更傷人。
當孩子意識到父母之間有沖突的時候,如果他親近一方,就會對另一方有愧疚感,會害怕另一方忽略或者不要自己了,所以孩子夾在中間容易兩難。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很圓滑,在爸爸面前表現出一種樣子,在媽媽面前表現出另一種樣子,這是孩子在沖突的氛圍中獲得的一種生存策略,即變得不真誠。
第二,如果父母沒有控制住情緒,在孩子面前吵架了,要在事后讓孩子明白吵架與他無關,是父母自己的問題。夫妻吵架時不應該把孩子拉入“戰場”,一些夫妻吵架時習慣拿孩子說事,這會讓孩子認為是自己的錯誤造成父母吵架的。父母爭吵后,可以開一次家庭會談。以一個儀式性的結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彼此尊重的氛圍,讓孩子感受到:爭吵總會回歸平靜。吵架在所難免,生活就是如此。
讓孩子了解這一點后,孩子會獲得一些安全感。否則,恐慌就可能會縈繞他一生。緊張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案例中的那個女生回家之前就先問父母吵架了沒有,或者回到家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看父母臉上的表情。
吵架由儀式來結束,可以讓家庭里每個成員體會暴風雨后的平靜,這個儀式可以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平和地表達意見,讓這件事情過去。
如何與孩子談論離婚這件事
為了孩子,有些父母不吵架,但也沒有任何溝通,這種做法給孩子的傷害可能比吵架更大。同樣,某些夫妻為了孩子選擇不離婚也會給孩子帶去嚴重的負面影響。
離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婚姻無法繼續卻為了孩子而不離婚,這會給孩子帶去沉重的負擔,這樣的負擔來源于父母沒有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把惡果強加給孩子。有些媽媽會直接對孩子說:“我之所以不和你爸爸離婚就是因為你?!边@樣一來,孩子一方面會同情自己的媽媽,另一方面會對自己的父親產生怨恨。
如果婚姻走到了盡頭,應如何與孩子討論這件事?父母應掌握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離婚和孩子無關,一定向孩子講清楚這一點。孩子當然會受很大的影響,不過向孩子講清這一點會讓孩子受到的負面影響少些,最起碼孩子在了解這一點后,無須承擔父母該承擔的責任,也無須照顧父母的情緒。
第二,離婚以后,即使某一方再婚有了新的家庭,父母也依舊需要發揮父母的職能,陪伴孩子成長,給予孩子教育和指導。這樣,孩子需要自己的父母時,不會有任何顧慮。
第三,既然離婚了,不管你對他/她有多少期待和怨恨,他/她都是另外一個人了,不要待在情緒里,怨恨另一方。
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不錯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好,或者父母中的一位不好,他會特別自卑。離婚雖然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影響,但是單親家庭也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即使一方離開了,只要父母的職能還是完整的,對孩子來說就什么都不缺。比起兩個人不斷地爭吵,指責、厭惡對方,分開可能對孩子的影響更小,會讓孩子活得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