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發席位最高,看到姬信被一拳打倒。最初的一刻,姬發有些吃驚。定睛一看,就覺得姬信是裝作被打暈。
此時姬旦已經沖到姬信身邊查看,片刻后姬旦轉過身,給了姬發一個眼神。
這下,姬發完全放下心來。既然是姬旦暗示姬信沒事,姬發心中最后的擔憂也消散了。
姬信裝暈,對姬發來說是大好事。洛地諸侯們的急切,一點都不讓姬發生氣。只有如此充足的反攻之心,才能確保諸侯們會全力支持伐商。
但這種情緒必須在姬發主導的秩序內才可以發揮出力量。
此時侍衛們已經封鎖了大殿,姬信也在姬旦的“救治”下緩緩睜開眼。姬發能想到的,姬旦更加清楚。姬旦趕緊問道:“信,身體康泰否?”
姬信在王浩然的逼迫下,只能無奈地說道:“太宰,吾頭痛。撫吾出門。”
姬旦只覺得姬信是真的長大了啊,心懷大慰。壓制住所有表情,姬旦扶起姬信,兄弟二人離開了大殿。只留下了姬發與一眾諸侯。
姬發同樣很滿意。等兩人離開,姬發神色嚴肅地命諸侯們回到各自席位上,又撤下侍衛。
大殿中的氣氛顯得有些壓抑。洛地諸侯知道闖禍了,全都不敢吭聲。
姬豐看著如此場面,心中只剩下一個期待,卻又覺得不太可能。
果然,姬旦很快回來。他向姬發回稟道:“大王,司馬傷得不重。只是頭暈。想來休息幾日,便可公務。”
方才出去的時候,姬旦已經問過姬信,確定了姬信真的是在裝暈倒。姬旦還不放心,又仔細查看了姬信的“傷勢”,就見中拳的部分只是稍微紅腫,真的沒事。這才趕回來稟報。
這一拳打得挺好。只要姬信真的沒事,那可就更好了!
姬發聽完姬旦回稟,當即命道:“諸侯一時激憤,情有可原。吾等之敵乃商國,大周去年奮力作戰,正是為奪回洛地。伐商之志不可變,伐商之事非一朝一夕。還望諸侯能體諒艱難。”
眼見大周司馬姬信挨了一拳,既沒有回擊,也沒有問罪。洛地諸侯們心頭怒氣已經消了不少。又見周王姬發說出如此體貼的話,洛地諸侯們覺得姬發還是貼心,便紛紛請罪。
姬發怎么可能問罪洛地諸侯,他笑道:“宴飲本為歡愉,不免如此。下次不可!奏樂!”
姬豐聽到這里,心中大為失望。他布置許久,本以為能換掉姬信,不曾想本來好好地發展,竟然因為姬信裝暈,就被徹底破壞。
難道是我看錯了姬信?姬豐不禁懷疑起來。
就在此時,姬旦說道:“大王,臣命諸侯上禮樂。當時,司馬姬信在崤函地御商,臣以為告知此事,會使司馬分心。故不曾傳訊。此次之事,全是臣之錯。與洛地諸侯無關。”
洛地諸侯本就覺得打了姬信,姬發并無怪罪,這已經算是寬容。此時大周太宰姬旦又將所有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公開表示洛地諸侯無錯。心中寬慰之余,也覺得大周王廷的確講仁德。
而且大周并非只是現在講仁德。自前任周王姬昌開始,大周做事就是如此。眾人依舊不怎么信服姬發的軍事能力,對姬發的仁德卻不再懷疑。
姬發聽到這里,笑道:“既然如此,便告知司馬。禮樂還需數日,若是司馬能趕上,便可獻上。”
“遵命。”姬旦應道。然后退了下去。
經過姬發與姬旦君臣這么一番應對,朝賀氣氛再次回到正軌。一眾諸侯們也安心地繼續觀賞起大周禮樂來。
這邊姬信已經回到司馬府。想到今日委屈,姬信心中悲憤,忍不住就向王浩然抱怨。
等姬信絮絮叨叨說得精疲力竭,王浩然才開口說道:“你覺得是令諸侯們信服,能鑄就你賢者之名。還是為大周擊敗大商,能鑄就你賢者之名?”
“可那些人做錯了。”姬信并不準備接受王浩然的看法。
“然而,在伐商的時候,那些諸侯是真正的友軍。”王浩然嘗試讓姬信能更理性一些。因為王浩然真的不想沒事就替姬信直接出面。
姬信也知道這道理,只是他就是氣不過。等到了傍晚,姬旦派人來傳話的時候,這種情緒到了極點。
等使者剛走,姬信已經憤懣地向王浩然請求道:“鬼君,請住我制禮樂!”
“何必呢。你就算是做出來,只會讓大家面子上都不好過。”
聽了王浩然的勸告,姬信堅定地答道:“不!我就是想看到有人面子上不好過!”
此時姬信當然知道王浩然會反對這么做,但姬信就是覺得自己非得干點啥不可。見王浩然不吭聲,姬信自己回到大廳,開始思考起該如何制作他的禮樂。
王浩然這三年一直存在于姬信意識中,知道姬信的音樂水平,索性不吭聲了。任由姬信自行發揮。
最初,姬信嘗試從《云門大卷》里找靈感。不到30分鐘,他的腦袋就開始昏昏沉沉。
然而姬信不服氣,他嘗試換了周國的《大武》作為參考。這次連10分鐘都沒能堅持到,姬信的腦力被徹底耗盡,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就在姬信沉睡之時,姬豐等人卻沒睡。這次的失敗是如此徹底,姬豐等人完全沒有睡意。
作為此次的主謀,姬豐遭到了同伙的抨擊,“司馬,汝看錯了姬信!”
姬豐作為大周副司馬,并不接受這個看法,他冷冷答道:“是吾等都看錯了姬信!”
這時代大周朝廷控制的人口最多不過300萬。能夠參與政治的大概是1%,3000人。能在朝堂上搞事的滿打滿算只怕不到300人。這些人,暫時還積累不出什么了不起的政治內斗經驗。
當姬豐使用了先把責任推給所有人的話術,立刻讓同伙們不知該說什么。姬豐見鎮住了場子,并沒有繼續抨擊眾人,他說道:“姬信并不在意大周士卒性命!”
姬豐等人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不是大周忠臣,即便搞掉姬信的謀劃遭遇挫敗,他們也沒有放棄。有人建議道:“不如找洛地諸侯詳談?”
姬豐擺擺手,“先等姬蘭那邊回話?”
此時姬蘭正在與他的堂弟姬桂兩人吃酒。大周重農,所以對于需要糧食的酒,管得比較嚴格。唯一可以放開限制的,只有在歲賀時期。
兄弟二人幾碗酒漿下肚,話就多了起來。姬桂先和姬蘭聊了一陣打仗的事情,其間吹捧姬蘭一番。這才問道:“兄長,許多人都以為兄長可出任司馬。”
姬蘭聽到這話,第一時間心生無奈。他的確很想領軍橫掃商軍,立下功業,最終也能位列三公。然而現實中,姬蘭面對大商精銳,總是被橫掃的那一方。
不過這心情剛起,姬蘭突然警覺起來。他不禁沉下臉色,問道:“何人所說?”
姬桂倒是個懂人情的,他不說是何人所說,只是問道:“兄長,那姬信到底有何能耐。還請兄長告知。”
姬蘭聽到這里,心中大大不快。便試探道:“姬信年輕,可他乃先王庶子。總是不能隨便說他不是。”
姬桂聽姬蘭話風變了,當即說道:“姬信誤國!”
“如何誤國?”姬蘭說著,已經給姬桂倒上酒,舉起了酒杯。
姬桂端起酒一飲而盡,帶著心中的怨氣,向姬蘭解釋起來。
大周曾經向大商稱臣數百年,好不容易有了今日地位。既然大商不可勝,大周完全可以再次稱臣,熬過這段艱難歲月,再次尋找到機會。
出于對大周的考慮,搞掉姬信這個伐商激進派中的激進派,才能推行對大周更有利的決定。
當然,姬桂也表示,姬信對大周的確有功,不能抹殺他的功勞。現在大家想搞掉姬信,不是要將姬信流放,而是讓姬信讓出司馬的位置,乖乖去領地當諸侯。
姬蘭對此倒是不置可否。此類的看法并不是秘密,不少周國大臣與諸侯在私下都提出過類似看法。姬蘭雖然希望能夠擊敗商軍,卻也不覺得這些看法有什么對錯。
又喝了一杯,姬蘭問堂弟姬桂,“下一任司馬由誰出任?”
姬桂已經喝得滿面紅光,他立刻答道:“自然由兄長出任!”
姬蘭著實沒想到,那幫人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他頭上,立刻變了臉色,對著姬桂喝道:“吾做不了司馬。”
“兄長……”姬桂趕緊嘗試繼續勸說。
卻沒想到姬蘭騰地站起身,對著他的侍衛命道:“送客!”隨即丟下姬桂,直接回后廳去了。
看著身邊兩位看著客氣,卻沒有絲毫茍且的侍衛,姬桂無奈地站起身,隨著侍衛出了大門。在大門處狠狠地往里面瞪了一眼,姬桂轉身離去,趕緊去通報消息。
此時姬豐等人也在等。見姬桂居然回來得比想的要早,有人歡喜,但姬豐卻覺得事情恐怕不如意。
果然,姬桂黑著臉,將遭到姬蘭拒絕的事情說了,弄得一眾大周主和派忠臣們都說不出話。
最終,有人打破沉默,弱弱地問道:“不如請太師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