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許攸?黃蓋?康茂才!
- 一讀就上癮的明朝史(套裝共3冊)
- 顧道驚城
- 3062字
- 2025-01-20 15:42:36
盡管已經確定了“抵抗到底”的思路,也已經確定了“誘敵深入”的戰術,但這些都只是大方向,具體細節應該如何施行,劉伯溫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還是需要群策群力。
統一認識之后,辦事效率能提升好幾個檔次。當朱元璋麾下群臣不再糾結是戰是降后,他們很快就給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案:應天府是我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絕不能在這里玩防守戰。到時候不管戰爭結果如何,應天府都會被摧毀。
朱元璋肯定了這個思路,接下來又要討論,戰場應該選在哪里。有人提議先奪回太平,我軍在那里經營日久,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值得倚仗。朱元璋左思右想,還是否決了這個建議:太平城高糧多,當初陳友諒也只是通過偷襲的方式才攻下兵力不多的太平,現在他肯定會派重兵固守。我軍勢弱,如果短時間內拿不下太平,那就違背了“誘敵深入”的戰術原則,不可取。
隨后大家圍繞著“能否迅速攻下太平”討論了幾乎整整一天,核心問題還是解決不了,亂哄哄地也沒個頭緒。朱元璋被他們吵得頭疼,只得宣布散會。到了晚上,衛兵向朱元璋稟報,秦淮翼水軍元帥康茂才求見。
康茂才?朱元璋對他有幾分印象,此人能文能武,更是一個大孝子,但在營中卻不太受待見,朱元璋對他的感覺也非常一般,因為他曾是元廷的人。
朱元璋渡江之后啃的第一塊硬骨頭,就是元將海牙防守的采石,康茂才也在其中,是海牙的部將;采石失守后,康茂才逃到天寧州繼續組織軍隊防守,又被朱元璋打敗;康茂才隨后又逃到集慶,第三次被朱元璋打敗。連敗三仗,逃亡兩次,眼看敗無可敗、逃無可逃,康茂才這才無奈地投降了朱元璋。
對于這樣的死硬分子,朱元璋之所以沒有殺他,完全是因為康茂才在訓練水軍方面有一套,所以自他歸降之后,朱元璋一直命他在龍灣一帶操練水軍。從這個角度來看,康茂才在朱元璋集團內部的地位,有點像《水滸傳》中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他只是專注于訓練士兵,除此之外并沒有太大的權勢。所謂的水軍元帥頭銜更像是一個名譽職務,真要出兵,朱元璋根本不可能放權給這樣一個與自己有過多次敵對經歷的人,用康茂才只是因為他的才華,僅此而已。
正因為康茂才地位不高,與朱元璋又無私交,所以朱元璋對他的深夜求見感到奇怪,但最后還是接見了他,聽聽他想說什么。
康茂才來到朱元璋的居所之后,第一句話就把朱元璋的興趣提起來了:“吳國公,我有辦法可以擊敗陳友諒。”這可真是新鮮事兒,滿朝文武商量了一天都沒拿出個合適的方案,一個所謂的水軍元帥居然敢口出狂言,誰給他的勇氣?
朱元璋就這么看著康茂才,也不說話,康茂才被朱元璋盯得滿臉不自在,也不敢繼續賣關子,只得硬著頭皮繼續說:“我與陳友諒有舊交,只要我寫信給他,詐稱愿意做內應,他肯定會相信的。我對龍灣一帶的地形非常熟悉,只要把他騙下船從龍灣登陸,咱們就能贏。”
朱元璋渾身一激靈,一下子感覺整個人都精神了。龍灣位于今天的南京城郊西北部地區,此處地勢狹窄,還有幾座山(石灰山、獅子山等),朱元璋完全可以將伏兵藏于山中,如果陳友諒毫無防備地在此地登陸,他的兵力優勢根本就無法體現,而自己以逸待勞,勝算將提高許多。
這個計謀很高明,可其中有兩個問題:第一,陳友諒真的會無條件信任康茂才,選擇在龍灣登陸嗎?第二,康茂才在自己集團內部并不受重用,他是真心實意要幫我嗎?
我讀元末明初這段歷史時,總會不自主地把它和《三國演義》聯系起來,因為這是《三國演義》成書的年代,《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本人也在這股浪潮中上下升騰。
當康茂才連夜求見朱元璋并獻出詐降計時,我想到了官渡之戰中許攸夜會曹操獻計燒毀袁紹糧草的情節,也想到了赤壁之戰中黃蓋夜會周瑜獻苦肉計的情節。
周瑜肯定會相信黃蓋,因為黃蓋是江東三朝老臣,完全值得信賴;曹操對許攸的信賴則要打個折扣,但兩人畢竟從青年時就相識,也不算完全沒底。可朱元璋真的敢無條件相信康茂才嗎?恐怕不太容易。這人屢次三番與自己為敵,最后迫不得已才投降,現在陳友諒勢大又與他有舊交,焉知此人不是賣個破綻,與陳友諒里應外合奪取應天府呢?
從頭到尾都是康茂才在說,他不斷地敘述自己與陳友諒相交的過往,完善著誘騙陳友諒的細節,并在埋伏準備和斷后事宜上給出自己的意見。朱元璋幾乎都沒有聽進去,他只是定定地看著康茂才,內心深處卻始終處于一種糾結矛盾的狀態。
康茂才說著說著,發現朱元璋一點回應都沒有,于是抬起頭來,只見朱元璋若有所思,他立刻就明白了朱元璋心中的顧忌,看來還是自己的身份敏感。康茂才無奈一笑,也沒多說什么,只是拱手站在一旁,靜待朱元璋的決斷。
不知過了多久,朱元璋終于說出了第一句話:“你有幾成把握?”朱元璋的聲音一向洪亮清晰,可在說這句話時,卻帶著一絲干澀。康茂才答:“十成。陳友諒目空一切,他知道臣數次與您作對,收到臣的密信之后,只會認為臣不看好您的前程,打算另尋去處,而他與臣相識,正是最好的去處。”
又是一片沉寂。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被拒絕了嗎?康茂才滿心失落地拜別朱元璋,緩步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天亮后,平時一向早起的康茂才卻睡過了頭,醒來后昏昏沉沉地洗了把臉,勉強抖擻著精神,來到了朱元璋的帥府。
朱元璋這個人很重視軍規軍紀,但對開會遲到這種小事并不十分在意,告個罪也就是了,再加上康茂才本就是個小人物,大家討論問題時通常也不會咨詢他的意見。康茂才雖然遲到了,卻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等會兒找個間隙悄悄地溜進去就是了,沒人會發現。可當他一到帥府,卻發現堂內鴉雀無聲,大家似乎都在等待著什么。康茂才正準備悄無聲息地跨進堂內,卻發現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朝他聚焦。
康茂才有點尷尬,正打算說些什么,居中而坐的朱元璋率先發了話:“康茂才!”
“屬下在!”
“我命你立刻寫信給陳友諒,信中直言我軍弱點盡在龍灣,誆他在龍灣登陸,此事若成,記你首功!”
一瞬間,康茂才只覺得渾身的血液都在迅速地往頭部集結,眩暈感陣陣襲來。他努力抬頭,看了看正在等他回復的朱元璋,一種被信任和被倚重的幸福感將他團團包圍。他沒有嫌棄我的出身!他沒有在意我的過往!他毫無保留地信任我!他就是我苦苦尋覓的明主!康茂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待到眩暈感逐漸消失之后,才用平生最為響亮的音調回復:“臣,康茂才,得令!”
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遇到一位好領導或好老板,然后掙更多的錢,可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樣的領導才是好領導,也不知道他們所制定的好老板標準其實非常苛刻,根本就不能作為參考。
要我說,康茂才就是一個會選好領導和好老板的人,他看中了朱元璋身上的兩個特質:責任感和決斷力。一個動輒就推諉責任的人,絕對不值得信賴,如果遇事便左思右想始終難以決斷,那不僅是決斷力的不足,更是責任感的缺失。
在一個團隊中,最有資格成為領袖的,絕不是那個最聰明的人,而是那個敢于說話、敢于擔責、敢于決斷,在關鍵時刻敢于堅持,永遠都擁有一顆強大心臟的人。擁有上述品質的人,給別人打工會成為一個好領導,自己創業就是一個好老板,而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好領導、好老板。當然了,如果能在具備上述品質的同時也足夠聰明,那么這個領袖自然是有資格成為問鼎天下的亂世梟雄。
朱元璋敢于信任康茂才,一方面是因為他魄力十足,敢下決斷也敢擔責任;另一方面還在于朱元璋足夠聰明。擺在朱元璋眼前的選擇是很簡單的:要么打,要么降,要么撤。朱元璋既不能降,又不能撤,這一點我們已經分析過,他唯一的選項只有打了。
選擇打之后,又有新問題出現,朱元璋實力不如陳友諒,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他必須以巧招破局。康茂才是否值得信任?這個問題是注定沒有答案的。可如果不信任康茂才,朱元璋又別無他法。既然如此,那就只有豁出去賭一把。
陳友諒,無論你有多大本事,盡管使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