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
(正月初九)
早上七點多,劉拴寶醒了,打開手機一看,發(fā)現(xiàn)李柏發(fā)來一條微信:楊過楊康王重陽,酒仙李白還正常。勸君每日一杯酒,防疫效果比藥強。
于是回復(fù)道:前兩句是什么意思?
李柏回復(fù)道:你看懂后兩句了嗎?
“看懂了,就是讓我每天喝上二兩小酒。”
“執(zhí)行了嗎?”
“我還想知道前兩句的意思?”
“發(fā)來20元紅包,給你補補語文課。”
“我上百度上查查。”
“你上‘千度’上也查不出來。”
吃過飯,劉拴寶說:“姐,今天上午咱們?nèi)フ野淄寥ァ!?
“找白土干什么?”
“炒凍玉米和炒指,這種白土需要經(jīng)過太陽暴曬,不能有疙瘩,還得干凈點。”
“土能干凈了?你去找點沙多好。”
“那是你的偏見。土是有點臟,但是它有很多功效,沙子根本就沒有,用土炒出來的東西能夠幫助消化,治療胃酸過多。”
“誰告訴你的?”
“自己感覺的,吃過用土炒出來的東西,餓得快,而且胃很舒服,這就證明土有個功效。”
“我感覺也是,還有什么功能?”
“治療嘔吐的功能。”
“不可能,哪有你說那么神奇?”
“我是看書知道的。說人要出遠門時,就得帶上些家鄉(xiāng)的土,當(dāng)水土不服嘔吐時,吃上點土就好了。”
“那我來的時候也沒有帶土呀?”
“那是因為距離太近,要是你去非洲,就需要帶點土。來中國的非洲大使們就帶著土,吃的一種紅土,吃上了以后渾身有勁,不吃就蔫了。”
“你是忽悠我?”
“你可以去網(wǎng)上查查,科學(xué)家也解釋不了這個原因,可能是那種土里面含有一種微量元素,身體需要它。LN省有一個老太婆,喜歡吃煤炭,沒事就吃一塊,滿嘴烏黑,吃得津津有味,醫(yī)生給人家檢查,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毛病。GD省有一個人是喜歡生吃蛇,抓到蛇就像吃辣條一樣直接吃了。”
“不可能。”
“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多著呢?”
劉拴寶擔(dān)著籮筐,王海霞背著一把鐵釬,開始去找白土。兩個人在野地里跑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白土。
王海霞說:“你這找土比找礦還難!”
“那肯定,礦石不好可以扔掉,白土可是讓我們吃的,必須找最好的。我給我爸打一個電話吧!他對村里的情況熟悉。”
劉拴寶給他爸打通電話問哪里有好白土,他爸說:“下老鷹溝,東岸上的白土不錯。”
劉拴寶掛斷電話說:“姐,我知道哪里有好白土了,在老鷹溝,還得走二里地。”
兩個人往老鷹溝走,路上還有雪,下坡的時候,劉拴寶說:“姐,你可要千萬慢點,上回你扭了腳,我把你背回家,真累壞了。”
“就是要跌倒,讓你背。”
“跌倒了,是你疼,我背你沒問題。”
兩個人慢慢下了老鷹溝的坡,又走了一小段路,來到一個地頭,有兩米多高的岸,上面的白土看不錯,劉拴寶用鐵釬把上面的草和葉子刮掉,然后鏟了兩籮筐土,開始往回走。
上坡時,劉拴寶說:“姐,你可要慢點,用鐵釬當(dāng)成拐棍,保持平衡,不要摔倒了。”
“就是要跌倒,讓你背。”
“我剛才說了,你跌倒是你疼,我背你就當(dāng)是鍛煉身體。”
“我就不怕疼。”
“不怕疼?那好,你要是感冒了,我給你治療,我也用你那幾招,用針扎、用手掐,讓你嘗嘗疼的滋味。”
“哈!哈!哈!就你那幾下子,可真不行。”
“哈!哈!哈!你不相信吧!到時候你就知道我的厲害了。”
正說著,王海霞聽見哎呀一聲,扭頭一看,只見劉拴寶倒在地上,兩個籮筐骨碌骨碌地滾下了老鷹溝。
王海霞看著劉拴寶坐在地上揉腳,笑了。
劉拴寶有點火,說:“笑什么笑?我摔倒了,你高興。”
“你不會慢點?”
“我…我…,車開的慢也不能保證絕對不出事故呀!”
過了一會兒,王海霞說:“拴寶,你就在這里歇歇吧!兩個籮筐已經(jīng)滾下溝里,土也倒完了。我下去找見籮筐,再去擔(dān)回點土來。“
“姐,你千萬不要去,不要再摔倒了。”
“沒事,我小心點就可以,就是怕大意。”
“你不要去,你干不了。”
“拴寶,這就不叫個事情。我是十六歲就去工地上干活,篩過沙,搬過磚,你們的路太不好走,要是平地,就你擔(dān)的這些土,我能擔(dān)3倍。”
“那你也不要去。”
“我不去誰去?你就老老實實呆在這里吧!“
王海霞說完,慢慢地下了溝里。
過了好大一會兒,劉拴寶聽見坡上有腳步聲,仰頭一看是老爸。
劉存福說:“你們一直不回來,我來看看你們。海霞去哪里了?”
“去溝里擔(dān)土去了。”
“你這孩子,怎么能讓人家去擔(dān)土呢?你在這里坐著干甚?”
“我在這里摔了一跤,土倒了,籮筐也滾下溝了。海霞說要去擔(dān)土,我不讓她去,她非要去。”
“那我去看看。”
“爸,路上有雪,你慢點。”
“知道了。”
劉存福剛下了坡,就看王海霞擔(dān)著一擔(dān)土往上走,于是說:“快放下,不要滑倒了。”
“沒事,叔叔,我慢點就沒有事。”
“還是我來擔(dān)吧!我經(jīng)常走這條路。”
“叔叔,還是我擔(dān)吧!滑倒也不怕,歇兩天就好了,你要是跌倒,兩個月也好不了。你去拿鐵釬去吧!”
劉存福猶豫了一會兒,去拿鐵釬去了。王海霞擔(dān)著土慢慢上了坡,把土放下,又下來看劉拴寶。
一會兒,劉存福上來了,喘著粗氣。
劉拴寶說:“爸,你不要著急,你喘氣的聲音好大,回了家快吸點氧氣。”
王海霞說:“叔叔,你慢點走,上去了,你擔(dān)上土回去吧!我扶上拴寶回去。”
劉存福說:“行,你們慢慢回來吧!”
劉存福慢慢上了坡,擔(dān)著土走了。
王海霞用手掐了劉拴寶的脖子一下,劉拴寶哎呀一聲,罵道:“姐,你好心狠,我的腳正疼,你又掐我的脖子,你是欺負人!”
“你嫌欺負,你就跑呀!”
“你知道我跑不了,是氣我。早知道,上回我也狠狠掐你幾下。”
“哈!哈!過了那個村,沒有那個店。”
兩個人聊了一會兒,王海霞說:“拴寶,我背上你走吧!”
“不用,你扶上我就行,再說,上坡比較危險。”
“那好吧!”
劉拴寶在王海霞的攙扶下,慢慢上了坡。他出了一口氣說:“上了坡就好辦了,我歇歇吧!”
“拴寶,我們出來已經(jīng)有三個小時了。”
“不要管多長時間,現(xiàn)在是疫情期間,只要不往一塊聚集,就是給國家貢獻,我們坐在這里就是給國家做貢獻。”
“你好啰嗦呀!你回家坐在床上,不比坐在這個舒服,我背上你走。”
王海霞背上劉拴寶走了30多米,把他放下,說:“這幾年不干重活,沒有力氣了,要是五年前,我抱著你也能抱回去
“不可能。”
“工地上的水泥,一袋100斤,我兩只手掂著就扔到車上。”
“好怕。你要是打我一下,那肯定很疼很疼。”
“所以,你就老實聽話。”
王海霞背著劉拴寶繼續(xù),說:“拴寶,年前你背了一路,現(xiàn)在我背了你一路,咱們平了,誰也不欠誰了。”
“姐,你說平就平了,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講吧!”
“有一只小烏龜生病了,就叫他的好朋友蝸牛去幫他買藥。可是過了一個小時,還不見蝸牛回來,埋怨到:這個家伙再不回來我都要病死了!此時門外傳來了蝸牛的聲音:你丫再敢說我,我就不去了。
小烏龜聽完一臉懵,心想:這蝸牛是指望不上了。于是就打電話給蜈蚣,讓它幫忙買藥。又過了一個小時,蜈蚣還是沒有回來,小烏龜就忍不住給蜈蚣打電話問道:你走到哪了啊?蜈蚣說:“老鐵別著急,我還沒穿完鞋呢?
小烏龜罵道:靠人不如靠自己。”
王海霞笑了,又走了幾步,把劉拴寶狠狠扔在地下,劉拴寶跌了一個狗吃屎,罵道:“你好狠,我的腳正疼著,你又把我的屁股也跌壞了。你發(fā)什么神經(jīng)?”
“你罵我走的慢。”
“你什么時候罵你?”
“你剛才講的那個故事。”
“那是故事。”
“通過故事諷刺人。”
“你不要對號入座。”
“你就是給我講,我不對號入座,誰對號入座?”
劉拴寶苦笑了一聲,說:“你就是胡亂聯(lián)想,怪不得崔永元會得抑郁癥!”
劉存福在家做好飯,一直等不回兩個人,于是去找他們。他遠遠看見王海霞背著劉拴寶,趕快躲起來,跑回去,把這個事情告訴拴寶他媽,拴寶他媽高興的合不攏嘴。
一會兒,王海霞背著劉拴寶回來了,看見院子里曬著白土,白土被拍得碎碎的。
中午吃過飯,劉拴寶和王海霞感覺有些累,都去睡覺了。
晚上睡的時候,劉存福說:“今天已經(jīng)初九了,再過幾天,你就要上班了,有個事情,你必須搞清楚。”
“什么事情?”
“你說世界上誰和你最親?”
“肯定是爹娘。”
“拴寶,你今年30歲,我是63歲,再過15年左右,我說不定就得走,你媽遲點過上20年,也得走。我們走了,誰和你親?
“我姐和我親。”
“你這是糊涂呀!要是沒有結(jié)婚,你們肯定親,一結(jié)婚,你姐忙的是人家的兩個孩子,吃什么、穿什么、上什么學(xué),能顧上你的事情?”
“那你又要說趕快娶一個媳婦,媳婦和我最親吧!”
“不是我說,這就是人之常情,你和媳婦生兒育女,在一個鍋里吃飯,你吃什么,她吃什么,所以不親也得親。”
“那還有離婚的?”
“還沒有給你說完,本來夫妻應(yīng)該同甘共苦,里里外外一條心,打打鬧鬧不記仇,但是兩個心不在一塊了,各管各,那就過得非常難受。你表兄在煤礦上班,掙得工資也不少,但是他媳婦是個女強人,在縣城打工,從來不回家,你表兄下了班,回來就做飯,做完飯,還得去地里干活,家里亂得像個豬窩,你表兄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沒人管,說不定哪天就不行了。”
“那他可以離呀!”
“你說的就是笑話,你以為是買車,不好就換。你說離了婚,孩子去哪里找她親媽?”
“那表兄怎么辦呀?”
“瞎乎過,合合不到一塊,離離不了。所以,你找媳婦,不要太在意長相、學(xué)歷、職業(yè),首先她要敬重你,覺得跟你吃苦受罪值得,那才行,你才能過的舒心。”
“知道了。”
“給你說,你總是說知道了?知道了你的行動呀!假設(shè)有一碗飯,你也得去端、去吃、去消化,別人替不了你。”
“我抓緊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