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什么管得越多,孩子反而越差?

海北老師:

您好!家有四年級的娃,數學、語文80多分,數學計算題出錯,填空題、應用題看題目不仔細(其他科目也幾乎都這樣),每次的錯題我都讓他重新整理,結果發現下次遇到同樣的題目,還是錯。語文錯別字也是一樣,讓他訂正多次,再聽寫還是會錯。老母親心力交瘁,就算每天提醒他易錯點是什么,該如何注意,他還是記不住。

我幾乎每天都要提醒他字要寫規范,提醒了會寫好,不提醒仍舊亂寫。寫不好我就罰他重新寫,費時費力。寫作業的時候,他人確實坐在那里,可心思不知道在哪里。老師說他上課不專心,經常開小差。他爸說我平時管得太多了,該放手了,真的是這樣嗎?希望您有空能指導一下,感謝您。

——家長留言

從這兩段留言中,我讀到了這位媽媽的無奈。

相信這是一位對孩子教育很上心的媽媽,也是一位為了孩子全情付出的媽媽。

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感覺到這個孩子的問題很多: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和動機不足,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佳。一個孩子但凡有其中一個問題,在學習上都很難取得優秀的成績。

小學階段,在父母的敦促和鞭策下,孩子的學習表現可能還能維持在不錯的水平,一旦沒有了父母的監督,表現就不盡如人意了。

這位媽媽無力地說道:“老母親心力交瘁,就算每天提醒他易錯點是什么,該如何注意,他還是記不住。”

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正如這位有智慧的爸爸所說:“?(你)平時管得太多了,該放手了。”

父母過度干預帶來的負面影響

確實,所有的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媽媽過度干預所導致的,這就是所謂的好心辦了壞事。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過度干預,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的影響。

一、自主性減弱:過度干預可能導致孩子缺乏自主性,他們可能習慣于依賴父母的指導和決策,難以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會影響他們在未來面對挑戰時的應對能力。

二、責任心下降:過度的控制可能讓孩子失去對自己行為和決策的責任感。如果一切由父母決定,孩子可能不會承擔后果,導致責任心下降。

三、自信心受損:過度干預可能導致孩子缺乏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他們不斷被告知應該怎么做,而不是自己嘗試獨立解決問題,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

四、產生抗拒情緒:孩子可能對過度控制產生抗拒情緒,他們可能感到被束縛、受限,從而導致與父母的關系緊張。這種緊張關系可能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和諧。

五、學習效果下降:過度的幫助和指導可能妨礙孩子的學習。如果父母為孩子做了太多事情,孩子可能會錯過學習的機會,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六、社交技能受限:過度干預可能限制孩子與同齡人和外部世界的交往。他們可能缺乏與他人建立關系和解決沖突的經驗,這對社交技能的培養不利。

七、創造力受阻:過度的控制可能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有著過多規定的環境中,孩子可能難以發展自己的獨立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從這位媽媽的留言中,我們不難看出,孩子的學習自主性很不足。他做題不仔細,即使媽媽多次講解和糾錯,還是不能解決原有的問題。他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媽媽不斷地催促。如果媽媽監督到位,孩子就能做得不錯,一旦媽媽不在身邊,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可見,孩子變成了是為媽媽學習,他的責任心下降,對自己的學習和行為并不負責,只是應付了事。

孩子這種破罐子破摔的態度,無疑是對媽媽的無聲反抗。或許是媽媽什么都管,或許是媽媽力求完美,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及內驅力受到了極大的破壞。這樣抗拒的情緒,讓孩子的學習表現比較糟糕,媽媽感到非常不滿意,并由此產生無力感與焦慮情緒。

這位爸爸對孩子現狀的把控還是比較到位的,要解決這些問題,媽媽一定要在生活上和學習上學會放手。解決問題需要采取一系列漸進式的步驟,大家千萬不要期待有什么三招搞定教育問題的速成法,孩子問題的形成都是長期累積的,同樣地,解決問題也有個長期的過程,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學會放手

我給大家十點建議,幫助父母朋友們學會放手,以便促進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發展。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在父母的教育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父母應該審視自己的行為,并認識到這些行為可能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

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過度介入,包括是否頻繁為孩子做決策、過度監督學習進度、不給予孩子獨立空間等。這位媽媽發私信給我,就說明她已經在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是很好的開始,意識的轉變才能帶來行為的改變。

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的反饋和情感狀態。如果孩子表現出對過度干預的不滿或抗拒,父母應該及時關注并做出調整。孩子的情感反應往往是對父母教育方式恰當與否的一種明示,父母應該傾聽并理解孩子的感受。這位媽媽在教育過程中明顯忽視了孩子的情緒反饋,他那無聲的抗拒,就說明了媽媽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她的干預過多了。

另外,父母還可以從孩子的獨立性和問題解決能力方面進行反思。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顯示出不足,可能是因為長期以來受到了過度干預,缺乏自主發展的機會。

最后,父母在反思中應該明確教育的目標。自己是否過于追求完美,導致對孩子的干預過度,而忽略了培養孩子自身的優勢和興趣?通過明確教育目標,父母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策略,避免過度干預的發生。

制定適度的規矩

制定適度的規矩是在家庭教育中找到平衡點的一項關鍵舉措。規矩的存在有助于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同時,過于嚴格的規矩也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制定規矩時,父母需要慎重考慮,制定規矩旨在培養良好習慣而非過度限制孩子的行動。

規矩應當與孩子的年齡和發展水平相匹配。對于較小的孩子,規矩可以相對簡單明了,側重于培養基本的生活習慣和禮儀。對于較大的孩子,則可以適度提高規矩的要求,以培養更高層次的責任感和自律性。規矩的設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情況,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規矩應當有助于培養良好的習慣。通過制定規矩,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按時完成作業、整理個人物品、保持衛生等。這些良好的習慣將成為孩子未來生活和學業中的重要支持,有助于他們在各個方面取得更好的表現。這位媽媽的日常教育明顯缺少了規矩,從而處處都需要管束孩子。沒提醒孩子的地方,他不能做好;沒陪在身邊做的時候,他也做不好。這何時是個頭呢?只有明確規矩,讓孩子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事情應該怎么做,做事情后的獎勵和懲罰是什么等,父母才能擺脫時時刻刻的監督和約束。

然而,規矩也要有彈性,要給予孩子一些自主權。過于刻板的規矩可能使孩子感到束縛,積極性也隨之降低。父母可以在制定規矩時留出一些空間,讓孩子參與其中,傾聽他們的建議,并在適當的情況下給予他們一定的決策權。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責任感,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定要注意,規矩的制定應當是一種積極的引導而非過度的限制。過于苛刻的規矩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反感,甚至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在制定規矩時應當注重情感溝通,解釋背后的原因,并在可能的情況下與孩子協商,使規矩更具可接受性。

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

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是構建良好親子關系的關鍵一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開放和真誠的,這有助于雙方建立信任、增強理解和產生共鳴。

父母要確保孩子知道他們的聲音是被重視的,可以通過表達對孩子看法的興趣和尊重,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種開放的態度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中是有價值的成員,而不僅僅是被告知要做什么的對象。

父母還應當傾聽和尊重孩子的意見。在溝通中,不僅要給予孩子表達的空間,還要真誠地傾聽他們的聲音,理解他們的立場。父母可以通過提問、回應和參與孩子的對話,傳遞出對孩子意見的認真態度。從這位媽媽的留言中,我發現她包辦了孩子的學習,錯題是媽媽讓孩子整理,錯字也是媽媽讓孩子訂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壓根沒有傾聽孩子的聲音。記得一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告訴我,我忘記;你教我,我記住了;你讓我做,我會了。可見,媽媽的做法還停留在這位名人所說的第一步,正因如此,孩子做錯的題才會反復錯。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聽孩子說,讓孩子給媽媽講題,媽媽要做的就是認真聽講,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孩子深入學習,這就是“費曼學習法”。

在建立開放溝通渠道的過程中,父母還需要注意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支持。當孩子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時,父母可以通過積極回應、鼓勵和理解,傳遞給孩子“我在這里支持你,我明白你的感受”的信息,從而加強親子關系的緊密程度。

設定合理期望

設定合理的期望是父母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可以有效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學習發展。在設定期望時,父母需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發展水平,確保期望既具有挑戰性又不至于過高,以免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

了解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對設定合理期望至關重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認知、情感和生理特點,因此,設定的期望應該與其身心發展水平相匹配。這位媽媽對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的認知是不清楚的,你要讓一個四年級的孩子100%不錯,那是不可能的。別說是孩子,就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不能保證我們的計算每次都對。

在孩子犯錯之后,不應該苛責孩子并懲罰孩子,而是要看到孩子錯誤背后的原因,再對癥下藥。如果計算容易錯,看孩子是不是沒有把大數乘除法的計算流程搞懂,是不是打草稿太過凌亂,出現數字謄抄錯誤,等等。如果孩子大數乘除法的計算流程沒有搞懂,那么搞懂這個流程就是近期要完成的小目標;如果孩子因為草稿不規范而計算出錯,規范打草稿就是近期要完成的小目標。由于孩子的認知能力不夠,對于計算出錯的原因,他并不能夠清楚認知,這需要父母的引導,鞭辟入里,才能夠對癥下藥,實現目標。

除此之外,設定合理期望時還需要與孩子進行充分溝通。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興趣和目標,與孩子共同商討并設定期望,讓孩子參與其中,增強其對目標的認同感。通過開放的對話,父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期望,并及時調整目標,以適應孩子不斷變化的成長需求。孩子應該有長期與短期的學習目標,比如孩子存在計算問題、錯別字問題,我們就把解決這類小問題作為每日目標,一個一個去攻克。家長要和孩子共同商量如何攻克它們,用多少時間攻克它們,鼓勵孩子一步步打怪升級,而不是指責孩子做不好,或者是批評懲罰孩子。

鼓勵自主決策

鼓勵孩子進行自主決策是培養其獨立性和責任感的重要手段。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一些小的決策權,可以促使他們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行動的能力。

在學習方面,父母可以鼓勵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學習風格的方法。例如,對于一個學習問題,可以讓孩子決定是通過閱讀書籍、上網查找資料還是向老師請教來解決。這樣的自主決策不僅能夠提高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夠鍛煉他們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這位媽媽采取了最為費力不討好的方式,結果非但孩子學習沒搞好,親子關系也變得很糟糕。何不讓孩子自己尋求途徑解決問題呢?當孩子主動向父母尋求幫助的時候,再和孩子一起探討,而不是父母親自上陣,用并不專業、并不科學的方式橫加干預。父母要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各種資源,方便孩子查閱和使用。

日常生活中的小決策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有效途徑。父母可以讓孩子參與制訂周末的活動計劃,包括目的地和活動的內容等。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權衡利弊、綜合考慮,并最終做出決策,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決策能力和責任感。

自主決策還可以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面臨困難或挑戰時,父母可以引導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方案。這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提高他們的抗壓力和適應性。

最重要的是,在鼓勵自主決策的過程中,父母要給予足夠的支持和指導,確保孩子在進行決策時,能夠得到必要的信息和反饋,避免因為缺乏經驗而犯錯。同時,父母可以從孩子的決策中發現他們的優勢和不足,為后續的培養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給予選擇權

給予選擇權是培養孩子自主性和決策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適當的范圍內,給予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利,不僅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還能夠培養他們在決策過程中的自信心和獨立思考能力。

父母可以在學習方面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例如,對于特定的學習任務,可以讓孩子選擇使用哪種學習方式,是閱讀、觀看視頻,還是親自實踐。這樣做不僅能夠滿足孩子的學習偏好,還能夠激發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這位媽媽如果覺得自己不能夠很好地解決孩子的問題,大可尋找更多的資源和途徑,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看視頻課、刷試題等。

在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給予孩子選擇權。父母可以鼓勵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興趣班或課外活動,讓他們在培養興趣的同時,學會權衡和做出決策。這有助于培養孩子對自己興趣的認知,增強他們的自主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通過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來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比如,讓孩子選擇今天晚上吃什么樣的晚餐,或者周末去哪個公園玩。這樣做可以培養他們權衡利弊、考慮后果的能力,為日后面對更大的決策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需要在合理范圍內給予孩子自主權,避免出現選擇權范圍太大或太小的問題。在孩子做出選擇后,父母可以與他們討論選擇的理由,引導他們思考不同選擇會產生的后果,從而加深他們對決策過程的理解。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僅要提供支持和指導,更要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機會,以此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位媽媽無疑是一位勤快的好媽媽,為孩子的錯誤辛苦了半天,但是卻剝奪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首先,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可以通過詢問問題、給予提示或者分享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孩子主動思考和尋找解決方案的意愿。這種引導式的方法有助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避免了像留言媽媽那樣自己勞心勞神,而孩子卻無動于衷的尷尬局面。

其次,父母在提供支持的同時,要避免立即替孩子解決問題。這樣的做法有助于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應對挑戰的勇氣。當孩子面對問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在不斷嘗試和失敗中積累經驗,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父母還可以鼓勵孩子將問題分解為小部分,逐步解決。這有助于降低問題的復雜性,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應對。通過分步解決問題,孩子能夠逐步建立起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增強他們的分析能力。比如像前文提到的計算問題,到底是計算本身的問題,還是計算流程的問題,抑或這兩方面的問題都存在,只有一個一個地攻克,才能將問題徹底解決。

在整個過程中,父母要保持耐心和鼓勵,不斷強調問題本身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父母的支持和鼓勵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同時培養他們積極應對困難的心態。

培養責任感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家庭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務勞動,如整理自己的房間、洗碗、打掃等,可以有效促進他們責任心的形成,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讓孩子承擔家務勞動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責任,孩子通過承擔家務勞動,能夠深刻地體會到每個人的努力都對家庭的運作有著積極的影響。這樣的體驗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協作意識,使他們更加愿意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

讓孩子參與家務,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心。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有一定的責任,需要對家庭貢獻一份力量時,他們會更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任務,從而養成積極主動的態度。這種責任感的培養有助于孩子在學校和社交場合中更好地履行義務,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另外,參與家務還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學會一些生活技能,如整理自己的房間或洗碗,能夠提高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獨立性的培養不僅對家庭有益,更能讓孩子在學校和社會中展現出自信和成熟。

最后,讓孩子參與家務,還能夠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在家務勞動中,孩子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這為他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機會。通過面對困難、克服障礙,孩子能夠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的學業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表揚和鼓勵

基于這位媽媽的描述,不難看出孩子在媽媽的過度干涉下,自信心受到影響并由此產生了抗拒情緒。要改變這一情況,媽媽需要調整態度,少一些批評和指責,多一點表揚和鼓勵,這在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方面十分重要,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積極行為的持續性,還有助于培養他們對自主性的認同感和積極性。

表揚和鼓勵是建立積極激勵體系的有效手段。當孩子表現出獨立和自主性行為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孩子感受到他們付出的努力十分有價值。這種積極的激勵有助于激發他們更多的積極行為,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強調孩子的成就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表揚孩子獨立完成了任務,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還培養了他們面對問題時的自信心。這種自信心是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和主動承擔責任的動力源泉,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業和生活的各種挑戰。

通過表揚和鼓勵,父母能夠讓孩子懂得自主的重要性。當孩子展現出自主決策和獨立思考的時候,父母應該與他們分享這種積極行為對未來的價值,這種理解有助于孩子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學習態度。

最后,表揚和鼓勵應當是真實和具體的。父母要在孩子表現出自主性時,提供具體性的肯定和鼓勵,避免過于敷衍的獎勵。真實反饋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認可,從而更有動力保持獨立性的表現。有的父母經常說孩子哪兒哪兒都是問題,沒有值得表揚的地方,那么,就請大家拿起“顯微鏡”去尋找孩子的進步之處,哪怕只是細微之處,也要不吝贊美,當孩子嘗到了進步的滋味,相信我,他會愛上它的。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父母在處理孩子問題時感到束手無策,或者被負面情緒困擾,尋求專業幫助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專業幫助不僅有助于解決具體的問題,還能夠提供一些建議和策略,幫助父母更好地應對孩子的行為挑戰。

專業幫助提供了客觀的觀察和分析。專業心理咨詢師或家庭輔導員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對孩子的行為問題進行客觀、深入的觀察和分析。通過他們的專業視角,父母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問題的根源和影響因素,為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奠定基礎。

專業幫助能夠為父母提供個性化的建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其行為問題的背后可能存在不同的原因和因素。專業咨詢師能夠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為父母制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全面考慮孩子的性格、興趣和家庭環境等因素,提供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建議。而我在這里給出的建議和方案是針對大眾的,因此越詳細越好。可見,這里的一些建議不一定能夠快速高效地解決留言媽媽的問題。這些建議就像是中藥,雖然藥效好,但是見效可能不是那么快。專業幫助的優勢就在于是對癥下藥,可以立竿見影。

專業幫助還提供了有效的溝通渠道。專業心理咨詢或家庭輔導是一個開放、安全的溝通空間,父母可以坦誠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擔憂。與專業人士的交流有助于緩解父母的焦慮感,讓他們更冷靜地面對問題,從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長。留言媽媽當下處于一種焦慮狀態,對孩子的批評和苛責不僅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適得其反,親子關系還會受到破壞,真是得不償失。

最后,專業幫助有助于建立積極的家庭氛圍。通過專業咨詢,父母可以學到一些有效的家庭管理和育兒技巧,幫助自己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這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心理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通過以上一系列方法,父母可以逐步減少對孩子的過度干預,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更為積極的環境。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設定合理期望、鼓勵自主決策、給予選擇權、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責任感、制定適度的規矩、表揚和鼓勵,以及在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這些方法共同構建了一個有益于孩子成長的教育框架。

通過鼓勵孩子自主決策和給予一定的選擇權,孩子將逐漸培養起自主性和責任感。通過積極的溝通,父母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使家庭關系更加和諧。同時,設定合理期望和制定適度的規矩,為孩子提供了清晰的指導,讓他們在規范的環境中學會自律。

總而言之,父母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未來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逐步減少過度干預,不僅能夠促進孩子的自主發展,還能為他們打下堅實的成長基礎。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既溫馨又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岳西县| 镇远县| 木里| 乐陵市| 资中县| 伊宁县| 金华市| 西青区| 平江县| 武隆县| 鲁山县| 屏东市| 廉江市| 射洪县| 什邡市| 大渡口区| 万源市| 湘潭县| 华宁县| 中西区| 湖口县| 志丹县| 黔江区| 兴业县| 板桥市| 广宁县| 吉木乃县| 山西省| 泰顺县| 雷波县| 榆社县| 宁陵县| 镇宁| 海安县| 汝州市| 科技| 兴国县| 天长市| 黎城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