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儒家危矣!
- 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
- 咸魚拌飯醬
- 2050字
- 2025-01-31 17:03:04
自茹太素上奏重開科舉后,頓時引起了朝臣們的熱議,究其原因,朝臣們大多出身士紳之家,他們的家族權望,都要指著科舉來延續,族中的青年才俊,都指著科舉邁入仕途。
不少人抱有期待,但大多數人仍只持消極看法。
沒辦法,這件事并非沒人干過,此前奏請重開科舉的折子全都石沉大海,已說明了天子態度。
原本這事議個幾天也該漸漸平息,可沒想到第二天的朝會上,朱元璋隨口一句話,又將科舉推到風口浪尖。
“近來朝中政務懈怠,究其根本,官員人手不足,闕位甚多,咱有意重啟科舉,諸卿以為如何?”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都炸開了鍋。
自洪武六年停開科舉,到如今已近十載,十年之中,多少人苦苦期盼,終于等來今天。
讀書人的地位就此恢復,家族后進又有晉升之途,士紳階層又可借助入仕門途吸納更多士人依附……
這其中的好處,數不勝數!
激動之下,不少文臣立馬拱起手,顫聲高呼:“陛下英明!”
更有人滿含感激地看向茹太素,朝其連連點頭。
原以為這回茹太素會撞了南墻,哪承想他才是匡扶士族的大英雄啊!
就在這滿堂歡悅的氣氛里,朱元璋抬了抬手,繼續道:“重啟科舉固然重要,但諸位也莫要忘了,科舉的目的是為我大明遴選人才。
然則當下科舉只重書本,不看實踐,選出的官員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樣的人如何能替咱治理地方,如何能替百姓謀福祉?”
冠冕堂皇的大話之后,朱元璋將臉一板,振聲道:“因此,此次重啟科舉尚須改制!”
朝臣們剛剛還沉浸在激動里不能自已,這下子全都敗下興來。
好嘛,咱就說陛下哪會這么好心,敢情還藏著貓膩。
當下情況不明,眾人也不好立時反駁。
終是茹太素站了出來,拱手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革?”
朱元璋微微揚首,振聲道:“韓非子有云,宰相發于州郡,猛將起于卒伍。”
“為防止官員不食肉靡,自此次科舉始,高中舉子先不安排補闕官位,而是下發地方府縣衙門,輔佐當地官員維持縣治民生,待服滿兩年吏役,再根據表現擇定官職?!?
這一下子,滿堂朝臣都驚了,這所謂的改制,竟是將高中士子下放去去地方官衙,給人家打下手。
這種事,滿堂文臣哪能愿意?
一時間哄堂大亂,朝臣們議論紛紛,俱是搖頭嘆息。
說得好聽是輔佐官員,說難聽點,不就是刀筆小吏嗎?
寒窗苦讀多年,好容易高中科舉,卻還要去給別人看庫房,編賬冊?
雖說官吏二字常連在一起,可這文吏和官老爺的區別比天還大。
一個是人上人,另一個則只是沒有品級的辦差役員,壓根沒多少社會地位。
“陛下如此變更,豈不折辱士人?”
“科舉高中者皆是人中翹楚,豈能干那等繁瑣卑賤的差事?”
“此事一傳開,怕要為世人恥笑啊!”
官員中不乏儒壇宿老,本就以讀書人自居,在他們看來,朱元璋如此折辱士子,就是在打他們的臉。
激憤之下,這些人終于將任不住,嘆聲埋怨起來。
哄亂之下,朱元璋冷聲喝道:“怎么,諸位有意見嗎?”
此言一出,眾人終才從埋怨聲中醒轉,扭頭看向臺上。
御座之上,朱元璋冷眼威視,面色決然冷厲,他眼里帶著不容置喙的威嚴,仿佛在喝罵在場:“誰人膽敢反駁!”
被這樣冷厲目光威視,眾人心神一凜,嚇得趕忙低下了頭,再不敢埋怨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無一人敢站出來。
心中固然有太多不滿,可此刻出頭抱怨,那是要冒極大風險的。
再說當下情形,科舉還沒恢復呢,若真將皇帝逼急了,這科舉之事又黃了,豈不更糟?
比起當兩年刀筆小吏,當下沒有科舉的日子要更難熬些。
“哼!”
眼看殿內一片沉寂,朱元璋冷笑兩聲,繼續道:“然則當下科舉只重明經,不看其他學類,著實太過偏疏,如此選來的人才,對律令、經算等為官之道全然不通。
故此,咱欲仿效唐制,此后科舉,除開設明經科外,還將開設明算、明法、廣文等學科,進行分科取士,這樣方能選出各類人才,為我朝堂所用,不過因明算、明法、廣文等學科為新設,士子們不夠熟悉,故此次科舉定于洪武十八年,此后,三年一考,永為定例?!?
這話一出,徹底惹起了軒然大波。
整個大殿哄鬧起來,幾乎所有文臣都在扼腕叫屈,大表不滿。
如今滿朝上下儒生當道,而這分科取士,于儒家而言可算是天災大難。
先前去地方衙門錘煉尚能忍受,畢竟熬兩年回來照樣當官,可這分科取士則不同了,官位都叫那些偏門生員占了,我儒家士子不就涼了嗎?
儒家這么多年維持獨尊地位,靠的就是科舉,現在這科舉重器要分給其他學科,豈不在掘儒家的根?
“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禮部尚書劉仲質率先站了出來,反對道。
禮部主掌文禮教化,科舉也在其范疇之內,這時候劉仲質這個尚書若不站出來,怕要被天下儒生罵死。
“有何不妥?”朱元璋冷冷的望著劉仲質問道。
“自古以來,儒學乃國之基石、社稷綱常,無論朝堂抑或民間,世人多受儒學熏教,方有當下朝堂穩定、人心思定?!?
“若推行分科取士,怕會影響儒學推行,繼而影響綱理倫常,壞我國朝根本??!”
畢竟是禮部尚書,劉仲質一張嘴就是綱理倫常,可算是站到了道德至高點。
你朱元璋若是還想維持天下穩定,就不能妄自動搖儒家地位。
這話一出,眾朝臣連連頷首,面露贊意。
顯然,在場朝臣幾乎都站到劉仲質這邊,反對分科取士。
聞言,朱元璋的臉色已有些不善,微微瞋目,他冷冷一哼,繼而瞪向劉仲質道:“照劉尚書說法,沒了這科舉,儒學就要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