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和心在一起
無分別的愛,是對生命的一切欲望都予以滿足嗎?
自然不是。
因為很多時候,欲望需要平衡。平衡孩子自己的眾多欲望,平衡孩子和養育者之間的欲望,平衡孩子和他人之間的欲望,平衡孩子和社會之間的欲望……
很多時候,欲望并沒有滿足的條件,只能放一放。
很多時候,欲望的內容是限制和拒絕,你拒絕了它,反而是滿足了這份欲望。
但很多時候,欲望需要被及時滿足,而且要高質量地滿足。
這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無分別的愛,是給孩子徹底自由的愛嗎?
其實,孩子并不需要徹底的自由。
除了自由,孩子也需要責任,需要約束,需要規則。
這些都是生命本有的沖動,是圓滿生命的一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你不要以為,責任、約束和規則是生命天然反對的,所以必須強迫才能習得。
錯了。生命圓滿的本能中,是包含責任、約束和規則的。
說到這里,你如果以為自由不重要,那就又錯了。
無分別的愛,是提倡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
無分別的愛,是不是不能給予孩子批評和指責?
批評和指責也是人類的策略之一,任何策略都是有價值和意義的。
只要運用得當,批評和指責也是讓生命變得圓滿的手段。
那么,無分別的愛,提倡批評和指責嗎?
無分別的愛,不提倡批評和指責。
到底什么是無分別的愛?到底做什么才是對的呢?
從行為角度而言,無分別的愛是允許孩子的任何行為,也允許教育者的任何行為。
只要遵守基本戒律即可。
基本戒律:不造成對自己、對他人、對外界有嚴重的不可逆的傷害的行為,都是可以的。
從行為層面來理解無分別的愛,你會無所適從。
因為,除了要嚴守基本戒律外,一切皆可,一切又皆不可。
無分別的愛的關鍵,不在于行為表層,而在于你的行為的深層。
是在那個當下,你是否真正看見和理解了孩子的本能?
是在那個當下,你是否真正看見和理解了孩子的欲望和策略?
是在那個當下,你是否真正看見、表達、理解、允許、相信、幫助、平衡、發展孩子各種各樣的欲望和策略?
是在這個當下,你是否真正看見和理解了孩子的心?
無分別的愛,是心的學問。
心是靈動無妨的,哪怕只過了0.01秒,也會起很大變化,所以無分別的愛如果從行為層面去理解,那么永遠無解。
無分別的愛,是最靈動的愛,是無行為層面標準的愛。
但是它其實又是有極其嚴格的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時時刻刻和孩子的心在一起,看見和理解生命的每一個欲望和策略。
簡而言之,無分別的愛就是“和心在一起”。
我們也可以重新定義溺愛。
只關注行為表層而不去看見和理解孩子的心,就是溺愛。
只關注孩子的外在競爭,不去欣賞生命本身的美麗,就是溺愛。
只關注知識、技能、成績、習慣,不去從整體和生態角度理解生命,就是溺愛。
凡是不和孩子的心,不和自己的心在一起的愛,都是溺愛。
凡是對孩子的心,對自己的心一無所知的愛,都是溺愛。
溺愛,是無明之愛。
無知即“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