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像個調皮搗蛋的小精靈,總是在人們最投入的時候悄悄溜走。小周最近忙得不可開交,一邊沉浸在復刻超導材料的復雜實驗中,那超導材料耗費了他許多精力來復刻和研究。
如果處理得當,可以說這里面蘊含著能改變世界的力量,每一次實驗都是在和未知的奧秘對話。
另一邊,他還要給弟妹們教授一些鍛煉身體和搏擊之法,耐心地給他們講解里面的訣竅,演示各種動作。好在教授小丫的修煉之法可以通過靈魂鏈接來傳輸,省卻了他不少的時間。
學校方面,回顧之前的日子,他靠著自學,在那些枯燥又晦澀的基礎知識中穿梭,像海綿吸水一樣瘋狂汲取知識。
這一年來,更是對學校里的老師們開啟了“知識狂轟濫炸”的汲取模式,各種課本延伸的理論在不斷的課后提問和討論中被他獲取。
如今,小周感覺小唯記載的那些理論知識已經足夠多,他心里清楚,光有一肚子理論可不行,是時候下場實操了。
他想著,要通過實際操作積累豐富的經驗,就像武林高手需要不斷歷練才能成為一代宗師一樣。而且,他還要利用現有的知識搭建起一套獨屬于自己的獨特知識體系,之后這才能加以創新。
雖說小周有小唯這個超厲害的輔助,就像超級英雄身邊總有個得力助手。小唯擁有神奇的能力,能精準地幫他記錄學習的基礎知識、實驗數據、分析修煉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可小周明白,要是自己對那些基礎知識理解得不夠透徹,那小唯再厲害也沒用。
這就好比在學校開卷考試的時候,有些同學就算把書本攤在面前,把所有資料都翻了個底朝天,還是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找不到答案,只能一臉茫然地干著急。
小周可是自帶“天才”光環的人,在他這一屆的所有學生中脫穎而出。當他向學校提出想要去實習積累實操經驗的請求時,學校和任課老師們都表示了支持。
別的同年級同學還在學校苦學基礎知識時,新一期的實習名單里,小周的名字已經赫然在列。
校長老張更是夠義氣,他親自出馬,特意給對口單位紅星機械廠打了招呼,這紅星機械廠可不簡單。
老張在電話里跟機械廠的負責人閆廠長說:“小周可是我這兒的天才學生,一定要給他加加擔子,好好培養啊!可不能浪費了他的才華。”
就這樣,小周被安排到了維修科實習。這對小周來說可是個風水寶地,可以接觸到全廠的機器設備。上手就是跟自己的師傅學習修理機器,他師傅就是維修科的科長:林大海。
不像是在技術科實習的同學,一進去,就只能從畫圖紙開始。而且技術科的很多人平時還表現得特清高,從穿衣打扮就可以看出,他們可是不喜歡穿那代表工人的藍色工裝,也看不起他們維修科這些經常滿手油污的人,其中也有兩個科室職能有重合的原因。但技術科的人有些漂在上面沉不下基層也是事實,這也許也是廠領導給他分到維修科的主要原因吧!
耳邊傳來機床轟鳴的聲響,入目是一排排老式車床,工人們穿著藏藍色的工作服,正在專注地操作著機器,小周此時跟隨在一名四十來歲的老師傅身后,這就是他實習期間的師傅,紅星機械廠的維修科科長林大海。
紅星機械廠是當下國內排行前三,北方地區排第一的機械加工的廠家。是當年老大哥援建的項目,可以說是實現國內工業化的重要一環。
“林工,就是這臺車床又出問題了!”一個年輕工人將他們引到一臺罷工的車床邊,“這批零件精度總是達不到要求,王主任說再這樣下去,這批軍工訂單就要延誤了。”
小周緊隨著快走兩步看到這臺標號為三號的車床,這是一臺老式的C620車床,齒輪箱發出刺耳的噪音。就見林科長蹲下身,仔細檢查著傳動系統,此時小周已經使用神識對整個機床進行了探查,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這種車床的結構圖。理論知識等級MAX的他,對這種老式機床再熟悉不過。
“主軸軸承磨損嚴重,齒輪間隙過大。”林科長一邊檢查一邊回頭對小周說,看來今天為了給小周露一手,震懾一下小周這個“天才”作為師傅的林科長也很拼,“把工具箱拿來,另外需要一些墊片。”
圍著的幾個工人們面面相覷,似乎對林科長還沒有拆檢就得出的診斷將信將疑。這也難怪,在這個年代,機床維修在一般工人看來可是高科技,很少有人能像這樣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
林科長接過小周遞過來的工具箱,熟練地拆開齒輪箱。機油的氣味撲面而來,他的手指在齒輪間游走,感受著每一處磨損。突然,林科長的手指頓住了——在主軸下方,這就是小周發現的問題之一,上面出現了一道細微的裂紋。
“這......”林科長深吸一口氣,“情況比我想象的還要壞,不僅僅是軸承的問題,主軸也出現了裂紋,必須立即更換。”
“可是林工,”四車間的車間主任王建國不知何時站在了小周兩人身后,“這批軍工訂單后天就要交貨,這臺機床可是加工主力,現在停工更換主軸,根本來不及。”
林科長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油污:“王主任,如果繼續使用這臺車床,不僅零件精度無法保證,還可能發生嚴重事故。”
兩人爭執間,突然有一道聲音插了進來:“我倒是有個想法......”
隨著這道聲音,小周走到一旁的工作臺前,拿起鉛筆在手中的筆記本上快速畫了起來。得益于未來的知識,他知道這種老式車床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改造。他設計了一個臨時的支撐裝置,可以在不更換主軸的情況下,暫時保證加工精度。
但這個辦法就像是飲鴆止渴,只是個權宜之計,用不了幾天主軸就得報廢,但如今的情況是反正都要更換主軸了,也不在乎報不報廢,撐過這兩天趕出工期最重要。
“按照這個圖紙,馬上加工這些零件。”小周一邊跟師傅講解這樣改造的依據和步驟,將圖紙遞給旁邊的師傅過目,“另外,我需要一些彈簧鋼片。”
林科長聽著小周的講解,接過他畫的圖紙,細細思考了片刻,便微微點頭。又轉過頭跟一旁的王主任講解一番,將這么做的后果也說得明明白白,同時,也讓王主任可以讓采購科先行采購配套的主軸,等到了后可以立即更換。
王主任聽了這個權宜之計后也松了一口氣,最近跟三哥那邊的形勢很緊張,軍工生產任務一下子多了起來,而且還都很緊急,這樣的情況下影響生產可是很要命的事。
有了解決方案,工人們在王主任指揮下立即行動起來。小周則繼續檢查其他車床,果然發現了類似的問題。這個年代的機床保養意識還很薄弱,很多設備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只能等這一批加工任務完成后再做保養了。
兩個小時后,臨時支撐裝置制作完成。小周親自將它安裝在主軸上,又調整了齒輪間隙。當車床重新啟動時,刺耳的噪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穩的運轉聲。
沒一會,操作這臺機床的工人師傅就加工好了一個零件,林科長拿起這個加工好的零件,用千分尺測量。精度完全達到了軍工標準,甚至比之前還要精確。
王主任看著測量結果,激動地拍著小周的肩膀:“好!太好了!林工、小周,你們這次可幫了大忙了!”
小周卻沒有太多喜悅,因為我知道,這只是開始。在這個技術落后的年代,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他的腦海中已經開始構思數控機床的雛形,雖然以現在的條件還很困難,但并非不可能。
他知道在1958年的時候我們國內的清華大學和BJ第一機床廠就已經試制出第一臺數控機床,只是存在可靠性差、和操控復雜等諸多不足之處。又因為很多現實的原因,后續研究沒跟上。
而他在小唯的幫助下,完全有可能對此進行改進,眼前卻是要先從保養這些機床開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是小周的一小步,卻是整個國家發展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