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論海蜇的營養(yǎng)價值
- 重生1975,從養(yǎng)海蜇開始發(fā)家
- 小豬蓋被子
- 2047字
- 2025-03-04 22:22:44
他們倆人眼中的‘人生贏家’,又在廚房親自做了一碟涼拌海蜇,熱的滿頭是汗。
朱會迫不及待夾起一筷子放進嘴里,對,就是這個味!
跟在鎮(zhèn)上國營飯店吃的一模一樣。
海蜇在嘴里脆卻有嚼勁,酸酸的帶著一點甜和辣,生津開胃。
秦牧也夾起一塊,放在白米飯上,吃上一大口,十分滿足。
“你的海蜇罐頭什么時候在縣城售賣啊。”朱會關(guān)心問道。
“正想和朱縣說這事呢。”方回喝了一口黃桃罐頭,“我想找一家報社,在報紙重要的版面刊登關(guān)于海蜇的營養(yǎng)價值信息。”
“讓整個余來縣百姓都了解到海蜇的營養(yǎng)價值不比豬肉低。”
“有這個必要嗎?”就連朱會都不解,“賣個海蜇罐頭而已。”
“肯定有需要啊,上餐桌的產(chǎn)品,要讓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安心。”方回解釋,并沒有說這是一種商業(yè)手段,顯得太過勢利。
“這個想法倒是不錯,晚上回去讓小秦安排一下,你準備什么時候去縣城報社?”
“明天吧。”方回也不想等了。
“好的,朱縣。”秦牧放下筷子,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上這件事,并且在后面加了括號,特事特辦。
吃完中午飯,天氣太熱,哪里都沒有去,繼續(xù)在方回家完善海鮮加工廠和港口的想法。
是朱會牽的頭,即使是海鮮加工廠也不能太小,得是大型的,這就涉及到錢的問題。
說實話,余來縣公家有錢,但不多。
像軋鋼廠,供銷社、肉聯(lián)廠等這些國營單位,每個月都要把營收表交上去,同時還要交上去三分之二的營業(yè)額。
不過,這些錢用來建設(shè)整個余來縣城是不夠的,這里也用錢,那里也用錢...
要是朱會拿錢建設(shè)新的海鮮加工廠和港口,恐怕會遭到一幫人反對。
屁股位置決定思想高度。
他們老一輩只想看到余來縣平穩(wěn)跟隨國家政策發(fā)展就行,并不想著大刀闊斧的改革,萬一失敗呢?
那么,前期建設(shè)整體進度就會推進緩慢。
這是朱會十分頭疼的事情。
“萬事開頭難。”方回笑道。
“我能不知道嗎。”朱會無奈。
“還有一句話,船到橋頭自然直,紅頭文件下達的那一刻開始,只有一個字,干!”
“遇山開路遇水搭橋。”
“對。”朱會舉起右拳晃了一下,事情已經(jīng)想了。
“干就對了。”
下午三點半左右,朱會和秦牧離開方家村,方回送到村頭。
兩人一起騎著二八,走在成排樹蔭下,筆直的土路兩旁樹成排,嫩綠的樹葉濃密,夏天的風(fēng)一吹,嘩啦啦作響。
此起彼伏的蟬鳴一路唱和。
第二天早上。
方回把二八放在平板車上,趕著大黑去縣城。
雖然天氣熱,可是大黑每天都被幾個寡婦一起打理的很干凈,窩和吃的那都不比人差。
窩棚有干草,兩天一換,吃的是白菜和胡蘿卜,喝的是井水。
偶爾方回還會讓大黑嘗一嘗水果罐頭,興奮的大黑叫的整個村子都聽見。
不知道的,還以為方回卸磨殺驢呢。
賣完土龍青蟹,大黑系在院子里,甘秀云走了,就換了別人照顧大黑,方回不擔(dān)心,葛愛民發(fā)話了。
從會計室領(lǐng)了錢,方回騎著二八去縣城報社。
他沒去過報社,問了幾個路人也就找到了。
接待他的是報社社長,一名女子,穿著洋氣的碎花裙,黑框眼鏡,長發(fā)隨意披散,大概三十來歲的樣子,成熟韻味十足。
“你好,方副廠長,我姓孟,孟佳。”
方回伸出手,“方回。”
兩人握了一下松開,孟佳帶著方回進了自己辦公室,還倒了一杯茶水,非常客氣。
她緊接著又拿出一張報紙,平鋪在桌子上,耐心幫方回介紹每個版面。
方回聽后也沒要太大的版面,左上角四分之一的位置,這是根據(jù)人們閱讀習(xí)慣來的。
并且字數(shù)不能太多,介紹海蜇并不是什么有意思或者關(guān)于國家大事,人們并不會閱讀太長時間。
開頭也很吸引人,論海蜇的營養(yǎng)價值。
孟佳聽了之后眼前一亮。
這幾個字非大膽和有吸引力。
兩人又討論接下來的內(nèi)容和字數(shù),一一決定下來。
孟佳建議結(jié)尾加上一句忠告,方回否定了。
他加的是...
吃方家鎮(zhèn)罐頭,享健康幸福人生。
這句話就跟蜜雪冰城甜蜜蜜,腦白金一個道理,流傳廣大民眾之間的并不需要十分文雅,好記上口就行。
最后一句話,孟佳習(xí)慣性用修長的食指推了推黑框眼鏡,重新打量方回。
小麥色的膚色,濃眉大眼,鼻梁高挺,嘴角總是不經(jīng)意間噙著一縷自信的微笑。
非常有主見和遠見的一個人。
她眼底有不一樣的色彩涌動,有意思。
登報廣告是按字收費。
孟佳執(zhí)意不收,方回執(zhí)意要給。
兩人拉扯幾分鐘,孟佳笑道,“方副廠長要是不介意,多送幾瓶海蜇罐頭給我和我的同事們嘗嘗。”
方回只得答應(yīng)下來。
明天的報紙今天就得復(fù)印。
孟佳當即就喊員工來排版,很快第一張報紙就從印刷機中出來,孟佳拿過遞給方回,報紙上帶著濃濃的油墨香味,一些文字還沒怎么干。
方回仔細檢查了文字,確定沒問題。
“謝謝孟社長。”
“不客氣。”
目送方回離開報社,孟佳站在門口,直到方回消失才折返回去。
頭版確定下來,報社的印刷機就不停轉(zhuǎn)動,本來應(yīng)該印三千份,孟佳又加了一千份,足足四千份報紙被整理打包。
第二天凌晨。
司機來拉報紙,把報紙上的消息傳向四面八方。
公家單位每個部分都是少不了的,人手一份。
朱會也上班了,在單位食堂吃過早飯,就回到辦公室,習(xí)慣性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站在窗口沉思片刻之后,才坐在位置上。
今天的報紙秦牧早早放好,他來的比朱會早,要把辦公室整理好,他才會去吃飯。
朱會呷了一口茶水,想著方家村海鮮加工廠和港口的事情,順手拿起報紙翻開,從左邊開始閱讀。
“論海蜇的營養(yǎng)價值...”朱會頓了頓,眉眼彎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