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穆先,胡人是也。生年不詳,少年聞名草原,三箭護邊塞,被朝廷追封少年騎將。三年后,梁朝大將龐乎攜五千邊軍扣關,爾穆先施以巧計,聲東擊西等誘敵之策,最后,龐乎落得丟盔棄甲。
此戰后,爾穆先步步高升,破例授予麒麟軍右副將。在衡山一戰中,被平國以五萬人的代價擊殺在衡山中,是吳國名將中死得最壯烈的一員。
趙方如,穎州人氏,生于著塵歷二百二十五年。穎州趙氏乃一等一的豪門望族,在書香門第的熏陶下,趙方如自幼飽讀詩書,習得一身文才。
十六歲時,他踏入仕途,一路頗為順遂,后被任命為戶部司郎中,官居從五品上。
后來,吳平開戰,趙方如臨危受命,領兵御敵。行軍至曲州時,與平朝大軍遭遇,雙方陷入對峙。
在多日的僵持中,趙方如憑借出色的指揮,讓平朝大軍始終未能突破防線。
然而,國難當頭,竟有宵小之徒罔顧國恩,在糧草和兵器供應上營私舞弊、謀取暴利,致使趙方如所率軍隊陷入困境。
著塵歷二百五十七年二月中旬,趙方如率軍長途急行,本就疲憊不堪,又因糧草供應不足,軍隊戰斗力銳減。五日后,被平國軍隊擊破防線,趙方如力戰不敵,以身殉國。
四月初,平國攻勢稍緩,吳國殘余勢力匆忙遷都至廊州,昔日繁華的帝都許陽已淪為平朝的一座城池。
吳國國君在遷都途中身染重病,這一突發狀況讓本就風雨飄搖的吳國更加動蕩。
行至河丘之地時,文武百官發動政變。混亂之中,年僅十七虛歲的吳國幼年皇帝,在悔恨與驚恐中精神錯亂,最終被眾人亂刀砍死。
……
著塵歷二百六十年。
梁朝武帝第四子梁宏泰舉行登基大典,時隔四年的內亂終于平息。
太子梁宏圖死于各方拉鋸中,二皇子梁宏業與五皇子梁宏安在這場皇位爭奪中相繼被貶去王位,囚禁于皇家別苑。
其余未爭奪皇位的皇子,梁宏泰并未為難他們。
他深知,多年的內亂已讓梁朝元氣大傷,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民間百姓亦飽受戰亂之苦。
此時,唯有凝聚皇室力量,方能穩固江山。于是,梁宏泰對那些置身事外的皇子們,或委以閑散但體面的官職,給予他們相應的俸祿與地位,讓他們在朝堂之中也能擁有一席之地,以彰顯皇家的恩寵;或賜予他們富饒的封地,讓他們能夠在一方土地上安居樂業,盡享榮華。
對于生性好玩的六皇子梁宏睿,梁宏泰特許他在不影響皇室威嚴的前提下,自由出入京城,游覽梁朝打好河山,還派遣了學識淵博的史官隨行,記錄其見聞,而對于醉心于詩詞書畫的七皇子梁宏禮,梁宏泰不僅撥款為他修繕了豪華的府邸,還廣邀天下知名的文人墨客、丹青圣手與之交流切磋。
在梁宏泰的精心運作下,皇室內部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與和諧。眾皇子雖身處不同境遇,卻都對這位新君心生感激與敬意。這一切也為梁宏泰進一步施展自己的治國方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