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所有人都在努力
- 商周奮戰(zhàn)錄
- 緋紅之月
- 3290字
- 2025-02-23 23:42:35
姬信離開周國王宮后,頂著寒風上了馬。姬發(fā)讓姬信先繼續(xù)完成騎兵訓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
頂著寒風,帶著親隨返回封地。一出鎬京的城門,姬信就問王浩然,“鬼君,大王為何不接受你的建議?”
“你怎么知道姬發(fā)不接受?”王浩然笑道。
姬信一邊返回自己的封地,一邊不解地問道:“大王好像并不在意。我倒是覺得,應該向大王提出冶鐵。”
“你就是傻!哈哈!”王浩然真的被逗樂了。
姬信真的搞不明白王浩然為何與姬發(fā)一樣,總是出乎人意料。
王浩然著實懶得說太多。在王浩然的時空,大秦在此時的800多年后一統(tǒng)天下。使用的武器依舊是青銅材質,三花娘娘子秀所仰仗的并非鐵器,而是新的軍事理念與一些關于生產力的皮毛。
想數年后擊敗大商,根本不需要搞出鐵器來,少數大商部隊使用了鐵器,并不影響整個戰(zhàn)局。
更何況時間上也來不及。搞出冶鐵技術需要探礦,采掘,冶煉。在研發(fā)過程中,就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這個支出,是現在的大周無法承擔的。
姬信見王浩然不回答,索性換了個話題,“鬼君,我這次需要獻禮嗎?”
王浩然笑道:“不用。你都要窮成鬼了,能把今年的糧食收明白,你就謝天謝地吧。”
“要是真的能窮成鬼,我反倒不用怕了。”姬信感嘆道。
按照周國制度,姬信作為有封地的公子,在過新年的時候,要按照制度給姬發(fā)上貢。所以姬信這才急匆匆往封地跑,力求盡快將貢品湊足。
這一路上,姬信又問了不少問題。王浩然則很少回應。隨著距離鎬京越來越遠,姬信也沉默下來。呼嘯聲與馬蹄鐵撞擊碎冰的脆響聲不斷傳來,姬信非得認真駕馭馬匹,保證自己不出危險。
王浩然的注意力放在了姬信看到的周圍環(huán)境上。必須得說,這時代中國森林覆蓋率是有可能超過60%。哪怕是所謂的黃土高原,也是遍地森林,郁郁蔥蔥。
而且方才從鎬京街頭經過,王浩然是有點蒙的。因為鎬京街頭的人,真有點人人穿貂的意思。
這不是王浩然想嘲笑誰,而是在商周交替期的年平均溫度比21世紀低了1度多點的情況下,人們在冬天必須穿得厚實,不然真的要凍死了。此時還沒有棉花,更別提劃線材料了,所以最保暖的冬季服裝面料莫過于毛皮。
當然,此時毛皮處理技術也不發(fā)達。正因為如此,穿著毛衣服裝的人,從觀感上就有點一言難盡。尤其是那些窮人,毛皮衣服真的是斑禿塊塊,有毛的地方也同樣稀疏。
至于農村的農民,他們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因為農民們可以住窯洞,窯洞可是真的冬暖夏涼。
從生產力的角度分析眼前的事情,王浩然覺得這就是降維打擊,可以直接穿透商周時代的種種表現,去看到其內在的東西。
但是王浩然也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傲慢了。
作為心理咨詢師,王浩然當然知道個人的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巨大。同樣,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也起到極為巨大的作用。
譬如,姬信這種憂郁型氣質主導的家伙,就有巨大的可能性。一盞燈為啥不省油,因為燈只要點燃,就會持續(xù)耗油。憂郁型氣質的最大特點也許是敏感,傾向于完美主義而導致自我束縛,以及想法過多導致的自我內耗。
但是在王浩然看來,憂郁型的諸多特點中,僅次于敏感特質的,就是憂郁型在感興趣領域的持久專注。
如果一個人做事堅持,又有良師教導,還很敏感,能對學到的東西有感覺。想不進步都難。
國家是由人組成的,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讓人對于未知有興趣,想探知。最終,才導致了進步的可能性。
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并不是簡單的一句“生產力水平”提升,就可以解釋一切。
中國前輩們披荊斬棘,奮勇向前,開辟未知的英姿,才是王浩然對于周王姬發(fā)不那么討厭的原因。無論如何,周所開拓的道路與文化,是之后謂中國,東地中海,印度地區(qū)的古文明“軸心時代”中的一個。
只是中國持續(xù)存在,在同時代的每一次文化發(fā)展中都在努力向前,才讓周的地位看上去沒有那么高大。
當然,和新中國一比,任何中國時代都要低頭。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否定祖先們的貢獻。
既然姬信已經得到了姬發(fā)的認同,王浩然決定,等姬信把貢品送上,向周王姬發(fā)恭賀新禧的時候,找姬旦聊一聊。
此時大周最大的對手大商的都城中,子秀正在逛街。大商比大周富裕,加上氣溫暖和些,普通人穿的衣服就顯得好了不少。
同樣是穿著毛皮衣服,大商普通人穿的毛皮衣服也不比大周更加耐磨。但是大商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的確遠超大周。所謂熟能生巧,那些毛皮中損壞的部分被裁掉,用其他毛皮小塊補上。讓大商普通人的毛皮衣服看上去非常“21世紀風”。
街道上有專門的店做這種手工。他們甚至還提供染色服務,將小塊毛皮染成不同顏色。當一塊塊五彩斑斕的小塊毛皮拼成一整件毛皮馬甲的時候,已經不怎么有人注意這種毛皮馬甲很廉價,注意力都放在了拼湊的造型上。
從縫制皮革的店里飄出的鞣制皮革的腥膻味讓子秀忍不住微微皺眉。此時卻有奴隸捧著一件做好的衣服從店里快步出來,又快步離開。
他們在腰間圍上一塊破布,身上裹著破布,在寒風中快速行走,以免自己被凍僵。
街道上的行人對這些幾乎半裸的奴隸們非常不屑,甚至是厭惡。雖然奴隸只能走在街道邊上,但奴隸從穿著皮塊拼湊衣服的普通人中,不時有人對經過身邊的奴隸們辱罵。奴隸們早就麻木了,只是低著頭走。并不還嘴,甚至不敢還眼。
看著穿行在醒目普通人的奴隸們佝僂的身形,以及臟乎乎的破麻衣,子秀忍不住皺起了眉頭。但是下一刻,子秀的眉頭突然舒展開來。她本來只是想在街上走走,散散心。此時有了想法,她直奔巫碩家。
進了正廳,子秀就笑道:“老騙子,原來你還沒死啊。”
巫碩上次見子秀的時候,的確病了。但是巫碩稍微化妝一下,裝成快死的樣子。此時聽到子秀的話后,他也不生氣,嘿嘿笑道:“我聽那邊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我覺得我活不了一千年,500年應當可以。”
作為同樣接觸過21世紀文化的人,巫碩很喜歡后世的語言。他一直稱贊后世語言十分優(yōu)美。
兩人各拉了張椅子坐下,子秀說道:“碩,我想再開兩個農邑。”
“你不是說不再擄掠人口了嗎?”巫碩很不解。
“何需擄掠人口,大商有的是奴隸。”子秀解釋道。
巫碩面露訝異之色,他想了想才答道:“會不會惹出事情來?”
“誰敢?”子秀回答得很輕松。
巫碩的確覺得大商國內沒人敢對子秀如何,但是他覺得事情應該不會這么簡單。
子秀繼續(xù)說道:“既然那么多人如此厭惡奴隸,我?guī)退麄儼训K眼的奴隸清理掉,又能如何。我還給他們錢呢。”
巫碩從來沒見過釋放奴隸這種事,一時也沒辦法給出建議。不過他總是覺得這么干肯定不會有啥好結果。這只是直覺,說不出道理來。
見子秀一副下了決心的樣子,巫碩只能問道:“你準備讓奴隸去種地?”
“開農邑,不就是要種地么!現在稅收不足,就多開幾個農邑。先將24個亞旅養(yǎng)起來。這樣的話,諸侯們也就沒辦法多說什么。”子秀解釋道。
巫碩正想說點啥,就聽子秀繼續(xù)說道:“還有……”
巫碩立刻把想說的話給咽回肚子里,就聽子秀繼續(xù)說道:“我想在朝歌之外,設四鎮(zhèn)。每一鎮(zhèn),放置2~3個亞旅。亞旅旁設置農邑,這樣就可以減輕朝歌的壓力。”
聽了這個設想,巫碩被驚得說不出話來。
大商一直采用亞旅在都城的政策。子秀提出的看法,巫碩倒是在史管的古舊竹簡上看到過討論記錄。但是大商卻從來沒有真正施行過。
原因也不復雜。那些古舊竹簡木牘上寫得很清楚。那就是一旦這么做了,誰來保證這些在外的亞旅能夠繼續(xù)聽從王都的命令。
作為一名不具有通靈能力的巫師,以及大商屈指可數的歷史專家。巫碩回憶起能想起的所有歷史相關內容后,他便將這些知識講給子秀。
子秀點點頭,“我也想過。”這不是開玩笑的話,而是子秀很多次因為朝歌內的破事,帶兵返回朝歌的時候,真的很想率領騎兵殺進朝歌,把那些混蛋們殺個干凈。
“如何防備?”巫碩充滿好奇地問道。
“輪調。”子秀答道。亞旅的士卒們,家在朝歌。但是他們因為訓練的緣故,所以不可能長時間留在家里,而是住在軍營中。
子秀的想法是,讓各部隊論調。如果以四鎮(zhèn),每一鎮(zhèn)2個亞旅設想。在外面只有8個亞旅。24個亞旅將有16個留在朝歌。即便外面的亞旅有問題,也不至于無法彈壓。
而亞旅將士們的家屬都要留在朝歌。這樣,大多數亞旅士卒們必然因為家里的原因,而不會出事。
輪換制度若是半年一輪換的話,也能夠讓士卒們不至于過于想家。
講這些講給巫碩后,子秀盯著巫碩看。巫碩也覺得這辦法看上去沒問題。不過他不愿意作出評價,最后只是點點頭,答道:“合理。”
雖然說是合理,巫碩卻也知道。若是這世界上都是合理,就不會有那么多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發(f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