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突然腦子靈光一閃。
官學與私學存在矛盾。
這里面是不是有文章可以做。
大明的學子選擇私學而非官學的原因很多。
第一官學通常招收有一定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學生,尤其是那些來自貴族、官宦家庭或者富裕家庭的孩子。
嚴格的入學資格使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無法進去官學。
第二點是名額相對有限,這里面可不是你有才學就能進的來的。
第三官學的管理通常比較嚴格,學生需要遵守嚴格的作息時間和紀律要求,這也讓很多的學生并不適應。
再一個就是官學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而更廣闊的農村地區卻覆蓋不到,對于偏遠的學生來說,長途跋涉,經濟和時間因素也是一大制約。
實際上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經濟壓力。
官學的學費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擔的。
既然官學與私學存在矛盾,那么就直接取消掉一部分私學,直接由國家成立學校,直接對這部分孩子進行義務教育,不是可以達成自己心中所想嗎。
“不妥!”
朱由校將心中的想法說了一遍,孫如游老臉一紅,這點他確實沒想到。
“陛下,是臣思慮不周了。臣下去再仔細想想。”
“朕倒是有一個辦法。”
孫如游眼睛亮了一下,難不成陛下這么快就想到了辦法,他站直身子,支起耳朵,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不妨將部分私學合并,由朝廷出資,大肆興建學校。”
孫如游大失所望,還當是什么好的辦法。
這不擴建官學嗎。
現在的官學都缺少資金,朝廷哪有錢再去興建別的。
更何況官學的師資力量有限,哪有精力去教更多的學生。
“陛下,臣不贊成。”
“怎么?”
“陛下,既然這些學生選擇了私學,就證明他們不符合官學的標準。即便是興建官學,他們依舊還是達不到官學要求。”
“那就降低標準!”
“陛下,萬萬不可!能進入官學的學子無一不是翹楚,徒然降低標準,讓更多的人進入官學,非但起不到好的教育,還會破壞原有的學習環境。
另外官學的師資有限,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得不償失。”
孫如游振振有詞,卻惹惱了朱由校,他陰沉著臉。
“按你的意思是這部分學子朝廷就放棄了嗎?”
“臣方才說可以讓學子去其他的私學,也是不放棄他們的意思。”孫如游辯解道。
朱由校沉默片刻,說的那么冠冕堂皇做甚,還不是怕這部分學子擠占教育資源。
“若是擔心這些,那更應該興建學校,朕不能讓這部分孩子沒有書讀。”
“可是陛下,朝廷真的沒有那么多經費!”
“如果朕解決了這部分經費呢?”
“嗯?”
孫如游愣住了。
怎么可能呢。
雖然他不管戶部,但也知道戶部有多少錢。
他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戶部沒錢,他才讓朱由校想辦法。
突然他想到一個可能,于是問道:
“陛下是打算從內帑出這筆經費嗎?”
見朱由校沒回答,他馬上開口:“如果這樣的話,陛下要優先解決的是官學經費問題。”
朱由校瞪了他一眼。
心說,朝中諸臣的心都壞了,一個個的都掉進錢眼里了,成天的惦記朕手里這三瓜倆棗,良心能安嗎。
“經費問題當然不能從內帑出。”
孫如游大失所望,不從內帑出錢,從哪里出,錢又能憑空生成。
“朕是出不來這筆錢,但是朕可以讓宗藩出啊!”
孫如游眼睛猛的一亮。
合著陛下在打宗藩的主意。
這筆錢讓宗藩出再好不過了,反正只要不是朝廷出錢,怎么著都行。
“但是吧,都是朕的族親,貿然讓他們出錢,他們又該說朕薄情寡義。終有一天朕要去下面的,到時候朕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孫如游瞅了朱由校一眼,心里合計,你殺福王、罪責秦王的時候,怎么沒想過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他算是聽出來了,朱由校這是準備講條件了。
既然講條件,就說明陛下心里已經有了想法。
“不知道陛下如何讓宗藩出錢呢。”
“朕打算....算了,不妥,不妥。”朱由校一個勁的搖頭。
孫如游著急啊,這話說一半最讓人難受。
“陛下有何不妥啊。”
“朕想來想去,沒什么能給他們補償。”
孫如游焉能不明白,朱由校無非玩的是欲擒故縱的把戲。
不就是想建學校嗎,咱同意了還不行嗎。
雖然那部分學生質量不怎么樣,但保不齊有美玉沒有發掘的呢。
只要是能出頭的學子,如何能逃過士紳的掌心呢。
“陛下不妨將內閣六部的大臣都召見過來一同商討。”
“那就依孫愛卿所言。大伴,去把閣臣們都叫來,就說朕有事相商。”
看著魏朝離去,朱由校心里不免有些得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左右逃不過一個利字。
“孫愛卿,徇私舞弊的事情,該如何解決?”
“關于徇私舞弊的行為,應完善考試制度,增加考試的透明性。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臣建議成立獨立的教育檢查部門,負責監督教育系統的運行和管理。
另外要鼓勵公眾對教育系統中的舞弊行為進行舉報,要給予舉報者一定的保護和鼓勵。
第三,制定嚴厲的懲罰措施,對參與舞弊的個人或者其他嚴肅進行處理,取消考試資格。”
“嗯,這個監督部門,你是打算由禮部出人組建,還是交給其他的部門。”
“臣以為還是交給禮部,其他部門并不熟悉,很難清楚其中的門道。”
朱由校點點頭:“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個事朕準了。”
教育系統徇私舞弊的問題,兩人商討的接近尾聲。
諸臣陸續趕到。
朱由校吩咐上茶。
“人到齊了,咱們就開始吧。孫愛卿你先詳細的介紹介紹。”
孫如游清了下嗓子,把兩人的對話說了一遍。
諸臣聽罷,心中都了然。
宗藩問題最讓朝廷頭痛。
他們巴不得朱由校將人統統砍了。
如今朱由校自己提起來,讓人精神一震。
“陛下的意思是削藩?”
和平削藩。
這是最近朱由校定下的基調。
他原本的打算是將宗藩全砍了。
方才孫如游給了他一個很大靈感。
建立學校是需要海量的人力資源。
當然并不是大明的讀書人少,原因為大部分讀書人思想與孫如游一般無二,思想固化嚴重,轉變起來困難。
而宗藩人口基數龐大,最重要的是宗藩非常重視教育,所以就教育而言,他們并不比天下的學子差。
他們缺的只是機會而已。
他就打算解放這幫遠房親戚,準許他們做生意,也可以考科舉。
他要利用這群親戚組建一個新的讀書階層,來對抗士紳階層。
讓他們學習天文地理、數學、醫學、物理、化學等等,然后在從他們之中組建一支龐大的師資力量,去組建的學校教育更多的窮困人家的孩子。
隨著這部分孩子成長,必然能形成一股新的勢力,一股可以抗衡士紳階層的勢力。
同時還能減輕國家負擔,可謂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