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計策定,戰局可期
- 三國:季漢遺風
- 無垠石
- 2074字
- 2025-01-18 13:01:28
“以你之聰慧,只要制心一處,將來也定可成就大器。”
魏延很認可的道。
諸葛瞻很合他胃口,能得到他贊賞的,也是沒有幾人的。
關鍵是魏延,誰也看不慣,就算是諸葛亮,他都要頂上那么幾句。
“騎都尉,陛下有宣!”
正在這時,一個內侍走至了兩人的身前。
諸葛瞻側頭望去,而后對著魏延歉意道:“魏將軍,失陪了。”
這家伙,必須給他面子。
以后很多時候,都要魏延配合呢。
這可是蜀漢為數不多精通戰陣的大將了。
除了狂傲,不知人情世故外,也沒有其他什么大的毛病了。
“陛下有宣,你還是快去吧,別耽擱了。”
魏延擺了擺手,但是臉上的神情卻發生了一點微妙的變化。
北伐確定之后,陛下不是應該宣他們這樣的戰將入宮,細談北伐之事嗎?
魏延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又落在了那內侍的身上。
直到兩人遠去,魏延也沒有等到宣他的人。
不過,他也在到楊儀下朝而去后。
心中也不再有其他的想法,而是也下了臺階。
若有大事,不可能會沒有他們二人參加的。
華闕殿中。
劉禪、諸葛亮和蔣琬都已經入座了。
幾人抬頭,都看向了正進入殿來到諸葛瞻。
在不知不覺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將諸葛瞻放到了等同的位置上來了。
如此緊密的朝議之中,沒有魏延、沒有楊儀、也沒有費祎。
但卻要多了一個諸葛瞻。
劉禪抬手,虛指向前方,臉上的肥肉敦促成了幾條深深的溝壑:“思遠入座吧,說說你對方伐吳的看法吧?”
伐吳之策,是諸葛瞻提出來的。
那么,具體如何實施,是要征求諸葛瞻的意見。
這阿斗,如此虛心納諫。
若是放在其他的朝代之中,應該已然能在帝王里,排個上中吧。
諸葛瞻步履從容,已經沒有了起初的那份拘謹了。
都是老熟人。
家父、兄長還有先生。
不愧是蜀中神童,如此這般的心性,就是久在朝堂的老臣都不及。
比起丞相之子,劉禪不由的有點自愧形駭了,相比之下,差的可是不是一星半點。
若是自己能有這般的早成,相父也用不了這樣憂心了,蜀漢也將會是另一番模樣了。
不過也還好,這是丞相之子,一樣能造福蜀漢。
懷疑,他從來就沒有懷疑過丞相。
自己能力不足,但卻可以放權給能人去做。
他貴在有自知之明
只要這樣,蜀漢才能在他這個中庸之主手中富強。
多年來的從政經驗告訴他。
相信相父準沒錯。
丞相如此忠誠,其子,也必是絕對的可信。
丞相身體多有不適,往后國中大事,怕是都要交給諸葛瞻了。
“陛下、丞相、先生,你們久等了。”
來至座位前,諸葛瞻先是躬身一禮,而后才穩穩入座。
“思遠無需多禮,現在殿中都已經沒有了外人,隨意就可以了。”
劉禪語氣隨和,如同拉家常一般的隨意。
“思遠,既然你認為劃吳更利于國體,那便說具體戰略規劃吧。”
諸葛亮也是抬頭,正視向前,此非兒戲。
若是不能保證有絕大的把握,可能諸葛亮在最后的決定上,還是會北伐曹魏。
畢竟,吳蜀再次聯合在一起,也是極為的不易。
合盟東吳,最大的重要,其實并非是為了劃魏。
而是防止吳魏一起劃蜀。
在十年之前,也是劉備剛剛去世的那一年。
東吳和曹魏就有過一次聯合行動,五路伐蜀,兩國欲要瓜分蜀地。
于是,遂有鄧芝出使東吳,舌戰群儒,促使了吳蜀再次合盟。
也化解了那次危機。
得罪東吳后,面臨的下場,很有可能就是吳魏一起伐蜀。
三國對立就是如此。
誰和誰都有可能結為同盟。
“提醒你一句,攻城之戰,極為困難,哪怕有遠勝敵對十倍人數,也不一定能攻打下城池。”
“攻城器械又多為笨重之物,大多數都是現造,而且建造極為耗費時間,基于此等困境,均不能快速取城,打不到你所言的,以快而制。”
冷靜下來后,諸葛亮還是覺得伐吳之策,漏洞百出。
不能快速占領荊州,那么就會使得蜀漢陷入腹背受敵之境地。
戰爭,可是你說能打贏就打贏的。
諸葛瞻深吸一口氣,而后才開口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我蜀漢經營荊州多年,有人心所向,兵臨城下之時,加以降說,以勢壓人,必定會有城池開城投降。”
諸葛亮哼了一聲,神情上略有不屑之意:“話雖是如此,但是荊州易主已經有十載,哪怕以前人心向漢,但是現在就未必了。”
“而且,東吳多杰瑞,會看不出這一點嗎?郡守太守都已經換了信的過之人,攻心之謀,怕是不能取勝之。”
諸葛亮心中是不由嘆了一口氣。
要是那么輕易能達成,荊州他就不想收回嗎?
諸葛瞻還太年輕了,把一切都想到太理所當然了。
一打,肯定也是一場持久戰。
不過,也不是不能打。
那就是聯合魏國,讓魏國在東吳的東部防線施壓。
而蜀漢也沒有了魏國的后顧之憂,全力投入到收復荊州之中。
至于東吳能否能守住曹魏的進攻,他完全沒有半點擔心。
肯定是能守住的。
攻城太困難了。
而且攻打東吳城池,會更困難。
一旦進入吳地,就會激發起江東氏族門閥長江守護的劇本。
可以詬病東吳徧安一隅,但不能說他菜。
守起家來,那是固若金湯。
反正曹操和劉備都領教過了。
“丞相所言極是,但在并非是末將全部的計劃,還有中謀,那就是引其出城決戰。”
諸葛瞻無半點緊張的開口。
“你確定是引蛇出洞,而不是打草驚蛇嗎?”
諸葛亮正色的說道,越說好像越離譜了。
對方的守將是腦袋壞了嗎?
放著城池優勢不用,要出城來和你決戰?
心中,沒有來由的失望了起來。
可能也是對諸葛瞻要求太高了吧。
諸葛亮又馬上在心中自我起來。
換個角度,諸葛瞻如今取得的成就,已經是多少人都望塵莫及了。
如果是相對畢竟,他在此年紀怕是什么都還不懂。
知足,該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