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密室秉燭話商篇
- 水滸:將造反進行到底
- 軟陽光
- 2650字
- 2025-01-29 00:44:00
張三本來的意思,是只在柴府稍歇幾天。
但沒成想,一場降溫,使林娘子偶感風寒。
為了讓她安心將養病體,這一耽擱,又是大半個月。
不過眾人都樂的如此,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日子,他們過夠了。
在柴進這里,吃喝不愁,一行人肉眼可見的圓潤起來。
這些天里,張三和柴進,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在密室秉燭詳談。
負責守門的李四王五,只通過傳出的只言片語,便驚的冷汗潺潺。
但細細尋思后,心中卻又莫名生出一股豪氣。
“武將軍卒何處尋?”
“刀兵甲胄哪里來?”
“銀錢糧草怎么辦?”
柴進一連問了三個問題。
接著又道:“我這些許家資,只吃喝耍子,八輩子都花不完,但要養兵,可撐不了太久。”
張三擺手:“哥哥勿要憂慮,小弟自有打算,咱們雖是八拜的兄弟,但我也不能拿你幾代積蓄,來成就自己的好事。”
“哥哥只需照之前商議好的,先走通那處商路,安排伶俐之人早做布置,幫著探聽消息即可。”
“另外,想要英雄好漢來投靠,自當豎立大旗,我的打算是,旗號就掛那‘替天行道’。”
柴進斟酌后回答:“此意甚好,符合你在東京所行之事。”
張三接著又說:“刀兵甲胄,州府武庫多的是,先在他們那存著,待時機成熟,小弟自會取來。”
“至于銀錢糧草,小弟亦有打算,劫掠大戶難成氣候,麻煩且不長久,不如換個名頭收錢,但此事需哥哥配合。”
柴進稀奇道:“你想怎么做?要我怎么配合?”
張三指著輿圖說:“哥哥請看,你在滄州,屬河北東路。我日后要起事的地方,屬于京東東路。再加上梁山所在的京東西路,以及開封府所在的京畿路。”
“這四路,均是人口稠密之地,來往行商眾多,等小弟落了腳,我要哥哥帶頭向我繳納一筆錢。”
“此錢喚作‘保險費’,誰家交錢,保誰家平安,在規定好的路線上,出了事我來賠償,不交錢的,被人劫了便是活該。”
柴進疑惑道:“為何要如此麻煩,直接劫掠不是更方便?如果怕壞名聲,大不了不以真面目示人。”
“小弟沒打算落草一輩子,‘保險商行’除了能獲取固定收益,還能讓天下人知道,我張三言而有信,是個可以長期合作的,方便后續事宜操作。”
柴進想了想,又說:“可是對商人來說,你要的那甚么保險費,等于是變相搶劫,他們又怎么心甘情愿繳納呢?”
張三冷笑一聲,回答道:“我在收保險費之前,會先讓四路商道大亂起來,到時候哥哥與我配合,咱們唱個雙簧給其他行商看。”
“試想一下,有馬賊來去如風,屢次劫掠滄州小旋風,逼的柴大官人沒了辦法,不得已買了張三的保險,自那以后所行商路,便果然沒了劫貨之憂。”
“其他商行見此情景,還不緊隨其后,都來買我這保險?”
“不過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有損哥哥威名,但哥哥放心,親兄弟還明算賬,小弟自會補償于你。”
柴進擺擺手說:“這是說的甚么話,我既打定主意支持你,陪兄弟演一遭又何妨?但你考慮過沒有,其他行商也不是傻子,豈會看不出來?”
張三不以為意道:“看出來又有何妨?只要是做行商的,哪家一年不被劫個幾回?只要我能保證商路平安,區區一點保險費,他們愿意出,而且真有了損失,我還會全額賠償,不比被其他山寨連人帶貨一塊劫走劃算?”
“倒也是,別說普通行商,就連哥哥我,每年也有那么三五遭,總有餓急眼的賊人,管你是誰,先搶了再說。”
柴進仔細思索片刻,覺得這個法子的確不錯,不由得對張三更有信心。
……
不知不覺,已至臘月。
張三穿越過來已快三個月。
這個冬天來的早,今天正是初雪的日子。
柴進莊院里,有自己的鐵匠鋪,韓家父子為了感謝張三,給他量身打造了幾件趁手兵器。
韓斌拿著一桿長兵說道:“哥哥請看,這是按你要求打制的新武器,前頭是精鋼狼牙,底部有尖鐏,長七尺八寸,重六十三斤,棍體為渾銅材質。”
張三接過狼牙棒,隨手掂了兩下,覺得正合適。
他的力氣大,木棍使著不順手,本來想打一根普通銅棒,卻又覺得破甲能力太差,經過韓蒼提點,這才有了此兵器。
“不錯,真的不錯,韓斌兄弟端的好手藝。”
張三喜獲新兵器,不由興致勃勃,他一時舞的興起,一記兇狠下劈,直將一拃厚的青石板碎成兩半。
柴進捻著胡子,在一旁點評:“這狼牙棒,講究的是劈、砸、蓋、沖、攔、撩、掄、磕,但兄弟你這一身怪力,倒是不用那么多講究。”
此時韓琦捧著一把刀,說道:“哥哥,你之前嫌這把刀分量不夠,我本想著在刀背加鐵環,但張教頭知曉后,給拿了好大一塊狗頭金,讓我做成金背環首刀,你試試可還順手?”
張三自他手中接過環首刀,出鞘后輕撫刀身,一抹寒光順著云紋乍現,隨手挽個刀花,只覺得無比貼合。
他抱拳拱手道:“多謝韓琦兄弟,又讓張教頭破費了。”
“該我了,該我了,哥哥快看,這是給你做的新弩,烏木材質可連發四箭,還按你要求增了長臂抵肩,并加鑿兩處望山,算上眼睛,正好是三點一線。”
韓文孩子心性,殷勤的上好弩弦,眼巴巴遞給了張三。
張三聞言,不禁莞爾一笑,接過弩舉目四望,正好看到大雁南飛,他就勢把弩抵在肩上,準星隨著大雁移動。
弩弦響起,一箭雙雕,兩只大雁應聲而落,一眾人等,無不拍手叫好。
韓蒼捋著長髯,自袖中抽出一把造型怪異的短兵器,遞給了張三。
“賢侄,你要的可是這種短劍?”
張三接過后仔細打量一番,欣喜道:“正是這種,沒想到韓老丈居然真的做了出來,不過這不叫短劍,這叫三棱軍刺。”
柴進見他興起,便靠近來看,只見一根尺把長的三柱形短刃,扭成怪異麻花狀,三條刃鋒利無比,前頭更是極為尖銳。
“賢弟此兵器倒是稀罕,哥哥還是第一次見。”
韓斌插話道:“柴大官人有所不知,此兵器不僅稀罕,而且極為陰狠,一旦捅進人身上,任你再好的金瘡藥,也無法止住鮮血外流。”
張三忍不住炫耀:“這把軍刺,估計是世界上第一把三棱武器。”
張教頭賣弄道:“此言差矣,《秦風.小戎》曾記載,厹矛鋈錞中的厹,又名三隅矛,便是你這三棱軍刺之鼻祖。”
張三聽后不由羞赧一笑:“受教,倒是我孤陋寡聞了。”
眾人圍坐院中,點上火爐溫酒,就著雪景,一起欣賞這幾把殺人武器。
韓蒼笑著說道:“但有神兵出世,主人當為其命名,賢侄不妨給它們取個名字,并刻在上面當作記號,日后也好隨你名揚天下。”
張三看著這幾把兵器,突然惡趣味上頭。
“這根狼牙棒,一擊之下,人馬俱碎,端的是英武不凡,既如此,就叫‘英棒’好了。”
“還有這把金背環首刀,金光流轉,寒氣四溢,可謂是美輪美奐,可稱其為‘美刀’。”
“至于這把三棱軍刺,類屬匕首,日后當助我替天行道,解萬民于水火,既如此,就喚它為‘人民匕’吧。”
“這把連射弩就不必取名了,據傳此技藝出自蜀漢丞相孔明先生,可依舊叫他諸葛連弩。”
柴進被雷的一頭冷汗,附和道:“好,好名字,賢弟真是、真是才華橫溢。”
其余人慢了半拍,互相對視一眼,也跟著干巴巴的應聲稱贊。
Ps:祝各位好漢春節快樂,萬事順遂,闔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