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的心,比身前洋河清晨的水還要涼。
“謝過太孫!
末將定不辱使命!”
“起身吧!
忠勇王,先帝在世時,對你多加褒獎,信任有加。
曾言稱甘露三年,呼韓邪率部歸漢,拜謁漢宣帝。
貞觀四年,吉利可汗率部歸唐。
這二人都名垂青史,得后世永遠光耀。
爾既能明達天道,歸我大明。
你比這二人強的多,我大明對你,定然也是超過漢唐對此二人。
忠勇王,為朝廷,為天下蒼生,當勉勵之。”
“末將惶恐,亦不敢辜負大皇帝一絲一毫!”
金忠納頭便拜——別無他法。
朱瞻墡跟朱瞻基對了個眼神,隨即上前一把將金忠薅起來。
“大哥,我們回宣府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神情疲憊,略帶擔憂的說道:“你自領兵歸營,待一切都安排妥當,早日回京。
武安侯,你來,我囑托你幾句……”
三人錯身而過,武安侯走到朱瞻基近前,而朱瞻墡和金忠則是離開了這一片是非之地——朱瞻基和這些武勛之間的氛圍,有些尷尬。
‘待一切安排妥當……’
朱瞻墡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只要朱高熾在京城繼位妥當,金忠這邊安排路子去小海妥當。
朱瞻墡自然回京——又沒想過起兵,誰愿意在邊鎮待著啊。
朱瞻墡步伐輕快,而金忠則是步履沉重。
看著二人的背影,朱瞻基無奈的嘆了口氣。
朱瞻基對這個從小一起干壞事的嫡親弟弟很了解,朱瞻基能想到,金忠一定被玩的不輕。
只是,可千萬不要把兔子逼急了……
念及至此,朱瞻基看向身前的武安侯。
“武安侯,星夜疾馳,這一路辛苦你了。”
“嗐,太孫您這是說的什么話。”
“尚能飯否?”
“哈哈哈,我這身子骨,還能再殺他個一天一夜,也不帶累的!”
話音落下,二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只不過,朱瞻基的笑意,很快便一掃而光。
“接下來,還要辛苦武安侯……”
見朱瞻基神情凝重,鄭亨也收斂了臉上笑意,拱手道:“太孫盡管吩咐,我這把老骨頭,還沒到說辛苦的時候!”
“五弟回京之前,還請武安侯多多照看……”
朱瞻基話音落下,雙眼飽含深意的盯著鄭亨。
而鄭亨聽聞此言,則是心里一驚——‘多多照顧’?怎么個照顧法?
難不成,這兄弟二人不和?
這一代皇子,又要步上一代的后塵嗎?
這邊鄭亨還在胡思亂想,朱瞻基卻是再次開口,而聽到朱瞻基的話,這位大明的武安侯則是松了口氣。
“我這弟弟不懂軍伍之事,雖然聰明,但卻久居深宮,又有身份倚仗,尋常沒有人與其作對。
故而,不知人心復雜……
我觀其與土干也先來往,常有冒失之處,若是惹得其不快……
五弟心中不曾防備,恐怕要栽跟頭……
武安侯,五弟回京之前,還請你務必保護好他。”
話音落下,朱瞻基的臉上浮現出一抹自嘲的笑意。
“說起來,我這五弟,最會討我娘開心,兄弟幾個里,我娘也是最疼我這個五弟。
這次把他留在外面,要是有個好歹,我娘可饒不了我。
武安侯,多上上心吧……”
只要不是皇室內斗,話,怎么都好說,差事,怎么都好接。
“殿下放心!有我在,絕不會讓五殿下出任何差池!”
說著,鄭亨扭過頭,看向不遠處的忠勇王。
“這土干也先若是老實,倒也罷了,若是敢欺辱五殿下,我自軍法從事!”
當初土干也先投降朱棣,雖然受封為忠勇王,是王爵,但卻是位列侯伯之下。
說白了,武安侯沒把這忠勇王當王爺。
當然,也沒把忠勇侯當漢人。
自然,也不會把他當人。
朱瞻基滿意的點了點頭,輕聲道:“如此甚好,老將軍且去吧。”
“是!”
鄭亨領命退去,河邊只留下朱瞻基和一眾公侯將領,聽著河水拍擊岸邊的聲音,等待著迎喪隊伍再次拔營啟程。
趕了一晚上的路,返回宣府的時候,朱瞻墡終于有心情四下打量起沿途的景色。
只不過,與想象中的風景如畫,原生態不同。
除了洋河沿岸,水源旁有稀疏的幾棵林木外,更多的地方,都是荒郊野嶺。
真正的荒郊野嶺,光禿禿的山頭,沒有什么綠樹成蔭,風景如畫。
八月的天氣,卻讓人看了直感覺蕭瑟,枯冷。
“武安侯,我沒記錯的話,您是永樂一朝,最早鎮守宣府的吧?”
打馬跟在朱瞻墡身旁的武安侯聞言不由得一愣,隨即打馬上前幾步。
“沒錯,皇恩浩蕩,先帝于永樂元年,命我同武成侯王聰、安平侯李遠鎮守宣府。
一直到了永樂七年,隨后,我就改赴開平。
這宣府,我守了七年啊。”
“老侯爺真不愧是國之柱石啊。”
“殿下謬贊了,老臣慚愧……”
朱瞻墡揚起馬鞭,指著首遭一望無際的荒原,不解道:“老侯爺,你當初鎮守宣府,也是這般光景嗎?
這般……光禿禿的?”
聽聞此言,武安侯鄭亨先是一愣,略一思索后便開口道:“當時,還不如這呢。
那時候,連這河邊都不曾有這般光景。
咱這一朝,太子監國,與民休息,老百姓不至于餓著肚子,這些許的樹木,也就能存活了下來。”
聽到鄭亨這么說,朱瞻墡都差點笑出聲。
這是實話嗎?
是實話。
但是有沒有水分呢?
想來應該是有的,而且很大!
朱高熾是想與民休息不假,但是朱棣自永樂八年至今,十五年間發動了五次北征,可真是一天也沒閑著。
鄭亨這么說,難免有當著兒子的面故意夸贊父親的嫌疑。
“老侯爺,這樣不行啊,光禿禿的。”
聽聞此言,武安侯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五殿下的意思是……”
這年頭,極端天氣一來,沒有托底能力的平民百姓就遭了殃。
沒有樹,就說明方圓百里的老百姓沒柴燒。
沒有樹,就說明饑荒之年,老百姓沒有樹皮吃。
如此一來,要凍死、餓死多少人?
這都是皇室的勞動力損失!
都是朱瞻墡家的!
所以,朱瞻墡說出了一句在鄭亨這位老侯爺看來,荒誕無比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