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打響反傾銷戰役的第一槍
- 抗戰:從超時空交易開始
- 厚卿
- 2775字
- 2025-01-28 00:02:00
清晨,一群報童走街串巷。
可能是因為今天的報紙很有賣點,報童們吆喝的聲音都比往日大了一些。
“賣報,賣報!”
“大通牌機制棉布,兩尺寬5元一匹,不限購不限量。”
“大通牌機制棉布,兩尺寬5元一匹,不限購不限量。”
在報童們賣力的宣傳下,價格低廉的大通牌棉布,僅用幾個小時就傳遍了整個滬上。
但大多數的老百姓都不太相信這個消息。
他們認為,5元一匹的棉布肯定是陳年舊貨。要不然絕對不可能這么便宜。
哪怕是小日本的棉布,也要7元一匹。
直到一部分老百姓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大通商行買到了棉布后。
人們才相信報紙上刊登的消息是真的。
于是無數人,蜂擁涌至大通商貿行,爭相購買棉布。
僅半天的時間,恒祥棉紡廠那點擠壓的棉布,就被搶購一空。
別覺得這很離譜,原價10元一匹的棉布,雖然也不貴,可對于滬上普通百姓來說。
一年也未必能買上幾匹。
大多數普通家庭,一年到頭也買不上幾尺布做件新衣服穿。
像那種多孩的家庭,一件衣服可能要陪伴整個家庭的孩子,度過童年。
除非是洗的太多,壞的已經沒法補了,才會考慮做新衣。
就這,還要等到過大年的時候。
畢竟,穿新衣過大年是國人的傳統。
但今天不一樣了,買到布的,一個個喜笑顏開,全家人的狀態,猶如過大年一樣喜慶。
沒買到的,家里的老爺們急的直罵娘。
一個勁的埋怨自家婆娘不會過日子。
然后再陪她一起去排隊買布。
由于買布的人太多,場面一頓很混亂,為了不出現問題,隋東風特意調派了50名警員去維持秩序。
另外又安排了10名警員陪著徐子曼去走訪滬上所有的紡織廠。
起初,各大紡織廠廠主,得知來人是大通商行的老板,大多數都沒啥好臉子。
要不是礙于,10名警員的威懾。
估計沒幾人會接見她。
可等他們知道,徐子曼的來意后。
又聽了她的計劃,再看了大通商行的樣品,也就是隋東風從系統中購買的普通棉布。
所有廠主,不假思索,紛紛請求今天一定要加入紡織協會。
并要現在就將廠里的庫存,全部送往大通商行。
原則上徐子曼是同意的,不過呢她也趁機提了一個要求。
每個想要加入紡織協會的會員,必須當著她的面,聯系一名江浙地區的紡織廠廠主。
邀請他們來滬,一起商談。
并承諾只要他們同意加入,不僅提供設備和原材料,還能為他們的工廠提供10名安保人員,同時還承擔當地的廣告宣傳費用。
面對如此優渥的條件,絕大數接到消息的江浙廠主,一點不含糊,主打一個果斷。
直接定了最早前往滬上的車票。
更值得一提的是,江浙有幾家知名大廠的老板,得知此事后。
立刻找人詢問了,今日滬上報紙刊登的消息是否真實,大通商行的背景和實力,在得知確有其事,以及背后老板是被譽為滬上“土匪”的隋東風后。
他們當機立斷,拉著工廠內所有的庫存,急吼吼的趕往滬上。
這里確實要承認,不管在任何時代,浙商的魄力和抓機會的能力都是數一數二的。
更要肯定,這個時代的做實體的老板,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實業救國的情懷。
要不然他們也不可能,僅憑一些消息和沒影的反傾銷計劃,便把大部分身家壓到大通商行。
當然,他們能如此果斷,也是因為隋東風的在滬的口碑。
申報和新聞報可是全國銷售的,雖然很多滬上的新聞,因通訊技術的落后,其他地區需要等兩天才能知道。
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土匪警長的了解。
可以說,如今的隋東風在全國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一天的時間,加入紡織協會的工廠主,所有棉布庫存銷售了近三分之一。
要不是天色太晚了,工人也太疲憊了,今天很有可能銷售一半的庫存。
就這,閉店歇業時,大通商行附近的街道還排著幾千人的隊伍。
(別覺得不可能,后文書我會介紹整個滬上的棉布每月的銷售量。)
晚上8點,緝私隊辦公大樓,三層會議室。
40多名江浙滬的紡織業老板,齊聚一堂。
40多人里,有一半是來自江浙地區。
雖然他們坐了一天的車,但這會,每個人的臉上看不出一絲一毫的疲憊。
有的只有激動與興奮。
要問為啥,20多名坐火車來的老板,一下車就有5名緝私隊警員,開著摩托和小轎車去接他們。
拉著貨來的,剛進入滬上地界,就有一個連的士兵開著卡車,荷槍實彈護送他們前往商行。
牌面肯定是足足的。
可是呢,隋東風的好意,差點被誤解。
剛開始,這些老板見到荷槍實彈來迎接的士兵或警員,并沒有感受到他的善意,都以為羊入虎口了。
可前往商行的路上,他們漸漸的發現了不同之處。
不管是保安團還是緝私隊,所過之處所有百姓主動避讓,并不時的和他們打招呼,說著一些夸贊之詞。
那親熱勁,那認同感,不說國內少有,最起碼他們所在之地算是蝎子粑粑獨一份。
等他們到了大通商行,看著排滿整條街的百姓,所有的擔心與害怕,煙消云散。
對于隋東風的好感度,直線攀升。
“各位老板,遠道而來,本應該安排各位先去休息。”
“但是呢,大家也知道,咱們的計劃刻不容緩,每提前一分鐘,就多一分勝算。”
“所以只能辛苦各位老板了。”
“不過,各位既然來了滬上,肯定不能讓諸位餓著肚子,我已經命后廚準備夜宵了,等會咱們聊完正事,大家好好好好喝一杯。”
“下面由徐子曼徐老板,為大家講解反傾銷計劃。”
隋東風講完,在場的老板很給面子的鼓了掌。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等徐子曼詳細的講解了反傾銷計劃,和未來紡織協會的發展后。
那掌聲,那叫一個熱烈、響亮,還特么的特別持久!
見此,隋東風叫來了沈山河。
“一會去找點能說會道,酒量好的老警員,給我把這群老貨灌趴下!”
一場晚宴持續到凌晨,緝私隊的20多名陪酒警員,一個個的四仰八叉醉倒在餐廳。
而40多名工廠老板,一個個都跟沒事人似的,說說笑笑的前往芷江西路接收新設備。
看著眼前的不省人事的20多名警員,隋東風拍著暈乎乎的腦袋。
“網絡謠言害死人啊!”
“嗚~嘔~哇!!”
這點晚飯他算是白吃了。
芷江西路,保安團管轄的一座倉庫內,擺放著500臺五十年代末的紡織設備。
清棉機、梳棉機、精梳機、并條機、粗砂機等等。
與這些機器隨行的,還有40名外國人樣貌的系統雇員,負責短期培訓。
為此隋東風還支付了500萬的交易幣和500萬的派送費。
僅這些設備和培訓費,一共花了他6000萬交易幣。
再加上價值4000萬的棉紗和400萬派送費,反傾銷計劃剛剛展開,他就花費了1.04億交易幣。
如果反傾銷計劃不成功,估計他能哭死。
可一旦要是成功了,收益可不止一個小目標,至少翻上幾倍。
關鍵,這不是一寸錘子買賣,是一項長久且回報豐厚的項目。
同時,為了紡織小鬼子偷學技術。
隋東風也采取了幾個應對措施。
一是,將整套生產線,分成幾段。
分別放置在各家工廠,每個工廠只加工對應的環節。
最后匯總給成品加工廠。
這樣一來,就算泄密,時間也會長一點。
能留出應對的時間。
二是,派遣警員保護。
不管是滬上,還是江浙。
每家工廠10名警員。
三是,裝卸貨物全用自己人。
最大程度減少泄密的可能性。
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定期對員工、協會會員也就是老板,以及負責安保的警員進行審查。
這么做也是無奈之舉。
不是不相信他們,而是鬼子的滲透能力太強。
小鬼子在華這么多年,別的沒學會,威逼利誘這一點,玩的太透了。
如果前幾項都不出問題,在時機成熟后,提出成品衣的概念。
例如最符合也最適用于這個時代的,勞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