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來自北方的信使
- 大燕王廷
- 墨澗宏
- 2013字
- 2025-02-24 16:58:47
收拾好金成縣的爛攤子后,公孫度一行人快馬加鞭趕到了薊城參加朝會。
沈靜、朱亥、劉介、孫紹、陳宵五人被留在了平難軍中出任都尉一職,只有宗衛長安適和公孫度趕到了城外。
燕天子下旨,本次出征白狄和赤狄的計劃交給北狄軍大將軍秦開完成,寧王公孫琰被派出主管鎮安軍,太子被關進了東宮,皇后李氏被天子下旨關入靜室修佛。
一切發生的太突然了,廟堂之上太子門生來不及反應就被一個個免去了職位,本次太子起碼失去了五成的實力。
原因只有一個,內廷司在太子府中搜到了巫蠱之物,小人上寫著天子的生辰八字,以及無數個銀針扎入其中。
李皇后在宮中長跪了一夜,只得到御書房的旨意,平襄李氏子孫永不錄用。
最終天子親自出面責令太子三師管教不嚴,三人也是辭去職位回鄉養老去了。
公孫度才走了三天不到,竟然發生了一件這么大的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六子公孫度收編賊人有功,特封其為代王,許永寧鄉君為代王妃,著禮部操辦!”
代王?
隨著蘇盛合上圣旨,公孫度沉著心終于放下了。
總感覺不太對啊,太子這么大的勢力被連根拔起了?
“代王殿下。”蘇盛伸手將公孫度拉到角落處,方才從袖中取出了一道密旨,“陛下有旨,代王殿下主審太子巫蠱一案,此事刑部和廷尉也參與了,于宗府七日后在京兆府開審。”
這么急?
公孫度感到了一絲不對,太子有過失對天子的威望也是十分不利的一件事。
為什么要將主審點定在了平民百姓都可以參議的京兆府,而且宗府還同意了。
“敢問蘇公公,太子此次是何人保下的?”
“平襄李氏家主李撫李大人出金上萬才保下的太子,盡管如此也還是失去了皇商之權,舉族都要遷往鎮安郡。”
大事啊。
不過對沈家有利,這下沈家在平襄可以說一家獨大了。
李家這一去,只怕太子即使僥幸活下來,也會被天子毫不留情的免去太子之位,甚至有可能會被關壓一輩子。
“老奴帶來了宮廷鳳印,執此印可行皇后之權,殿下別忘了七天后還給陛下。”
鳳印在手。
公孫度沉思了一會兒,決定帶著鳳印去了李皇后的靜室。
一處在皇后最北的角落里建成的小廂房,此處供奉的是燕國的將魂,因此設有專門的靜室使主持一個月一次的祭禮。
當然也有李姓將魂,最為出名的李家十三郎李懷景被燕國供奉于此,還是最高的一等供奉。
“兒臣拜見皇后。”
靜室外,公孫度早已換好了王爵禮服,下轎拜見李皇后。
縱使失勢,但也是皇后,身為皇子不拜是會被宗府問責的。
“本宮記得你小時候喜歡吃雪梨糕,正好下人們送了些。”
執拗一聲,靜室大門打開,門內走出一位身穿凈白禮服,手執木盒的絕色女子。
果然還是那個高傲的李皇后,這么多年來的氣勢即使失勢也是后妃們學不來的。
李皇后放下木箱,從中取出了幾碟糕點放在了案子上。
“如今你封了代王,恐怕令母也將封妃了。”
帶了幾分輕蔑。
公孫度皮笑肉不笑的回了一句不知道。
兩個人斗了大半輩子,也不見李皇后贏了幾次。
“本次兒臣奉旨執鳳印詢問皇后,太子為何如此無禮。”
“只因。”李皇后緩緩搖了搖頭,“他并非是當今天子親生的兒子吧!”
什么!
宗衛長安適連忙跑去合上了靜室的大門,在確定四下無人后才跑了回來。
太子不是父皇親生?
公孫度沉默了,他早就聽說過太子長得多少有點像過世的明王公孫湍。
當年燕天子公孫康還只是先帝的四皇子時,三皇子明王公孫湍如日中天。
先帝本就信奉中庸之道,在位十幾年來皇權被士族瓜分,明王公孫湍更是借機結交達官貴人,一時間大半個廟堂都在明王門下。
后來明王公孫湍一次出宮狩獵時被狼群咬中,公孫康借他休養的一年時間起勢,被封為太子的同時還收回了大半皇權。
于是二人開始爭斗,最終明王高了太子一頭。
正在關鍵時刻,平襄皇商李氏將長女李秀卿送入宮中,并且在先帝的操作下,李秀卿成為了太子正妃。
一下子,李家出錢數千金為太子拉攏豪門,明王則是被迫讓出了尚書省大權。
從那以后明王以征討北狄為借口組建了兩萬明甲軍,太子則是組建了兩萬東宮軍,兩者在薊城之西開戰。
那一戰幾乎死傷過萬,兩者都被迫開啟持久戰,燕國也被迫停止了一年的發展。
“那一次我燕國失去了近兩萬的郎兒。”
李皇后淡淡的喝了口茶水。
“至于勝負,明王被逼逃入了北狄,東宮軍改為北狄軍,秦開出任大將軍。”
大伯應該知道。
公孫度馬上想到了那個極為古板的大伯,信王公孫寒正在宗府出任宗令。
論才能不亞于孫觀,論武功不亞于秦開,可惜被明王射中了內臟以至體弱多病。
“那么,太子確定是明王的兒子?”
“不一定是。”李皇后嘆了口氣,“太長時間了,本宮也不知道他是誰的兒子。只是,明王正在白狄興風作浪。”
明王。
公孫度聽說過,是一位連父皇都忌憚的人。
好在白狄內部團結,明王最多興起一萬之眾吧?
“代王殿下。”
禁衛軍騎將快步上前。
“陛下有旨,北方漢國信使來朝,請殿下移步御書房。”
漢國?
奉義君的使者這個時候來燕國是為了不久之后的南征,還是為了窺探燕國虛實。
從流民帥做到一國之主,相信不會是普通人。
“信使何人?”
“奉義君薛安的侄子,漢國通武侯薛舉,一個月前以一萬流民眾大敗晉國三萬正規軍,強收河東郡三縣。”
人才啊。
公孫度想到了金勾,希望他不會讓我失望。
“備轎!”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