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古代打仗真難啊(求追讀)
- 掀翻大清從要塞暴兵開始
- 貓爵士
- 4947字
- 2025-02-11 15:24:08
最了解你的,往往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敵人。
石家和邱家爭斗百年,在騰越,石家對邱家的熟悉程度無人能及。
林昊安排項恪帶領一百名手下作為前鋒,在石家派出的向導引領下為大軍開路。
他們的任務是探查并排除沿途陷阱,驅逐邱家派出的探子斥候。
石家的人馬和十三豪紳的人馬緊隨其后,林昊自己率領主力行在中間,最后面是運輸糧草輜重的民夫,以及負責隨行保護的五百民兵。
從騰越城到邱家大寨的路還算寬敞平坦。
據說,原本這條路坎坷難行,可邱倫為了方便自己往來,征發了許多農奴和百姓對其進行修整,還加寬了不少,所以這算是騰越境內路況最好的一條道路了。
不過在林昊看來,這也就和前世鄉下的生產路差不多。
最寬敞的地方,也只能容納三人并排行走,再多一人,恐怕就會被擠到路旁的溝里去。
在這樣的地形下,整個隊伍只能排成一字長蛇陣,首尾綿延好幾里。
為保證行軍的整體節奏,防止隊伍脫節,林昊不得不派出騎兵充當傳令兵,來回調度。
因此,大軍行進速度非常緩慢,根本快不起來。
林昊騎在馬上,看著前后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心中微微有些急躁,卻也很無奈。
他終于明白,為什么說在古代,能把一支軍隊完整地帶到目的地的將領就算合格。
就眼下這情況,做到這點還真不容易。
一個人走路和大部隊行軍,完全是兩回事。
就說前世上大學時的軍訓拉練,走的是寬敞的省道甚至國道,一路上都有不少人掉隊,沿途還有車輛跟隨收容掉隊人員。
而且拉練沒有什么糧草輜重,學生自帶的飲水和食物也算不上什么負重。
學生們從小到大在學校接受的教育,讓他們具備了良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可古代大軍行軍,除了士兵,還有很多沒受過訓練的民夫。
這些民夫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根本無法與受過訓練的士兵相比,這就進一步拖慢了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畢竟要照顧他們的情況。
就算是士兵,每個人的體質、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行軍時也得考慮這些。
除了人員因素,路況、天氣、隨軍牲畜,以及飲水、如廁等,都是影響軍隊行軍速率的問題。
并且距離越長,行軍的難度系數就會呈指數級增長,出現的問題也就越多。
林昊慶幸這次出征的目的地只有幾十里遠,不算遙遠。
不過,這次行軍也算是給自己上了一堂生動的實踐課,增加了一些領兵經驗。
一個優秀的將領,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
隊伍清晨出發,天剛亮就踏上征程。
連續行進兩個時辰后,林昊下令原地休息半個時辰再出發。
除負責警戒的士兵外,其他人都原地坐下休息,有的拿出隨身攜帶的干糧進食,該撒尿的撒尿,該拉屎的拉屎。
隨軍的騾馬也要喂食,大車的車軸也要檢查維修。
短暫的休息能緩解長距離行軍造成的疲勞,讓下跌的士氣得以回升。
但休息也是一門學問,休息間隔過長,會使士兵疲憊程度加劇;休息頻率過高,士兵又會倦怠,嚴重影響行軍速度。
而且每次休息的時間長短也要把握好,時間過短,士兵和民夫得不到足夠休息,會影響接下來的行軍;時間過久,又容易犯困倦怠。
所以,半個時辰剛剛好。
林昊下馬,在路邊找了個枯死的樹墩坐下休息。
他身上穿著輕甲,身邊的親衛也同樣換上了輕甲。
重甲是作戰時才穿戴的,行軍時若也披甲,就算不累死,到了戰場上也會累得沒力氣打仗。
所以,影視劇中那種軍隊無論何時何地都一直穿著盔甲的場面,在真實情況中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一套甲胄幾十斤重,相當于一袋面粉的重量,甚至更重。
要是讓編劇和導演背一袋面粉走上一天,別說一天,十分鐘都夠嗆。
“將軍,吃點吧。”
親衛百戶盧偉從馬鞍上取下一個包袱,從中取出用油紙包著的肉餅,呈給林昊。
這是李三娘出征前帶人為林昊做的,讓他路上當干糧。
林昊拿出一張肉餅卷起來,狠狠咬了一口,頓時滿嘴流油,豬肉夾著辣椒的香味,讓人食指大動。
“其他的分給大家,一起吃。”林昊指著剩下的肉餅說道。
盧偉聽令,將其他肉餅分給了周圍的親衛。
林昊吃完一個肉餅,左右看了看,問道:“小郡主呢?”
沐劍屏這次也隨軍出征了,一方面是她自己要求的,另一方面林昊考慮到她隨軍能鼓舞士氣民心,攻打邱家時或許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就帶上了她。
一開始,沐劍屏跟在林昊身邊,可這會兒卻不見蹤影。
盧偉一邊咬著肉餅,一邊說:“小郡主剛才在您跟潘指揮使說話的時候去后面了,說是去看看那些民夫。她怕打擾您,就跟末將說了一聲。”
林昊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沐劍屏這一路上,馬術嫻熟自不必說,關鍵是沒有喊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完全沒有貴族小姐常見的驕嬌二氣,反倒像個久經沙場的女將軍。
而且,和林昊閑聊時,她也展現出了將門虎女的風采,對行軍打仗的一些見解,讓林昊嘖嘖稱奇。
雖說有些紙上談兵,但比林昊這個半路出家的要強很多。
林昊起身走向在一旁草地上低頭啃草的戰馬,吩咐道:“走,我們也去后面看看。”
他現在是一軍主帥,該露面提升聲望的時候可不能偷懶。
而且實地去看看民夫的情況,既能鼓舞士氣,還能掌握一些在指揮位上看不到的情況。
林昊騎上馬,帶著盧偉和幾個親衛向后面走去。
沿途的士兵看到后,紛紛要起身行禮,林昊揮手示意免禮。
很快,他們就到了民夫休息的地方。一些坐在地上休息的民夫看到林昊一行人,急忙站起來要行禮,卻被林昊制止了。
“大家好好休息,一會還要趕路,就不用行這些虛禮了。”林昊笑呵呵地說道。
眾民夫這才重新坐下,低聲議論起來,都覺得這位林將軍真是平易近人,對他們這些普通民夫都這么和氣,果然是沐王府小郡主看上的夫婿。
林昊耳聰目明,民夫們雖然小聲議論,還是被他聽了個清楚。
他心想,自己什么時候成小郡主的夫婿了?這謠言是從哪兒傳出來的?
不過,他也沒打算辟謠,畢竟就算真成了小郡主的夫婿,也不算辱沒自己。
而且,他本就有借助沐劍屏的身份給自己提升聲望的想法,所以傳就傳吧。
別說小郡主的夫婿,就算有人說他是永歷皇帝的女婿,他都可以默認。
為了大業,個人這點小小的榮辱,根本算不了什么。
林昊這么想著,騎馬繼續前行,很快就看到了沐劍屏的身影。
她正蹲在一個坐在石頭上、表情痛苦的中年漢子面前,為他包扎腿部。
包扎用的粗布上,還能看見隱隱的血跡。
“大叔,傷口我已經幫你敷上草藥了。包扎好了就不會流血了,再過幾天傷口就能結疤。你的腿沒傷到筋骨,傷好了不會影響走路。”
沐劍屏一邊認真包扎,一邊和聲細語地說道。
那中年漢子感動得連聲道:“謝謝郡主娘娘,謝謝郡主娘娘!草民肯定是祖墳冒了青煙,才能讓郡主娘娘親手為草民包扎啊!草民嘴笨,也不知道說啥,就祝您和林將軍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多子多福!”
林昊聽到這話,差點一頭從馬上栽下來。
這流言傳得也太離譜了,都快進到早生貴子了?
沐劍屏顯然也被這樸實農夫真誠的祝福弄懵了,頓時鬧了個大紅臉,一時間又尷尬又羞惱。
“你這人,怎么胡說八道!”
沐劍屏想要解釋,可不知為何又沒解釋,只是紅著臉跺腳跑開了。
那中年漢子見狀,嚇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哪兒說錯了。
林昊下馬走過去,蹲下拍了拍中年漢子的肩膀,說:“你說的挺好,下次別說了。好好養傷。”
中年漢子看到林昊,嚇了一跳,急忙要站起來,可林昊已經起身往前走了。
中年漢子撓了撓頭,心想自己果然是祖墳冒青煙了。
小郡主給自己親手包扎傷口,林將軍還拍了自己的肩膀,這回去夠自己吹噓一輩子了。
他扭頭望去,果然看到周圍一些相熟的民夫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自己,頓時心里美滋滋的,腿上擦傷的那點傷口,好像也不疼了。
女孩子面皮薄,林昊看著沐劍屏跑到一棵樹后面躲起來,也就沒追上去,而是走進民夫中間噓寒問暖,和大家伙拉拉家常。
他所到之處,引起陣陣歡呼和笑聲。
“這位大哥,你家幾個孩子啊?平時能吃飽嗎?”
“家中幾畝田?種的都是啥莊稼,今年收成咋樣?”
“官府平日里有沒有欺壓你們?有沒有啥冤屈?要是有冤屈,回去之后盡管去衙門找周硯白周大人伸冤,他老人家現在是知州,一定會還你們一個公道。”
林昊一路走一路問,收獲了不少聲望值,順便也給周硯白找點活兒干。
衙門坐堂問案這種事,林昊興趣不大,也不擅長,還是交給周硯白和羅翔這些專業人士。
自己上輩子不是司法專業出身,就算是,也不能把現代的司法體系生搬硬套到這個時代。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做事不僅要因地制宜,還要因時制宜。
以后倒是可以組織人重新修訂法典,廢除一些過于嚴苛的罪名和殘忍的刑罰,但這是以后的事,現在還顧不上。
沐劍屏在大樹后面躲了一陣,情緒漸漸平復,臉色也恢復了正常。
聽到人群中的動靜,才知道林昊也過來了。想到方才那中年漢子說的話,俏臉不禁又是一熱,也不知道林昊聽到了沒有。
要是聽到了,自己以后怕是沒臉見他了。
正在猶豫不定的時候,林昊正好從那邊走過來,看到她站在路邊,開口笑道:“你在想什么,想得這么入神?”
聽到林昊的聲音,沐劍屏抬頭看去,發現他正似笑非笑地望著自己,俏臉又是一熱,心想難不成他剛才聽到了那人的胡言亂語?
不過,她到底是沐王府的小郡主,不是尋常女子,強忍著心中的波動,大大方方地走過去,叫了一聲“林大哥”。
林昊看她沒提剛才的事,自然也不會主動提起,免得彼此尷尬。
這時,休息時間結束,負責管理民夫的軍官吹起了竹哨,尖銳的哨音此起彼伏。
坐在地上的民夫們紛紛起身,重新套上騾馬,準備繼續行軍。
林昊也和沐劍屏一起騎馬往中軍位置走去。
長長的隊伍再次行進起來,猶如一條長龍蜿蜒前行。
這一次,中間沒有再休息,一口氣走到了黃昏時分。
打前鋒的項恪派人來報,說已經靠近邱家大寨。
林昊下令隊伍停止前進,然后派人勘察周邊地形,準備安營扎寨。
在古代,扎營和行軍一樣,是大軍出征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考慮諸多因素,比如地形、飲水、排水、如廁、營寨布局、糧草輜重的存放,以及人員的心理因素等等,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絕不是隨隨便便找個地方扎起帳篷就行。
首先在地形選擇上,要遵循陰陽五行選址法,比如背山控水。
戚繼光抗倭時,就嚴格遵循“營盤必據坡崗,前低后高”(《紀效新書》)的原則,這樣既能確保排水暢通,又能保證視野開闊。
其次是水源因素。
羅馬軍團扎營時,必定會測量地下水位,要求營地距離水源在 1.5公里內,但要高于河岸 3米,這樣既能防止敵人投毒,又能避免洪水侵襲。
另外,星象導航也很重要。
據說蒙古西征軍夜間扎營時,會以北斗七星的方位來定位馬廄與糧倉,確保在緊急撤離時不會迷失方向。
除了這些,還要注意安全半徑的計算。
明代車營規定:營地與樹林的距離要≥300步(防止敵人火攻),與懸崖的距離要≥500步(防止落石襲擊)。
1809年,拿破侖在瓦格拉姆戰役中,就因為忽略了營地周邊 2公里內的磨坊(里面可能藏有伏兵),遭到奧軍夜襲,損失了 8000人。
選好扎營地址后,營寨的布局也有很多講究和學問。
比如說羅馬棋盤營,每個軍團固定劃分為 64個區塊(256m×256m),百人隊的帳篷呈 12×12網格排列,3分鐘內就能完成整隊。
諸葛連營,蜀漢軍營采用「六花陣」嵌套布局,外層營寨間距 40丈(約 92米),正好在弩箭射程外,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網。
蒙古狼穴營,騎兵大帳居于中心,外圍呈螺旋放射狀分布,遇襲時可瞬間展開為環形防御圈。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營門前面的射界要開闊,盡量砍伐掉那些影響射擊的樹木等障礙物。
北宋床子弩的射擊軸線與營門呈 22.5度夾角,形成的交叉火力盲區僅 1.5米寬。
清軍木蘭圍場行營設置「九曲警戒帶」,用 108面銅鑼構成聲波探測網,一旦有人突破第三重,就會觸發連環警報。
除了上述因素,還得考慮微生物可能造成的衛生隱患,避免引發瘟疫。
簡單來說,就是如廁和驅蟲這兩件事。
漢簡《守營律》規定:每帳設陶制便溺罐,違反規定的鞭笞二十;廁所距離水源要在 200步以上,并且每天要撒三遍石灰。
十字軍東征期間,就因為隨地便溺引發了霍亂,單日最高死亡人數達 3000人,這也促使醫院騎士團發明了史上首個野戰化糞池。
再說驅趕蛇蟲螞蟻,戚家軍會用艾草、硫磺、雄黃按 5:3:2的比例配制成驅蛇煙,每晚在營地周邊焚燒。
拿破侖近衛軍則用醋泡裹腳布來防虱子,使戰壕熱的發病率降低了 70%。
除了這些要素,灶臺布局、冬季取暖,以及預警系統等因素也不容忽視。
總之,扎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一個合格的將領,必須掌握這些技能和知識,絕不是只會上馬砍人就能當將軍的。
林昊雖然是個菜鳥將軍,但因為有系統的幫助,掌握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欠缺的只是實踐。
他帶著潘武、盧偉等人在附近勘察了一番后,選定了一處位于山坡、又離河流不遠的地方作為安營扎寨的地點。
然后,他指揮著民夫和士兵們按照要求,認認真真地扎好營盤,設置好廁所,挖掘好排水溝以及營寨外的壕溝等等,并且派人傳達了夜間宿營的各項禁令。
等忙完這一切,月亮都已經爬上柳梢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