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你怎么能偷偷的去看大明小學的課本
- 大明:重生皇太孫,祖父朱元璋
- 爆炸的榴蓮
- 2014字
- 2025-03-10 12:18:42
“大明萬歲萬萬歲!”
在一片恭賀之聲中,朱雄英離開了奉天殿。
奉天殿的文武百官們也都紛紛走了出來。
這一刻,他們的心情很復雜。
高興?
他們似乎并不怎么高興,因為一直沿用的科舉制度,已經不復存在了。
以后想要在朝中為官,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他們原本控制著朝廷官員的升遷,但這一次,卻是要拱手相讓了。
這一點從朱雄英安排的人員就可以看得出來。
只有和朱雄英意見一致的人,才有資格擔任要職。
但是要說不高興?
也沒有!
因為六部的擴編,必然會有一批官員升官。
比如說,你原來在刑部做待郎,而你的直屬上司調去了別的部里。
到時候,你很有可能升任尚書。
這是何等榮耀的一件事。
多少人終其一生,也未必能得到一次。
侍郎和尚書之間的差距,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跨過這一步,一切都不同了。
今天,朱雄英帶了一個好消息給他們。
“宋大人、孔大人,這次請兩位大人來我工部茶一敘,順便商討一下新科舉制的具體事宜?!?
“鐵大人,開大人,請到戶部喝杯茶,談一談六部擴充到多少部的事情?!?
解縉,還有楊士奇,那都是工作狂。
一出奉天殿,就將眾人召集起來,開始商議工作地點。
周圍的大臣們,也是羨慕不已。
解縉和楊士奇就這樣飛黃騰達了?
早知如此,當年我們就應該投靠朱雄英的!
朝廷擴編的事情,以及新科舉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朝堂。
無論是儒士,還是應天城中的百姓,都對這個消息非常感興趣。
解縉是故意等消息傳出去的,然后在大明報上公布了這件事。
這一刻,所有人都在慶祝。
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能當官,你有沒有興趣?
百姓們心動了,儒生們就慘了。
“若無科舉,這擴充官職,豈不是手到擒來?”
“王兄,我覺得至少要將六部擴大到十到十二部才行!”
百姓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儒生卻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這就是現實。
“王兄,依你之見,這可如何是好?”
其中一人,向剛才那名姓王的書生問道。
“唉,這就是命啊,只能聽天由命了?!?
王姓儒生露出了悲哀之色。
不過,他的目光中,卻帶著一絲不屑。
“國子監沒了,你我再也不是一家人了,告辭!”
王姓儒生轉身就走,一刻也不想在這里多呆了。
結果剛一轉身,就撞上了一個屠夫。
屠夫身材魁梧,卻紋絲不動。
反倒是那王姓儒生,被這一撞,腦袋都有些發暈,直接朝后栽倒。
這種程度的對碰,怎么可能會受傷?
但尷尬的一幕發生了,王儒生摔倒在地時,袖子里掉出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紙非常白。
潔白如玉,勝于國子監的藏書。
看得出來,這是大明希望小學的課本。
其中一名儒生好奇的拿起書冊看了起來。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本…由大明出版社出版?!?
這東西,在場的儒生如何不知?
按照小學、初中、高中的分級標準來看,這顯然是大明希望小學用的課本。
好小子!
狗日的王姓儒生,騙所有人等著消息,自己卻在偷看大明希望小學的課本!
還真是夠黑的!
“王兄,您不是讓我們等著有大人物前來阻止嗎?”
“是啊,王兄,你怎么能這么快就開始自學了?”
“王兄,我希望王兄,能給我們一個交代!”
這幾名儒生圍住了那位王姓儒生,不給個說法是不行的。
“停!”
王姓儒生一把將小學數學課本奪了過來,大叫道:“一群冥頑不靈的東西?!?
“怎么就看不清形勢呢?”
“與其死抱著儒家思想不放,還不如去大明希望小學讀書?!?
“儒家沒有前途,未來只有科學!”
王姓儒生,曾經就是這支隊伍的首領。
可是現在,領頭的人背叛了他們,他們除了用言語攻擊之外,還能做什么?
“王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你怎么可以欺瞞我們呢!”
“是啊,我們應該一起學習,你可不能騙我們?!?
“哼!”
王姓儒生冷笑一聲。
“我讓你們干嘛你們就干嘛?我讓你吃屎,你就跟我一起去?”
此言一出,其他儒生頓時啞口無言了。
俗不可耐!
用儒生的話來說,那就是粗鄙。
“要打就打,再不打我可要走了!”
王姓儒生撂下狠話后,就分開人群,匆匆離去了。
一直到他離開,都沒有人出手。
果然除了張嘴,他們什么都做不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他們甚至連出手的勇氣都沒有。
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莫過于此。
前有朝廷的重擊,后有自己人當棄子。
只能說,人生一片灰暗。
不過,這些人雖然古板,卻也不是傻子。
他們看到王師兄拿著的是大明希望小學的課本。
他們也打算加入大明的希望小學。
國子監?
圣賢書?
國子監都沒了。
而且從孔克表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并沒有重修國子監的意思,就算朝廷肯花錢,國子監也已經荒廢了。
像他們這樣的儒生,已經無處可去了。
除了去大明希望小學之外,別無他法。
同樣的一幕,發生在大明各地。
尤其是那些經濟發達的州府,更是聚集了不少儒生鬧事。
不過,對于這些儒生鬧事,朝廷早有預料。
于是,大明的報所及之處,都是朝廷的旨意。
各地衙門的捕頭們,都在密切地關注著書院里的學生們。
只要稍有異動,立刻就會被抓起來。
抓了幾個儒生之后,頓時令他們連反抗之力都沒有了。
這場看似激烈的變化,很快就被化解了。
從那以后,大明的科舉考試就開始改革了。
將會以以大明希望小學為基礎。
大明希望小學,將會成為大明歷史上,不可撼動的一部分。
而朱雄英這個名字,也將被載入史冊。
歷史將證明這一點,并將受到贊揚。
最起碼,大明的百姓們,會對他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