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7章 興國大長公主薨 上

今晚家中的兄弟姐妹們時間充裕得很,李昭元也就對宴席大干改革,走少量多次的設計,分成三波份量不大但是風格各異的席面,

第二桌席面吃完,大家都有六七分飽,第三桌準備還需要時間,于是又興致勃勃的懟著窗口看外面。

前世的時候李昭元經常在高樓上俯視城市,無論是日景還是夜景都比今世之人看得多,他把窗戶讓給了其他人,和幾個兄弟出門如廁,

如廁結束后又不急于回去,沿著廊道慢慢欣賞樊樓內部的結構裝飾和節目。很巧的就遇上了準備下樓離開的顧廷煜。

顧廷煜回頭借著鯤脂燈光驚喜的說“是你”

李昭元笑嘻嘻“不錯,正是我,顧小侯爺這是孤芳自賞還是等候佳人?”

顧廷煜也笑起來“太公釣魚,愿上鉤者即為佳人”

李昭元身后的李家兄弟撲哧笑出聲來。

李昭元也沒有不好意思“這位是寧遠侯府世子顧廷煜,我南下前在城外的莊子上遇見他家昆仲相談甚歡。

這是我家二房的兄長李昭恤,這是我同父哥哥李昭亮。”

李昭恤和李昭亮都叉手問好“見過顧小侯爺”

顧廷煜叉手還禮“寧遠侯府顧廷煜見過昭恤兄,昭亮兄”

李昭元又問“顧兄今日在此是有局?”

顧廷煜說“正是,不過廷煜不勝酒力,已經告辭而出,正要離去”

李昭元“不勝酒力?那身體可好?”

上次回家后,家里人就和他說了一些寧遠侯府的事情,所以李昭元知道顧廷煜的身體一直不停藥。

顧廷煜自嘲“各家的兄弟們都是來此買醉,我獨自一人不飲不酌,壞人雅興,何必多留呢?”

李昭元喜道“原是如此,這可巧了,今日我家兄弟姐妹出外游賞,晚間就在樊樓用餐,

因是家中人,都是用些時鮮飲子,廷煜還是去我們那里再吃一點墊墊肚子吧。”

李昭恤李昭亮也招呼“顧小侯爺若是不著急,正好與我們湊成一桌,

這樊樓上下幾百桌,大約就是我們房間不曾飲酒作樂。可不就是緣分嗎”

顧廷煜露出猶豫之色,李昭元上前就拉住他

“走走走,大丈夫婆婆媽媽成何體統。吃頓飯還瞻前顧后,何為大丈夫”

顧廷煜這個人城府深歸深,終究才十歲,又因為身體病弱,越發不希望別人覺得他身子差,

李昭元把吃飯上升到大丈夫小丈夫的程度,精準的激發出他的心氣

“昭元賢弟教訓的是,我著相了,這就叨擾諸位賢弟兄。”

李家兄弟高興的帶著顧廷煜回包房。

一開門,一群少男少女在房中玩耍,新的席面還沒有上齊。

顧廷煜看到李昭元有這么多兄弟姐妹,心中竟然閃過一絲羨慕,

這段時間他們寧遠侯府的人丁可就差了許多,二房三房的長輩不知何故很少來侯府,

那邊的兄弟姐妹們并不熟悉貼心。

四房五房的長輩做派不討喜,孩子們年紀幼小不經事,以至于找來找去只有老二廷燁可以帶著玩耍。

見到陌生人進來,李家的公子小姐們趕緊起身,因為顧廷煜才十歲,還沒有到男女大防的年紀,

李昭元才敢大方的帶他一起玩,要是再長三歲,為了姐妹們名聲著想,就只能帶著顧廷煜出去吃路邊攤了。

一番繁瑣的通名答禮之后,樊樓那邊又給加了座,顧廷煜挨著李昭元坐下,

李昭元給他倒了一杯樊樓配方的紫蘇飲子

“樊樓出品果然不凡,紫蘇飲子我也喝過幾十家,未有如樊樓的配方讓人印象深刻”

顧廷煜說“樊樓這類正店在吃食上一向是精益求精,

有時候為了優良配方不惜一擲千金,這才能牢牢把握住大周正店第一把交椅。

據說他們還養著一堆名廚和著名茶娘,每歲都要推陳出新創造新菜式新飲子,

甚至有采風使行走大周各地名城,探尋美味發掘人才帶回汴京,

全天下也只有煌煌大周才有這般富貴氣象”

李昭元點頭“哎呀,這么說來,這正店經營也是極不簡單,

既要眼前精益求精又要著眼長遠發掘人才選拔優劣,

感覺正店的東家應該去中書省參知政事才對。

我看樊樓做事的態度比中書省靠譜多了”

聽到李昭元把樊樓與中書省對比,顧廷煜想了想,竟然點點頭

“好像還真是如此,樊樓的東家事先勤于準備,

每日組織又足夠周到,無論客人何時來,來多少人都能安排得妥妥當當,

幾百道當季菜肴什么時候都有新鮮貨可用,還能著眼長遠選拔考評人才,

主動吸納外面的才智之士,這樣的人才經營一座正店著實可惜了。

要不要你我聯手上書向陛下推薦這位大才?”

李昭元沒好氣“顧兄何必逗我開心,樊樓這樣的名店,

東家是誰連官家都知道,甚至熟識,哪里輪得找我這樣的小孩子舉薦。

人家不去做宰相自然有不去的道理。來來來吃一口乳鴿,這可是大補名菜”

顧廷煜舉杯“哈哈哈,為兄該罰,認罰。

還未請教賢弟,此番出京賢弟據說是威風凜凜,

還不快快把一些趣事講來。為兄可是等了好久”

身邊的幾個兄弟也起哄

“昭元撇下我們一個人去風光,還不快快講一些路上的事給我們開開眼”,

兄弟們起哄了,姐姐李靜嫣帶頭女生圈子也起哄。

李昭元張張嘴想一下“哎呀,就是從早忙到昏黑,能有什么趣事。

倒是每個莊上都有我家長輩留下的事跡,各個莊子的老人與我講了好多,

腦子都灌滿了,既然大家想聽,我就講一些吧”

第三桌席面雖然精湛,也不耽誤大家聽故事,

這個年紀別的也做不了,只有故事會是同時適應男女的組織形式了。

李昭元清清嗓子“那就講一段我們家范叔爺爺帶著建功叔叔討平淮水水寇的故事吧......”

與很多大家族一樣,每一代李家兄弟都是有分工的,

李范雖然在軍中有職位,得益于大周軍將管理的松散,

同一個位置上安排了好幾個將領蹲坑,

非戰時軍隊真正的管理權是在兵部和樞密院派下來的各級小武臣。

至于將領們怎么在非戰時保留自己的軍事素養,怎么鍛煉指揮能力,

那就隨緣吧,官家不想管這種小事,反正打輸了你不自殺就搞你全家。

李范是李勤那一輩兄弟中年紀最小的,自然也就被大長公主更加寵愛,性子最是跳脫,

在通過李定地獄般的特訓試煉后根據本人愿望,

順利的擔任躺平養老著稱的軍職,然后堅定的跑到江湖上鍛煉去了。

大周時代的江湖不存在什么名門正派,也不存在正魔兩道,

黑白勢力都要匍匐在官府之下,甚至匍匐在各個勛貴將門淫威之下。

不會有什么大俠蹦出來大喊一聲“狗官,某今日行俠仗義,劫富濟貧!”

為什么呢?你看廣陵侯府在大江南北那兩千幾百家莊子就知道了,

哦,加上這些年分家出去的李氏子孫掌握的莊田數量,早就突破三千座了,

更不用說那些托庇于廣陵侯府的舊部名下還有大把的田產物業,

一個侯府的帖子過去沒有不盡心辦事的。

你說這種龐然大物之下還有門派什么事?

哪個門派能在鄉野立足?你覺得這就是全部了?

巧了隔壁江都侯府的規模也不遑多讓,

兩大李姓侯府在江湖上那就是超級加倍的效果,

得罪了方丈跑不出少室山,得罪了侯府你就是跳海都有艦隊追殺你。

至于那些想要占山為王的勢力,這不是巧了嗎,能住人的山都被勛貴們分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宁安市| 颍上县| 临城县| 乌鲁木齐县| 三台县| 柞水县| 两当县| 辽阳市| 诸城市| 临澧县| 沾益县| 景德镇市| 南安市| 政和县| 都昌县| 伊金霍洛旗| 连江县| 城市| 资溪县| 金坛市| 镇安县| 渝中区| 宁都县| 陇西县| 封丘县| 宣化县| 宣威市| 长春市| 武定县| 临沭县| 武安市| 南宁市| 长治市| 出国| 绥芬河市| 荃湾区| 汕头市| 宁晋县| 金乡县|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