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重門在校園內引起的反響
- 跟天后離婚后,我成了文豪
- 纖筆一枝誰與似
- 2259字
- 2025-02-13 00:05:50
“這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這種書居然也能出版!”
羅振宇手里捧著《三重門》看了一個小時,越看臉越黑。
這本書字里行間都是在表達對教育制度,教育工作者的不滿,而且里面的內容還涉及未成年早戀問題。
這讓在教育體系內工作了十幾年的羅振宇相當不爽。
《三重門》在羅振宇眼里簡直跟邪典無異。
“怎么能讓學生看這種小說,學生不以成績為導向要以什么為導向!”
羅振宇氣的聲音都有些發抖了。
他覺得《三重門》這本小說簡直就是在沖擊他的三觀。
要知道中學時代的學生大多數都沒形成完整的世界觀。
天知道這本書會把多少學生的三觀給帶歪。
“羅主任,這是怎么了?”
看到羅振宇黑著臉對著那本書自言自語,中年女老師放下手中的試卷和紅筆好奇問道。
“不像話,這太不像話了!”羅振宇深惡痛絕的說道。
雖然三重門這本書他只看了一點,但是光是這一點內容里所表達出來的東西。
就足以讓羅振宇這個教育工作者相當不滿了。
羅振宇把書一扔,《三重門》這本書就丟在了女教師的面前。
“這本書的價值觀太歪了。”
女教師好奇的撿起面前的書,粗略的翻了翻一目十行的看了十幾頁。
五分鐘之后,她停下手中翻書的動作,有些明白為什么羅振宇這么義憤填膺了。
這本叫做《三重門》的書通篇下來時不時的就諷刺一下當下的教育制度。
羅振宇性格古板,也難怪會對這本書的內容不滿。
不過在她看來《三重門》這本書倒也沒有完全說錯。
書內主角所面臨的問題和困惑,現實中的學生同樣也是在面臨的。
但是這種暴論她可沒敢當著羅振宇這個老古板說出來。
對方是年級主任,是自己的上級,這種跟上級對著干的傻事她可不干。
“觀點確實偏激了一點?!?
放下書本后,女教師給了個自認為中肯且不違心的觀點。
羅振宇哼了一聲,“何止是偏激,這就是三觀扭曲。”
說話間羅振宇起身匆忙出了辦公室,很是擔憂的說道,“不行,我要去再巡視一遍,看看其他學生手里還有沒有這本書,這種書不能出現在我們年級的學生手里。”
蘇蘭芝看著年級主任匆忙的身影,搖了搖頭。
哪怕是年紀相仿,工作年齡差不多,她自己都覺得羅振宇這個年級主任有些過于古板了。
永遠都守著那一套教學方式和思維。
偏偏學校領導最器重這樣的,每年都讓他當年級主任,帶尖子班。
蘇蘭芝把目光看向眼前壓在試卷上的《三重門》。
想了想又重新拿起來從第一頁認真翻閱了起來。
在蘇蘭芝看來,這本書的觀點雖然有點偏激,但是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里面關于對校園內生活的描寫,以及師生們的形象的刻畫都很貼近現實。
蘇蘭芝覺得通過《三重門》這本書的視角去研究一下如何讓師生關系的矛盾緩和下來也未嘗不可。
-----------------
一周后,知味書屋。
徐志尚發現今天來書店的學生明顯比平時的周末要多了好些人。
王博文依然是準時的出現在店里,跟徐志尚熟練的打了個招呼之后就往上次的角落里走去。
“咦,老板,我上周買的那本《三重門》沒有貨了嗎?”
在角落的書架翻了一圈之后,王博文沒有找到《三重門》又跑出來疑惑的問道。
“怎么小小年紀眼睛就不好使了,這不是在那擺著嘛?!?
徐志尚搖搖頭嘲笑了一句之后手指了指門口書架的方向。
“哦,換位置了嘛,我說怎么找不到?!?
王博文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徐志尚好奇問道:“你不是上次買了一本,怎么又要買?!?
“嗐,別提了,上周買的那本第二天就被我們年級主任給沒收了,倒霉得很?!?
提起這個王博文就很是郁悶。
徐志尚聞言,以一副長輩的口吻對眼前的年輕人勸道:“學生還是以學業為主,別因為看這種課外書耽誤了學習。”
“老板你應該去我們學校當老師啊,語氣跟我們年級主任一模一樣?!?
王博文撇了撇嘴,對著徐志尚豎了個大拇指揶揄道。
徐志尚笑呵呵的也不生氣,轉而問道:“這本書這兩天賣的還挺多,有這么好看嗎?”
正如徐志尚上周所預料的那般。
《三重門》這本書在這個周末已經陸續賣了幾十本了,已經成為了書店內除教材習題之外最暢銷的書籍之一。
王博文搖搖頭,說道:“它不是好不好看的問題,它真是那種很少見的那種?!?
頓了頓,王博文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崇拜繼續說道,“這個作者很懂我們中學生,他的文字很幽默,文筆也很樸實,但是就是這么樸實的文字總能寫到我的心坎里,甚至還會幫我們學生群體發聲,聲討當下教育制度的缺陷和不滿?!?
雖然還沒有見過這名叫做江然的作者,也不知道他是男是女。
但是王博文已經把他奉為自己的人生知己了。
事實上經過一周時間的發酵,看《三重門》的風氣已經在星海市不少學校小范圍內傳播開來了。
學生群體對這本書的共鳴感是非常強烈的。
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緒上會更加的感性,很容易能夠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因此看過《三重門》的不少學生,確實會對當下的教育制度產生抵觸和反抗的叛逆情緒。
隨著這股風氣的見長,追捧《三重門》的學生越來越多。
除了學生群體之外,還有一個群體也注意到了《三重門》這本書。
那就是教師群體。
英才中學高一年級主任羅振宇。
光是一周時間就抓到了好幾個上課或者晚自習看《三重門》的學生。
這種情況在星海市各個中學內不是個例。
好些教師都從學生手中沒收過《三重門》這本書。
不過在看過這本書之后的教師群體中,對這本書的看法卻產生了好幾種觀點。
一個是羅振宇這種把《三重門》視為邪典異端的。
另一種則是完全無所謂的態度,認為一本書而已壓根影響不到學生的想法。
還有一種則是類似于蘇蘭芝一樣。
認為《三重門》的觀點存在一定的客觀性,承認當下體制內的束縛以及對教育困境的無奈的同時試圖去理解學生。
好些學校的教師甚至會因為在看待《三重門》時所產生的不同觀點展開辯論。
本質上,這就是教學理念和思維上的碰撞。
隨著學生們的爭相閱讀,教師群體之間的相互辯論。
《三重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在星海市的各大中學校園內慢慢的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