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我欲與之試劍鋒
- 三國:沒開玩笑,荊州真有臥龍
- 余暉照山河
- 2306字
- 2025-02-01 22:44:28
門外走來一俊朗儒將,脫鞋而入,腳步輕快。
孫權亦是立即上前相迎。
在孫策還康健主事時,周瑜亦是稱孫權為“權弟”,當做自家兄弟來對待,所以除卻主臣之名,他們實際也是兄弟情誼。
周瑜入得門來,嘴角微揚,面容英朗威儀,雙眸十分明亮。
拱手時錦袍手袖垂下微擺,身姿挺拔,風儀無雙。
孫權著深色錦袍,周瑜則是銀灰錦絲點綴,主臣之間穿著儀色分明。
他這一來,堂內文武也都活躍了許多,內侍很快退出門外,把守巡察,而另有一身姿精壯、儀表端莊的儒生起身相迎,對周瑜頗為尊敬。
周瑜掃了一眼,和孫權見禮之后立即看著身后那儒生:“子敬亦在,甚好。”
在孫權一側者,便是江東之地名流魯肅,以家資常助百姓之存亡,和周瑜早年有過春秋古人的君子之交,后得周瑜舉薦,來到孫權帳下。
孫權一見便十分傾心,故而常請之議于堂前。
“公瑾方才人未到,聲卻已傳來,還是這般雷厲風行,出言果斷。”
“子布先生欲保江東一時之安寧,自然無錯,我料定荊州文武亦是如此,愿息事寧人以求平和安寧,可若是在官渡大戰之前,向天子表心,可得許都安任拉攏、許諾無數,現在卻不行了。”
周瑜說話時眉飛色舞,語氣輕快,條理清晰分明,聽來并不覺得繁瑣復雜。
他說完之后,孫權和魯肅均是點頭。
周瑜接著道:“若是依附許都天子,向曹操送去質子,日后若是興戰則有不顧孫氏血裔之難,此時若是回絕又會遭問責,不如不理。”
“曹公尚且還要與袁氏相斗,如何能南顧也?”
周瑜起身走了幾步,面色含笑,輕哼一聲道:“我料定,曹操五年之內方可安定北方,又數年準備才可南下,再加交戰之期足十年之久,我江東已營多年,主公歷經三代之基業,有何懼?”
“曹軍南來千里,水土不服,我將士齊心、大江為險,有何懼?”
“荊州為屏,先阻曹軍陸路,水戰我軍天下無雙,有何懼?”
周瑜輕快的三問,正是將他此刻的豪情展現,“故此,此時想許都表臣,和那時向許都表臣,又有何分別。”
孫權握著周瑜的手入席,也是頗為激動的道:“其實,我正有此意。”
“不必理會之。”
孫權撤去了許多繁瑣之禮,將周瑜安在自己案邊,而魯肅則是在另一邊,君臣三人坐下后繼續談及如今之事。
周瑜道:“我來時,公覆將軍告訴我,荊州江夏之陳兵已退。”
“我之前著暗探去查消息,得知劉備劉玄德自汝南兵敗后,到了荊州暫居,且近日之內履立功績,此人非是平庸之輩,若想要北方之消息,大可前去探聽。”
他相繼向兩人轉頭笑道:“我料定他到了荊州,定然是求賢若渴,廣結賢才,雄心不滅也。”
“荊州之略,或許也可在此人身上窺見機會。”
魯肅雙目一亮,忙道:“我正和主公說起此事,我聽聞,荊州不少隱士,都歸附于劉皇叔麾下,我看他亦有大志。”
“不錯,若他有意,自會尋機壯大,而荊州不容于他也,遲早為蔡瑁、蒯越等人所忌,將之驅逐或打壓!”周瑜斬釘截鐵的論斷,他已看到了荊州遲早會內斗而分化為二。
那時候或許便是他們渡河登岸的機會,這么多年江東孫氏一直想要得到荊州,為踏入中原爭雄的根本,可是劉表治理仁厚、深得人心,使得荊襄邊境兵強馬壯,軍心士氣皆是凝聚,雙方從來都是互有勝負。
魯肅拉了周瑜一把,笑著道:“公瑾,我的意思并非是尋機攻下荊州。”
“那你想說什么?”
魯肅直截了當的說明了想法:“我的意思是,若是可以聯合荊州,不起兵馬而自亂,則北方來犯便無慮也。”
“荊州、揚州兩路,曹軍一旦南下,若是攻任何一路,另外一家都能攻而救之,曹軍豈有兩路作戰之能?”孫權和周瑜停下思考,魯肅不停歇的道:“我原本還以為,劉皇叔兵敗如山倒,其人不善軍略,可是博望一戰的消息沿江傳來,令人敬佩不已。”
“那夏侯惇、于禁均是名將,李典亦是早年深得曹操喜歡的沉穩部將,卻全都敗于他手,足見并非是劉備不懂兵法,而是曹軍氣勢太勝。”
“江東文武之所以欲勸主公臣服于許都,一則是覺得主公年幼,文治武功敵不過曹操;二則是曹軍若是鯨吞冀州兵馬,其勢將會宛如滔天巨浪,恐江上天塹不能擋也。”
魯肅嘆道:“若是要嚴令之,則易失人心,此刻正是動蕩之時,望主公三思。”
“子敬說得好!”周瑜嘴角一揚,滿臉意氣道:“這與我所想,乃是不謀而合。”
孫權寬慰的笑道:“公瑾請說。”
周瑜冷哼一聲:“我觀劉備并非凡俗之輩,以仁義立本深得人心,曹操欲行荊州,必派人離間禍亂,而荊州士族不會容他。”
“方才子敬之謀則甚好,我們可與荊州口頭同盟,連江上、城池為防,而后待機取荊州也,曹操兵退之后,我們則可等劉表老邁,江夏重兵駐防,則我們可登岸取南郡。”
“如是,荊州之局勢順則由主公與劉備瓜分,若不順則是曹、劉與主公三家相爭,只要守住揚州水路,可對峙數年。”
“所謂同盟,無非是利益之所趨也,我們可借劉備之堅韌,耗損曹軍,未嘗不是好事,至于劉景升,我料定他已無雄心,唯有退路!”
“蔡瑁、蒯越推劉琮為賢,而劉琦聲名不顯卻為長,自古以來廢長立幼者無不是亂之始,故此大勢就在眼前,劉備想取荊州,必借劉琦之手,劉琦若主荊州,則區區幼主遠不如劉景升,那時的荊州分崩離析,便是我江東男兒真正躍于浪潮之時!”
周瑜十四歲便試掌兵,大戰雖無,但深通兵法,他自覺與那些所謂傳言推崇而出的神童大為不同。
他自小便有異才,家學淵博,所學極多,心思深沉且靈動,兵法、戰局無不是一眼可洞察深處,音律、歌賦、武藝均在江東之冠。
“自曹操有意趁伯符遭刺而取江東始,我便蓄意與之相爭,哼哼……”他雙目精芒閃動,看向遠處仿佛得見曹操真容,豪氣縱橫的道:“我欲與之試交兵,天下傳言他用兵如神,我江東男兒亦未嘗不多謀!”
“好,好啊。”
孫權大為放心,得周瑜一眼,仿佛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如此,我們需勸說子布先生,他與我乃是亦師亦長,江東諸縣之地里、糧運皆在其心。”
“今聽得公瑾之言,安定我心,我亦需安他之心也。”
“定是,有機會的……”周瑜心思篤定,暗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