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教:父母如何教養孩子
- 曾仕強 劉君政
- 1263字
- 2025-01-21 16:32:31
承認并接受人原有的獸性
說起人禽之辨,馬上有人替禽獸辯護,說什么禽獸有什么不好?難道人就真的比禽獸高貴?因此我們必須特別申明,人禽之辨,最好以“不貶低禽獸的價值,不否認人性中含有獸性”為基礎,以免一開始就掉入二分法的陷阱:以人性為善,而視獸性為惡。
由于禽獸沒有理性和自由,只能夠接受本能和沖動的支配,可以說無所謂善惡,不過是自然而然的非道德(不是不道德,當然也不是道德,純粹與道德無關)的活動。林語堂說過:“人類繼承動物和原始野人的遺傳本能,也就是進化自然過程的產物。這一種知識已使舊時關于人性原善原惡的辯論變得沒有意義了。戰斗的本能、饑餓的本能、性欲的本能、結群的本能以及一般本能超過理智的優越力,這一切都已容易被人了解。你不能因為人有性的本能而責備他,就似你不能因為海貍有性的本能而責備它一樣。”
孟子說:“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意思是人和禽獸不同的地方,只在于極微小的地方。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把孟子所說的極微小的部分無限地擴大,造成鄙視獸性的觀念,甚至以獸性為罪惡的源頭,實是十分對不起孟子。讀書必須舉一反三,孟子說人和禽獸不同的地方很少,就在告訴我們人和禽獸相同的地方其實很多。人類所擁有的衣、食、住、行、育、樂,禽獸幾乎全有,所不同的不過是人類比較體面而已。同樣是吃飯,所吃的東西不一樣,吃的方式也不一樣;同樣是居住,住的場所不相同,居住的方式也不相同;同樣有樂趣,但是花樣各不相同,僅此而已。
往昔我們過分強調人和禽獸不同,并且把人抬到十分崇高的地位,卻將禽獸貶低到令人鄙視的地步。父母看見幼小的子女玩弄自己的性器官,馬上大驚小怪,嚴厲加以制止。徒然使幼小的心靈遭受傷害,從此誤認為性器官是骯臟的。子女一歲多時,父母開始向其介紹身體各部分的名稱,眼睛、嘴巴、鼻子、眉毛、手、腳、頭都一一介紹,只剩下一樣性器官,從來不介紹,也使得子女不敢去說那一部分。子女五六歲時,看見公雞和母雞、公狗和母狗在進行交配,很好奇,問父母它們在做什么。父母立即驅趕開雞、狗,告誡子女不要看那種骯臟事。不錯,我們的用意應該是以人性發展出來的理性來疏導獸性,轉變獸性,促使本能與沖動能夠由獸性的發作漸漸經由理性的運作來獲得合理而有益的表現。
關于這一點,羅素在《權威與個人》一書中分析得十分透徹:“驅策我們那些野蠻祖先從事戰爭與狩獵活動的本能,需要尋找一個發泄口。如果無路可走,勢必將迫使這些本能轉變為恨與頑強難御的惡意。我們為這些本能找出很多無害的出口。譬如比賽和戶外運動可以代替戰斗本能,冒險、發現、創造可以代替狩獵。我們絕不能忽視這些本能,也用不著因而覺得遺憾。”
羅素認為有很多壞事由本能帶來,而人類偉大成就中有很多最好的收獲實際上也由本能而產生。他主張對于人的本能與沖動,不能夠一味加以制止,也不能引向破壞性的出路,而應該多多找出能為人類生活帶來快樂、光榮與燦爛光輝的出路。中山先生在《國民要以人格救國》的演講中,也倡導“人本來是獸,所以多少帶有獸性,人性很少。我們要人類進步,是在造就高尚人格。要人類有高尚人格,就在減少獸性,增多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