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淳被如此多豪杰盯上,急忙高聲澄清:“諸位英雄切莫誤會,我大理段氏無意參與你們的恩怨。犬子頑劣不堪,若一意孤行,正淳也無法約束。如果犬子對諸位英雄有冒犯之處,正淳先行賠罪!還請諸位看在正淳薄面,將犬子擒拿就是,不要傷他性命。”
群雄聽得段正淳這話,很想罵人,你這說的是人話嗎?
慕容復一伙人,公冶乾、包不同和風波惡都對蕭峰很佩服,想為蕭峰助拳,卻被慕容復制止。
慕容復只想收服這群豪杰為己所用,鄧百川也支持慕容復的想法。
林易聽見慕容復一伙人商議,簡直想笑。
不得不說,慕容復這伙人,完全都沒有腦子,能復國才怪了。
蕭峰是大遼南院大王,段譽是大理世子,慕容復不交好這兩位,反而想去收服一群烏合之眾,腦子簡直秀逗了。
至于鳩摩智一伙人,都是出家人,更沒有參與的想法,蕭峰跟眾武林豪杰打生打死,反正影響不到他們。
慕容復打定主意,便長嘯而出,朗聲說道:“蕭兄,你是契丹英雄,視我中原豪杰有如無物,區區姑蘇慕容復今日想領教閣下高招,在下死在蕭兄掌下,也算是為中原豪杰盡了一分微力,雖死猶榮。”
慕容復先將自己歸攏于中原豪杰一伙,占據道德高地,無論勝敗,都能收攏人心。
林易出列,看向慕容復,聲音再次響徹廣場,“據我所知,慕容應該是鮮卑姓氏。慕容公子,你雖然名聲響亮,不能算中原豪杰吧?”
慕容復見過林易戲耍游坦之,知道林易的深不可測,不敢得罪,急忙解釋道:“不敢欺瞞林掌門,在下的確是鮮卑后人。只是自祖輩起,已經移居江南數代,說漢話,穿漢服,生活習慣與漢人無異。江南百姓對此有目共睹,亦接納了我慕容氏。林掌門若有閑暇,可來姑蘇燕子塢做客,在下定然歡迎之至,掃榻相待!”
林易笑道:“原來如此!北喬峰,南慕容,兩位名聲響徹中原,如雷貫耳!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一直很好奇,你們究竟誰高誰下?不知二位今天能否讓我盡興?”
說完,林易又環視群雄,繼續道:“諸位英雄,能否給在下一個薄面,等他們分出高下,滿足了我的好奇心。你們再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如何?”
群雄心里不是很情愿,但更不想得罪林易,不同意也得同意,紛紛道:“便依林掌門之言,不差這點時間。”
蕭峰見狀,也出列,抱拳道:“素聞慕容公子英名,今日得見高賢,大慰平生。慕容公子既然想指教,蕭某自當奉陪。誰高誰下,區區虛名,蕭某并不在意,倒是要叫林掌門失望了。”
此時,蕭峰并不知道,慕容博,才是導致他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
林易自然也不會這時候揭破,空口無憑,解釋起來沒完沒了,何必自找麻煩。
反正蕭遠山很快就會跳出來,好戲遲早上演。
慕容復見蕭峰如此說話,心里極度不爽,你不在意區區虛名,那就是說我慕容復沽名釣譽了,當即拔出長劍,指向蕭峰,道:“蕭兄,今天你我之戰,非為虛名,乃是在下為中原武林盡一份力。”
蕭峰見慕容復咄咄相逼,也有幾分脾氣,道:“請!”
慕容復見蕭峰應戰,也不客氣,持劍便向蕭峰攻去,劍勢迅疾,刺向蕭峰肩頭。
劍未及身,蕭峰抬手便是一招“亢龍有悔”,猛烈的掌力呼嘯而出,排山倒海般沖向慕容復。
慕容復整個人都不好了,他可沒有練會劍芒,更不會釋放劍氣,被喬峰掌力籠罩,急忙以內力灌注于長劍之中,施展祖傳絕技“斗轉星移”,以長劍作為媒介牽引,借力打力,將蕭峰掌力給轉移開來。
斗轉星移這門功夫的厲害之處在于,它能夠將對手打來的武功內力和招式的力道與方位進行隨意轉移,反傷于對手或第三方,而自己則毫發無損。在特殊情況,若遇到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則兇險莫甚。
慕容復跟著王語嫣混久了,大部分時間用來修煉別家武功,家傳武功反而修煉得不夠精深,功力差了蕭峰一大截。
慕容復只能將蕭峰這一招“亢龍有悔”絕大部分掌力牽引到一側,根本做不到反擊對方,殘余的一小部分掌力實在無法卸掉,通過長劍,傳導到慕容復手腕,震得慕容復手腕發麻。
好在這一小部分掌力已沒有多大威力,慕容復微微一運功,便抵消掉了。
群雄見慕容復接下來了蕭峰這一掌,齊聲喝彩,歡呼鼓掌,卻不知慕容復有苦難言。
林易何等眼力,卻是看得清楚,這第一招,慕容復便沒有占到絲毫便宜,反而吃了個小虧。
蕭峰見慕容復接下了自己一招“亢龍有悔”,絲毫不意外,畢竟慕容復跟他齊名,不可能連他一招都接不住。
蕭峰毫不客氣,又是一掌“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這一招,是降龍十八掌的精髓所在,重點在于悔,留有余力,能發能收。
慕容復見蕭峰又是這一招,這次,蕭峰進攻,他防守,他完全可以避開,但當著群雄的面,不敢接,有些丟面子。
于是,慕容復如法炮制,再次以長劍為媒介,施展“斗轉星移”,又硬接了。
蕭峰見“亢龍有悔”奈何不了慕容復,第三招便使用出了“震驚百里”。
“震驚百里”屬于降龍十八掌威力其大的一招,招如其名,掌力之雄厚,震退敵人,簡直無堅不摧。
慕容復面對這一掌,頭皮發麻,為了不丟面子,他還是決定硬接。但他也知道,這一掌,用之前的方式根本無法接得下。
慕容復擔心蕭峰趁他接招的時候繼續攻擊他,便運勁將長劍向蕭峰擲去。
慕容復棄劍不用,當即凝運內力,畢竟全身功力,雙掌推出,將斗轉星移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