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靖伐梁滅順歷時數十年,平朝不可避免的走向衰弱,趙隆嘉的窮兵黷武,濫用民力,最終致使國內動蕩,民生凋零。
著塵歷四百四十一年,平朝攜百萬大軍開征南梁,太靖,順國,分三路共同進攻,讓三國自顧不暇。
四百四十一年夏,靖國大敗,十萬靖軍化為烏有,主將,副將盡皆殉國。
四百四十二年,平朝在各處戰場中都獲得巨大優勢。但隨后遭到三國的瘋狂反攻,很快其余重鎮紛紛易主。
平朝將領曾復戰死,三萬大軍殤于鳴落峽。
442年3月,順國將領朱發戰死,安國公戰死。
443年一月,平朝的霖值郡反叛,諸多世族響應,但很快遭到趙隆嘉的平叛人馬擊垮,多家世族就此除名。
445年,靖國大片土地落入平朝之手。靖國大將公孫陽戰死,張扶云戰死。
446年,甫京城破。邑丘王戰死,
446年8月,靖國國都破,白安錦死于平朝之手。
449年,靖國滅亡。
同年,順國平南王,順帝駕崩。其余皇子爭權奪利,順國實力大減。
450年,平朝完成對南梁的包圍。
450年3月,南梁大將李綏同戰死。副將梁恪戰死,數十萬人盡皆戰死。
451年,富寧州落入平朝之手,三月打開了順國國門。順國戰死十五萬人
452年,順國大軍潰敗。大將郭均安戰死。
五月,順國國都破,順帝降,自此順國亡。
456年,南梁皇帝駕崩,其叔父梁海即位。是為南梁慧帝。
457年,南梁大將軍梁玉戰死,老一輩將領要么戰死,要么是虛名之輩,年輕將領難以為繼。
這一年,平朝攻破了南梁都城,自此南梁名存實亡。
這一年,趙隆嘉四十五歲。他即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但此時國內早已是起義不斷,各方勢力暗流涌動。
平朝地方行政體系以都督府為核心,都督作為地方行政長官總攬政務,而都統則執掌地方軍事大權。
自趙隆嘉即位以來,都統之位早已名存實亡,各地都督既掌軍事也控行政,實力得到大大加強,導致他們野心膨脹。
對朝廷政令視若惘然,在戰爭初期趙隆嘉對他們的這種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隨著戰爭的擴大和加劇,都督制嚴重影響了國家統一。
于是改制迫在眉睫。445年秋,朝廷正式頒布《地方官制革新詔》,對地方權力結構進行系統性重構:
原都督府更名為鎮撫司,直屬中央樞密院管轄。
新設立的鎮撫司打破傳統行政區域劃分,全國劃分為十九個鎮撫區,每個鎮撫區轄三至五個州府。
主官設置
原都督改稱鎮撫使,秩從二品,為鎮撫區最高軍政長官。
軍政改革的主要內容:設立“監軍御史臺“,直屬中央樞密院,實行“三年一換“的監軍制度
推行“節度使幕府制“,允許鎮撫使自辟軍事僚屬(長史、參軍等)
首創“軍糧轉運司“,將地方糧草征收權收歸中央戶部。
在實行之前,首要問題是大都督實力過剩,已有割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