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發現之旅:從地球出發,直抵浩瀚宇宙的邊緣
- (美)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美)琳賽·尼克斯·沃克
- 1012字
- 2025-01-17 14:46:52
第一章 離開地球
“我知道我本是凡人,曇花一現。追蹤天體的往復律動時,
我心懷喜悅,身離俗世。我與宙斯同在,共飲仙釀。”
——托勒密——
《天文學大成》

葡萄牙阿爾克瓦暗夜保護區努達爾公園穆特加河上空的銀河
至少從人類仰望星空開始,星空就一直在指引、啟迪和鼓舞著人類。不知道是誰第一次夢想離開地球去探索遠方,也不知道是誰第一次懷疑遠方是否真實存在。但我們知道,太陽、月亮和閃閃發光的蒼穹的誘惑在人類數千年的文化史中都有回響。
確鑿的證據可以追溯到4萬年或更久之前的洞穴壁畫和巖石雕刻,這些原始藝術不僅記錄了動物和獵人,還記錄了彗星、流星和星座,其細節足以追蹤地球在自轉軸上的緩慢擺動,即歲差。在有著4 000年歷史的古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的《吉爾伽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中,充盈著冒險、英雄、惡棍、浪漫和戰斗,星座就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樣栩栩如生。在這部現存最古老的文學作品中,宇宙之線將凡人和仙界聯系在一起,而時間和距離則由星辰的運動來衡量。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合理地認為月球是一個平面的發光圓盤,會出現周期性的月圓月缺。直到17世紀,伽利略大膽地將他剛剛完善的望遠鏡轉向天空,發現月球是具有紋理的球體,鋸齒狀的山脈沐浴在陽光下,傾斜的山谷籠罩在陰影中。從那一刻起,天空和其中的所有天體都成了具體的世界,是人類可能漫步的表面,只要我們能以某種方式穿越太空深處,這些天體都可以成為目的地。從那時起,尤其是到了20世紀,科學家、工程師、冒險家和政治家們競相攀登新的高峰。好奇心、競爭和急切的創新帶我們穿越透明大氣層的門戶,并超越了它。
但是在我們能夠穿透天空,知道它可以航行之前,人類首先必須發現天空是什么、不是什么,以及是否有盡頭——如果有的話,盡頭又在哪里。我們很快就會知道,我們的大氣層不過是一個藍色的氣泡,它會消散在荒涼的真空中,那里沒有我們舒適的地球中所含有的粒子、壓力和光子。我們一步一步,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一個發現接著一個發現,穿過了氣泡,到達氣泡之外的世界。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追蹤人類從地球表面升空的英雄之旅。我們首先乘坐氣球,再是螺旋槳飛機,接著是噴氣式飛機,最后是火箭,一直抵達月球。我們將學會如何在大氣層中穿行,如何克服長期以來束縛人類想象力的重力。
從很久以前風干褪色的洞穴壁畫到今天墨跡未干的量子方程,我們從一種世界觀上升到另一種世界觀,在這樣的過程中,好奇心、發現、動蕩和反思循環往復,形成了這個尚未終結的故事。
宇宙之旅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