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被遺忘的離婚原因
- 回到1978年,我從養豬開始
- 盤古斧
- 2541字
- 2025-01-27 22:58:26
趙東陽對這些,心里面門清,因為他已經親身的去經歷過了這一切,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其中的苦楚,所以在九二年之前,他都沒有單飛的想法。
他骨子里面是一個生意人。
只是他的境界提升了一層。
做生意,不是比誰能賺的更多,而是誰能活到最后,不惜一切代價的活下去,無所不用其極的活著。
因此,對于他來說。
茍住。
就是成功了。
他的戰略部署,一直都非常清晰。
那就是老老實實躲在向陽大隊背后。
把向陽大隊幾百戶人全部都綁在自己身上,只要他有能力讓整個大隊的生活提升,那么他的生活就能提升起來了。
這樣的模式,他是最安全的。
這人生要選,就要選擇安全一點的路去走。
其實大部分人,其實都做不來宋運輝。
做雷東寶才是最安全的。
楊巡……
太悲了。
不管是為了掛靠他那個市場的時候,聲嘶力竭的和雷東寶說想要站著把錢給掙了,還是自作聰明最后自食其果,在梁家門前那么一跪……
這不是電視劇。
而是現實之中,大部分下海商人的現實寫照,他們的社會地位,在千禧年之前,都是比較靠后的。
還有一點,八九十年代下海經商的,沒有幾個手里面干凈的,未來一清算,不是破產就是成為了被告席上的一員,牢底坐穿的,一抓一大把。
…………………………
趙東陽努力工作,全力投入到了養豬大業之中。
努力是有收獲的。
大半個月,五十個小豬仔,加上四個野豬的豬仔,全部活下來了,而且養的白白胖胖,體重增加,精神抖擻的,那模樣啊,看起來讓人格外的舒服。
于三七這個養豬小能手,算是讓趙東陽給蟄伏了。
她養了一輩子豬。
倒是沒想過,養豬能啟用這樣的模式。
計算。
非常極限的計算。
把每一步都算到極限之中,成本消耗那是一減再減,一次次的嘗試豬飼料的種類,最后把最低成本消耗,最能養膘的豬飼料給嘗試出來了。
按照之前計算,這一批豬,如果想要養出來,前前后后,起碼最少要五千塊錢豬飼料的成本,如今恐怕不用四千塊,三千多都能撐住了。
這是一絕。
另外更讓她震驚的是,每天最嚴密的觀察和記錄,看似沒有什么作用力,卻往往能起來最關鍵的作用力,分析一頭豬出問題,還是出了什么問題,看記錄就是最簡單的事情了。
到目前為止,五十頭小豬仔,沒有出一點問題,這一項工作,至關重要啊。
養豬最怕什么。
養不活。
竹籃打水一場空。
只要能順利養活了,其實都是賺的。
副業隊的人,都越來越精神抖擻起來了,他們看著五十頭小豬仔,就感覺看自己最親的親人一樣,如果順利在過年之前,養出二百斤來。
這最低限度,小兩萬塊啊。
今年這年,向陽大隊有希望了。
……………………
趙東陽最近倒是有些越來越愁了。
馬上十月一了。
十月一,他知道,某個姑娘,會從燕京,千里迢迢,坐火車回來了,到了渝都之后,又轉了七八趟車,浪費兩天之間,幾百里的路,回到向陽大隊。
目的,是為了把他帶走,帶他走出這個小山村,去外面,見識廣闊的天地。
可他……
他不想走了。
只是,他卻好像沒有學會拒絕。
最少在那個結婚證上和自己并肩站在一起的人,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拒絕的話,即使如同當年,她第一次提出離婚,自己也沒有反對。
她,總是對的。
不是寵。
而是,在自己的心中,她學識,見識,原則,立場,都是對的,做出了任何選擇,都是最理智,最正確的。
“你這龜兒子,最近啷個了?”趙大龍這種老江湖,看一眼,好像就能看出了趙東陽心中的那種忐忑和不安,他忍不住問了起來:“是養豬那邊,遇上麻煩了?”
“沒有啊!”
趙東陽聳聳肩:“很順利,養豬對于我來說,那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那是啥事情?”
趙大龍沒理會他的吹牛,或許也不是吹牛,最近大隊各個生產隊都在傳,副業隊養的小豬仔,一頭都沒有死,這有多難,沒有養過豬的人,是很難體會的。
或許他這孫子,還真是先天養豬圣體,在知識文化的熏陶之下,找出了一條科技養豬的道路。
“阿公,你和奶奶,結婚之前,談過戀愛嗎?”趙東陽有些傻傻的問。
“我們那時候……”
趙大龍聞言,忍不住有些抽搐了一下臉部,忽然之間有些緬懷過去,不是當土匪的過去,而是年輕時候的青蔥歲月:“當初在星城,我們趙家,是書香門第,是名門望族,只是最后這名門望族卻在一把火之中,毀于一旦了,我結婚的時候,日子還是很風光的,可婚姻,從來不由自己做主的,那時候趙家當家的,我阿爹,你太公,他挑中了你奶奶,這么多名門望族的小姐,星城想要嫁入我們趙家的人,數都數不過來,可最后他選了一個,大字都不認識一個的農村丫頭,我是不能理解的,甚至有些心高氣傲,看不起你奶奶的,可我們這樣的家庭,沒有反抗的余地,我阿爹做了主,那么就是事情的決定了,我都沒見過人,就辦宴席,入洞房了,那有什么戀愛不戀愛的……只是,我們這也是過了一輩子了,也挺好的!”
“盲婚啞嫁啊?”
趙東陽托著下巴,說道:“的確有一定的時代特色,但是要是和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我總感覺,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你小子還質疑古老的傳統了!”趙大龍笑了起來了:“過日子,哪有什么這么多,愛不愛的,生活就是互相磨合,我負責賺錢養家,她負責洗衣做飯,互相之間遷就一下,日子就幸福了!”
這是過來人的忠告。
時代。
總是有些辜負農村人的。
他們是農村人,農村人讀書都不多,十個之中,八個都是文盲,沒讀過書的女人,是大基數,沒有文化,自然追求不來那些縹緲不定的愛情。
城里那些有文化的人,才會去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會對友情,愛情,充滿最大的期待值,然而對于他們農村來說,生活才是基礎,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夫妻的經營之道。
“是啊!”
趙東陽略有感觸的說道:“互相之間,遷就一下,日子就能幸福的過下去了……”
他們之間,遷就過。
只是……
漸漸的,他們自己都不記得,自己為什么遷就了,最后在遷就之中,迷失,然后就關系變得惡劣起來了。
第一次離婚,是他們以為自己都是在婚姻之中,無可奈何的,都以為自己對對方好像沒有多少感情,是一種意氣之爭,讓他們走向了離婚的收場。
可他們離婚之后,點點滴滴浮現,才下意識的感覺,原來心里面,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已經有了對方了。
第二次結婚,是他們想要彼此給對方一次機會。
第二次離婚,是大環境壓迫,是互相想要給對方生存的機會,為了不連累對方,他們選擇離婚。
第三次結婚,是為了去嘗試。
嘗試,他們之間的愛情,一直都存在。
第三次離婚,是為了什么?
他記不起來了。
好像遺忘了。
特別重要的一個原因,他下意識的就選擇遺忘了,遺忘在歷史長河之中,遺忘在未來,仿佛只要遺忘了,他們或許就能重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