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諸葛亮的布置
- 三國:季漢遺風
- 無垠石
- 2175字
- 2025-01-25 23:31:01
南谷口。
狹隘的山道上,數萬名蜀軍嚴陣以待,他們已經在此地駐扎多日。
營帳依山而建,旌旗飄揚,士兵們士氣低迷,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疑惑和焦慮。
營帳內,姜維眉頭微皺,終于忍不住開口向諸葛亮問道:
“丞相,我軍在此屯兵多日,不知您此舉究竟有何深意?”
他的聲音打破了帳中的沉寂。
諸葛亮坐在案幾之后,手中輕搖羽扇,面帶微笑,顯得成竹在胸。他緩緩說道:
“兵貴神速,此乃常理。但此次進攻之戰,情況有所不同。若貿然進軍,未必能占得先機。故而,吾決定在此處與魏軍展開最終決戰。”
聽到這話,不僅姜維感到十分困惑,就連一旁的王平、吳懿、霍弋等蜀漢大將也都紛紛抬起頭來,目光齊刷刷地投向諸葛亮。
這里還是蜀中地域,易守難攻。
再說了,這是蜀漢北伐。
姜維緊接著追問道:“丞相,為何偏偏選在此地呢?魏軍未必來此。”
諸葛亮站起身來,走到營帳門口,望著遠方,自信滿滿地回答道:“我自有妙計,會將魏軍引至此處。”
眾人聽后,更加的疑慮,但見諸葛亮如此篤定,也不再多言。
正在此時,諸葛亮突然高聲喊道:“王平將軍何在!”
“末將在!”
王平應聲而出,快步走到營帳中央,等候諸葛亮下達命令。
此刻的他心中同樣充滿了疑問,但軍令如山,容不得他多想。
諸葛亮緩聲說道:“今命你為漢中太守,率領一萬精銳軍士速速進駐漢中,務必嚴加防備襄樊方向來犯之魏軍,同時也要警惕江夏一帶的吳軍。此乃重任,萬不可掉以輕心!”
隨著諸葛亮一聲令下,整個營帳內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這是戰略的重大改變,必然導致之前所有的軍事部署都需重新規劃與調整。
若是兵力大規模南調,無疑讓北方防線壓力驟增,出現防守空虛之態。
諸葛亮也必須對應的做出戰術調整。
只有保證了北方防區,才能為南方戰事的順利推進提供保障。
而,漢中戰區,讓王平來統籌,是諸葛亮早有的預計。
“末將得令!”
王平毫不猶豫地抱拳應道。對于諸葛亮的決策,他向來深信不疑。
而且以他多年征戰經驗來看,此番安排必有深意。無需過多詢問,只需堅決執行命令即可。
見王平領命而去,諸葛亮微微點頭表示滿意。隨后,他轉頭側目望向另一側的將領,高聲喊道:“吳懿接令!”
聽到自己名字被喚,吳懿趕忙快步上前,恭敬地向諸葛亮躬身行了一禮,朗聲道:“末將在!請丞相吩咐!”
“現命你率領三千精銳甲士,速速進入陳倉道,務必快速建造一座堅固無比的山城,以抵御可能來襲的魏軍!”
諸葛亮也深知兵行險招,戰術詭異多變乃戰爭常態。
對于對手司馬懿,他也不敢掉以輕心,只守備一處。
陳倉道相較于其他山道而言,雖稱不上平坦寬闊,但在眾多崎嶇難行的道路中已屬較為容易通行的了。
此前的數次北伐之戰里,諸葛亮也曾親自指揮大軍從這陳倉道進兵,對其地形地貌可謂了然于心。
正因如此,這條要道必須派遣一名智勇雙全的大將前往鎮守。
而吳懿,這位歷經無數次生死大戰的沙場宿將,不僅有著大破魏軍的赫赫戰功,更是經驗豐富,沉著冷靜。
由他來承擔此項重任,無疑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要知道,吳懿除了官居左將軍高位之外,還有一層特殊身份,是蜀漢穆皇后的親兄長,實打實的皇親國戚!
多年來,他一直在蜀漢軍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是個人地位還是軍事才能,都絲毫不遜色于那聲名遠揚的平安三侯。
一個國家真正意義上的強大,絕非僅僅依靠某一個人的力量所能達成。
它需要國內涌現出各式各樣的杰出人才和奇人異士,他們各自發揮所長,共同推動國家的繁榮與發展。
就拿漢末初期來說吧,那時候可謂是群雄并起,各方勢力紛爭不斷。
而到了三國中期,同樣是人才濟濟,精英輩出。
“末將得令!”吳懿毫不猶豫地接受命令,甚至都未曾詢問其中的緣由。
“廖化接令!現命你率領兩千名軍卒進入褒斜道,迅速構建堅固的防線,以抵御可能來襲的魏軍。若遇魏軍進攻,切記只可堅守,不得貿然出戰。”
毫無疑問,廖化亦是諸葛亮心目中值得信賴且能夠委以重任的得力干將。
常言有道:“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這句話雖然反映出蜀漢后期缺乏頂尖將領的現實狀況,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也無疑對廖化個人能力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認可。
畢竟,如果廖化毫無才能可言,那么在數以萬計的將士當中,為何偏偏會選中他來擔當這一重要任務呢?
顯然,廖化必定具備某些過人之處,才得以獲此殊榮。
“遵令!”
廖化可不似馬謖,不聽將令吩咐。
“再令楊儀,速速率領兩千甲士火速進入儻駱道,務必精心構筑堅固防線,以防備魏軍來襲。”諸葛亮說道。
楊儀此人,雖說性格有些自傲,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從諸葛亮離世后,他便肩負起獨領軍隊之重任,甚至有望成為蜀漢新一代的核心人物,掌握話語權。
由此可見,他絕非等閑之輩,而是擁有真正實力之人。
“末將領命!只是……”楊儀略作遲疑,終究還是開口問道:“丞相,如此分兵防守,究竟所為何故?”要知道,在場諸將之中,唯有他敢這般直接發問。
諸葛亮環顧四周,見眾人皆面面相覷,神色各異,此時已無需繼續隱瞞,于是坦然說道:
“此次出征,重點并非討伐魏國,而是防備魏國趁虛而入,實際上我們真正的目標乃是征討吳國。”
此言一出,眾人臉色瞬間大變,顯然對此結果皆是始料未及。
尤其是楊儀,更是難以置信地追問道:
“丞相,我莫不是聽錯了?您方才所言,當真要去征伐吳國?”
身為長史的他,居然對此毫不知情,難道這是諸葛亮在獨攬大權、擅自決策嗎?想到此處,楊儀心中不禁泛起一絲不滿與疑慮。
“對,你們都沒有聽錯,就是在伐吳。”
縱使是耳目眾多,現在再傳遞消息也已經來不及了,南方的此時說不定已經爆發戰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