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引言 銀行里的29美元
- 來自恒星的你
- (美)丹·萊維特
- 2124字
- 2025-02-07 16:54:21
本書的靈感源于一個告誡。當十幾歲的女兒決定成為素食主義者時,我想起了祖父的告誡。他曾經有一個狩獵小屋,他90歲了,仍然熱愛捕獵。他告訴我,不吃肉是不健康的。我還記得亨利·戴維·梭羅曾從一位農民那里聽到過類似的告誡:“你不能只吃蔬菜,因為它不能提供形成骨骼所需的原料。”農夫說這話時,梭羅站在健壯的公牛后面,他挖苦道,牛正用“植物轉化的骨頭”拉著“他和他那笨重的犁,盡管有各種障礙”。
所以當女兒告訴我她的打算時,我表示支持。我知道她就算成為素食主義者,她的骨頭也不會有嚴重的危險。但我開始想知道我們究竟是由什么構成的。我大學時學過科學,也花了幾年時間制作科學影片。我以為自己懂得不少。然而,我意識到,我對自身構成的了解還比不上我對電腦或汽車部件的了解。于是我開始提出問題。我們身體里有什么?答案似乎很簡單:肌肉、器官和骨骼。它們是由什么構成的?細胞、分子和原子。繼續……它們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嗯。這個問題就難多了。它們從哪里來?我不確定。我們要怎么了解這些?毫無頭緒。
這些問題讓我忙亂了起來:谷歌搜索,閱讀,與極有耐心的科學家對話。我很快發覺自己被一個史詩般的故事迷住了。我發現人體中的原子見多識廣,如果原子能說話,它們會一直說。它們的歷史始于時間之初,而且只有眾多驚人甚至駭人的發現才能揭示它們跨越數十億年的戲劇性歷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調查越來越深入。主題和關聯浮現了出來,而且我發現,只要將眼光放長遠,就會以一種我從未意識到的方式揭示我們存在的了不起。卡爾·薩根曾說過一句名言:我們都是星塵。來看看這個不太可能發生的故事是怎樣發生的。
本書的故事始于一個真正離奇的發現:所有物質,我們周圍和體內的一切,都擁有一個終極誕辰,即宇宙誕生的那一天。在我們身體中的原子向我們聚攏的漫長奇異之旅中,我們將看到它們如何變成恒星,如何幫助組建我們的星球,接著,在新生的地球遭受難以想象的災難時,如何沉潛待發。一旦塵埃落定,那些無生命的原子在驚人的重組中產生了生命,改造了地球,并創造了植物,這最終使我們人類有了存在的可能。
最后,我們將看到我們的身體如何將餐盤里的食物轉化為自身。要知道人體內部系統是如此龐大,以至于我們很難真正理解自身究竟有多復雜。你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馬賽克,一個由30萬億個細胞組成的個體[2],每個細胞都由超過100萬億個原子組成[3],這些原子以瘋狂的振動頻率運動。組成你的原子比地球沙漠中所有的沙粒還要多10億倍。[4]如果你體重是68千克左右,那么你身上的碳足以制造約11.34千克的木炭,鹽足以裝滿一個鹽瓶,氯足以給幾個后院游泳池消毒,鐵足以制作一根約7.62厘米長的釘子。你如果給自己所有的元素排序,就會發現元素周期表上大約60種元素都在你體內。如果你能賣掉它們,你將獲得1942.29美元(具體金額因體重和市場價格而異)。[5]
在追蹤這個奇妙故事的過程中,我逐漸明白,我們能夠重建我們的原子在數十億年中的歷史,這一事實就像我們能夠從幾滴雨滴的負面影響中拼湊出一場臺風的歷史一樣令人驚訝。但線索就在我們周圍,它們只不過隱匿了很久。它們存在于從太空如雨點般落下的不可見粒子的轉瞬即逝的痕跡中,存在于每一種元素都發出的一組獨特波長的光的事實中,存在于彗星返回地球的意外時間表中,存在于在水壓能壓碎骨骼的黑暗海床上竟有蓬勃生命的發現中。
在這些篇章中,科學家的故事和他們挖掘的發現一樣引人入勝。那些出人意表的發現背后,是以無數激烈競爭、癡迷、心碎、頓悟和僥幸為特征的調查。線索一次又一次被忽視,直到有人愿意考慮其他人“知道”的錯誤想法。
剛開始時,我并不知道自己還會了解到大腦的無意識運作會擾亂我們的思維。我們都屈服于無意識的假設,它們被稱為認知偏差或思維陷阱,它們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例如,負面偏見導致我們更多關注不愉快的事件,并有助于解釋媒體為什么聚焦于壞消息。在本書中,我們將看到,少數特定的思維陷阱一再阻止整個科學家群體認可那些重大的突破,哪怕面對壓倒性的證據。我給我們頻繁經歷的6種偏見起了綽號:
1.“太離奇以至于不可能為真”的偏見
2.“現有工具未測出即不存在”的偏見
3.“專家眼中沒有未知”的偏見
4.“只尋找并看到匹配既有理論的證據”的偏見
5.“世界一流的專家必然正確”的偏見
6.“因為看似最有可能,必然為真”的偏見
在一個充滿偏見的世界里,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學家勇敢地打破常規。有些人非常出名,但大多數人默默無聞:比如兩位女性,一位是猶太裔物理學家,另一位卻是納粹分子,她們合作尋找亞原子粒子;奧地利女君主的私人醫生,發現了光合作用;一位聽力不好的化學家,比沃森和克里克早80多年發現DNA(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還有那位叛逆的生物化學家,他被嘲笑為騙子和末日預言家,卻徹底顛覆了我們對細胞的理解。科學的飛躍似乎常常發端于黑暗的角落和意想不到的地方。
讓我們開啟這段關于你我身體的奇妙歷史吧,從一個總是穿黑衣服的男人開始。
注釋
[2]Sender,Fuchs,and Milo,“Revised Estimates for the Number of Human and Bacteria Cells in the Body,” 9.
[3]Milo and Phillips,Cell Biology by the Numbers,68.
[4]Blatner,Spectrums,20.
[5]對人體中元素價值的計算差異很大。以下是1942.29美元這一估值的計算方法:身體中每種元素的質量來自:John Emsley,Nature's Building Blocks:An A—Z Guide to the Elements。每種元素的成本來自網站:Chemicool.com。當然,實際成本會有差異,例如,取決于元素是按原始提煉來計算,還是按超市商品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