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ARM
1.2.1 ARM的發展史
1978年,奧地利籍物理學博士Hermann Hauser和他的一位英國工程師朋友Chris Curry成立了一家名叫“CPU”的公司。CPU(Cambridge Processor Unit)的全稱譯為“劍橋處理器單元”。
CPU公司主要從事電子設備的設計和制造,接到的第一份訂單是制造微控制器系統,這個微控制器系統被稱為Acorn System 1,如圖1-13所示。在Acorn System 1之后, Acorn公司又陸續開發了System 2、System3、System4,還有面向消費者的盒式計算機Acorn Atom,如圖1-14所示。

圖1-13 Acorn System 1微處理器系統

圖1-14 盒式計算機—Acorn Atom
1981年,Acorn公司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機遇,英國廣播公司BBC計劃播放一檔可以普及計算機及提高國民計算機水平的節目,并且希望他們能生產一款與之配套的計算機。但是Acorn公司發現他們自己設計的產品硬件并不能滿足需求。當時中央處理器的發展潮流正在從8位變成16位,Acorn公司并沒有合適的芯片可以用,于是他們打算去找當時如日中天的Intel公司,希望對方提供一些80286處理器的設計資料和樣品。然而,Intel公司無情地拒絕了他們。備受打擊的Acorn公司,一氣之下決定自己研發芯片。
于是Acorn公司的研發人員找到了一個關于新型處理器的簡化指令集,恰好可以利用它來滿足設計要求。在此基礎上,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來自劍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Sophie Wilson和Steve Furber最終完成了微處理器的設計。前者負責指令集開發,后者負責芯片設計。對于這塊芯片,Acorn公司給它命名為“Acorn RISC Machine”,如圖1-15所示。這就是“ARM”3個字母的由來。

圖1-15 “Acorn RISC Machine”芯片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