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有水有田。”
“如此美好的土地,理應占之。”
以前的時候,雖然知道天朝富庶,門多郎自己就算再貪戀,也不敢生出占領之心,搶一把就跑,生怕遇到大周的軍隊。
自從砍殺了天朝上將羅明之首級。
門多郎的眼睛里,一切有些變了,許多事未嘗不可也。
身后的幾名武士,有一人出聲附和道:“首領說的是,只擔心惹惱了王志大人。”
門多郎眉頭皺起。
“我是薩摩的武士,而王志大人居住平戶,是松浦家的客人,與我有何干系。”說到這里,門多郎聲音低了些,“我為王志大人做了許多事,占領了此處,對王志大人也有好處。”
眾人覺得有理。
卻發現門多郎面色大變,眾人回頭望去。
山莊外。
坡上。
立起一桿“王”字大旗。
與山邊的樹林遙相呼應,仿佛無盡的威勢,猶如一桿王字旗,千軍萬馬來呼應。
“何處來的王字旗!”
有人驚叫。
有人驚恐的說不出話來。
“王家軍!”
“是王家軍!”
“閉嘴。”
門多郎大踏步,回頭惡狠狠的瞪眼,“什么王家軍,王家軍早已解散,還不趕快集結迎敵!”
眾人這才清醒過來。
實在是突然。
多久以來,他們大殺四方,周軍不敢出現,偏偏氣勢正盛的時候,誰都沒想到會有這么膽大的周軍敢來攻打他們,竟的的確確出現了。
而且打起來的還是“王”字旗。
有些腿腳打顫。
有人抱著幻想。
雖然慌亂,倭寇們卻依然迅速的集結起來,門多郎不清楚對方的根腳,沒有輕易的出擊,而是選擇觀望,看清楚局勢。
突然。
“轟”的一聲。
山頭一聲炮響,天地間剎那安靜。
在安靜的空氣里,一陣一陣的士兵踏著腳步出現,立定于村外,長槍如林,巋然不動,殺氣沖天。
還不等人清醒。
片刻,上頭喇叭聲突然響起。
旗幟揮舞。
長聲的喇叭聲響徹天地,人們的耳朵震的發鳴,頭昏腦漲。
“威......”
“威......”
“威......”
士兵們齊聲低沉吶吼。
越來越齊。
聲音越來越沉。
......
門多郎驚呆了。
情不自禁的喃喃道,“這就是王家軍嗎?”
不光是他。
周邊的人紛紛變色。
“誰人帶的王家軍啊。”
“王將軍嗎?”
“王將軍。”
“王家軍。”
身邊傳來了竊竊私語。
門多郎連忙看向自家隊伍,果然,不只是自己認得王家軍,許多人面色蒼白,滿頭大汗。不能任由王家軍壯聲威了,門多郎十分了解,王將軍慣會利用氣勢。
一套接一套的,別人學不來。
往往面對王家軍時,沒有誰可以拼得過對面的氣勢,先聲奪人,已然輸了一籌。
門多郎忍著慌張,搶先下令出擊。
無論如何。
打出去才有希望。
否則恐怕很多人先嚇破了膽。
王家軍的歌謠,別人聽起來只是一首歌謠,門多郎卻最怕聽到,因為許多人死在了這首歌里,一千五破兩千,只死三個。
無人不服。
不服的已經死了。
王信眉頭一皺。
對面的倭寇首領有點本事。
倭寇最開始不出擊,因為不清楚形勢,現在猛然下令出擊,因為看清楚形勢。
而自身的勢頭還沒有達到頂峰,雖然自己的兵來自京營,實際上都是老弱,且缺乏實戰,最需要的是提升氣勢,提升一分都有大好處。
不過也止于此了。
倭寇就是倭寇。
王信搖了搖頭,匹夫之勇罷了。
“舉炮,鳴。”
“升五方旗。”
幾聲令下。
一排火銃手舉銃朝天。
“砰砰砰!”
出擊炮響。
五方旗,第一旗抬起,點頭。
五哨陣。
李武哨出擊。
哨官旗擺動,隨后是隊長旗,再是什長小旗,猶如旗幟的海洋,一呼百應。
明明只是簡單的長槍陣。
門多郎看不出有什么厲害,可實際上每一名倭寇都要面對三五桿長槍,對面的周兵只會突刺,就是這一招而已,明明啥都不是,卻根本無法抵擋。
四面八方捅來的長槍頭,如何抵抗。
一觸即潰。
門多郎剛才身邊的武士武藝精湛,結果被扎了個透心涼,與普通人毫無區別。
無論倭寇們怎么沖。
幾百人的五個方陣,每個方陣里隱隱三個小方陣,更令人絕望的是,最小的方陣里也有三支更小的隊伍互相配合。
如果再仔細看去。
最小的隊伍也分為兩小支,每小支由幾個人構成,只不過沒有整體的嫻熟。
但依然從局部到整體。
牢牢的緩緩移動,不給倭寇任何的機會,永遠是一人面對數桿長槍。
史老頭笑著眼。
捅的好爽啊!
先前還擔心呢,不過平常操練的嚴格,每天都練突刺,至于走動,自己如何懂,只知道踏步而已,只會跟著自家的什長。
不過什長也不是啥都懂,他只會看著隊長。
可真沒想到。
打仗原來就這?
太簡單了。
史老頭又順勢捅過去。
三桿長槍頭扎入一名倭寇的胸膛,槍頭上的紅纓擋住血水,輕易的抽出,那倭寇連個呼喊聲都來不及叫出聲,一頭摔倒在地上。
武士長年累月的練習殺人術。
史老頭他們才練了不到一個月的突刺。
但是史老頭他們只練一招。
所以這一招練的時間,比一般武士們練的任何一招的時間都要長。
而陣法就是為史老頭他們只使這一招提供環境。
對于步兵而言。
匹夫之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拼的是基層軍官。
猶如海浪拍打巖石,只剩下浪花一片。
......
金陵。
應天府。
前朝時,金陵是府,應天是省,后來土木堡之變,應天府兵部主導的北伐成功,帶來的影響太大,例如賈府的老家就是金陵,還有諸多勛貴皆是趁勢發家。
出身應天的勛貴有王家、史家、林家、薛家、甄家等等。
于是金陵變成了省,應天變成府。
應天府又設知府,削弱了應天六部的權力。
如今的應天府知府是賈雨村,賈雨村是靠著賈府復起,并成為如此重要的知府,所以外人的眼里,賈府的權勢依然大。
賈雨村也很好奇。
這位名聲大的王將軍,聽說很年輕,本事的確不小,又同出一系,所以打算見見。
根據送來的書信。
應該是這兩日抵達。
不久。
兩名官員苦著臉跑回來,帶來了令人意外的消息,“知府大人,那王將軍早就經過了金陵,走了好幾日了,屬下們白等一場。”
賈雨村愣住了當場。
良久。
賈雨村緩緩問道,“他帶了多少人馬?難道不要金陵的補給嗎?”
官員打聽了許久,知道的消息不多,回道:“聽說好幾艘船,不知道多少人,而且聽水關的人說,看見他們自己有一艘船裝滿了糧食。”
另外一官員抱怨道:“神神秘秘。”
賈雨村撫了撫胡須。
卻露出了笑容。
此子。
不光瞞別人,連自己人也瞞。
而且糧食自己也帶足了,難怪一路坐船,原來是因為糧食。
越是這般,賈雨村越是驚嘆。
盛名之下無虛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