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黃巾
- 三國:帶著太史慈投劉備
- 青稚寒冰
- 3347字
- 2025-01-06 18:30:00
黃巾軍,是漢末一股無法忽視的勢力,它是將大漢帶入諸侯割據的導火索之一。它的領導人張角曾在冀州廣宗振臂一呼“蒼天已死,黃巾當立”,隨即大漢八州各處立即響應,聲勢浩大,一度讓身處洛陽的天子為之震怒。但因為黃巾軍大多數是窮苦人民組成,他們沒有明確的行動綱領和良好的武器裝備,即便傳說他們的大賢良師張角有很多神奇的手法,他們依舊無情地被東漢末年的有能將領們迅速打壓,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被打散,變成四處流竄的賊匪。掃蕩黃巾的將領們卻一個個在漢末后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盧植、皇甫嵩、朱儁、曹操、袁紹、董卓、劉備、孫堅……
黃巾軍也從一開始為窮苦人民斗爭,變成裹挾窮苦人民的賊寇,在大漢的四處為禍鄉里。
時間來到初平四年,有能力的地方官員都在盡力的討伐黃巾,為自己的治下謀求安定,如陶謙、劉表、袁紹、曹操等。
但紀清目前所在的青州,卻攤上了一個無能的刺史——焦和。
焦和這位青州刺史,在初平元年響應關東群雄討董的計劃,一下將青州的大部分兵力帶往酸棗聯盟,卻也因此造成青州各縣城的防備空虛,被四處侵擾的黃巾趁虛而入。討董聯軍后續在滎陽戰敗,各路諸侯人心不齊,聯盟不復存在,諸侯們原路返回,焦和響應聯軍的計劃受挫。
此時黃巾軍已掃蕩了青州大部分的郡縣,回返的焦和青州大軍一時無法抵御黃巾軍。他本人的應對也存在巨大的問題,大軍作戰不設斥候探查軍情,直面遇到黃巾軍未開戰便逃離戰場,甚至后續求神拜佛,祈求讓神佛消滅黃巾,直接將“無能”二字刻在了腦門上。青州當前混亂的局面,焦和是要負上百分之八十的責任的。后世《九州春秋》上評價焦和為“人見其清談干云,出則渾亂,命不可知”,若讓紀清自己來說,此人就是一個空有虛名的廢物點心,恨不得當面啐他幾口踩上幾腳。
孔融是在討董失敗后,被董卓把持的朝廷委派來北海擔任國相的,董卓及其麾下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要惡心討董聯盟的孔融,董卓本人不想直接殺害士林中有諾大名聲的孔融背負罵名,于是就想借青州黃巾這把刀來達到目的。
事實上,董卓他們的目的確實差點達到了。
孔融來到北海之后也想整頓下青州黃巾,只是孔融同時證明了自己確實沒有軍事這方面的能力,自己帶著各縣的響應想要打擊二十多萬的黃巾軍,卻險些被黃巾軍頭領張饒追得連命都丟了。好在孔融麾下還是有部分有能力的官員,在亂戰中保下了這位孔圣人后代。
孔融戰力不行,只能靠自己的教育和政治能力去分化一部分黃巾,這才收到了一部分的效果,讓部分反正的黃巾重歸鄉里,但大部分的黃巾還是存在的。這也是孔融仍然抱著一絲僥幸的心態,想要重振旗鼓再戰黃巾一次,只不過經歷過一次失敗的他,心態上變得更謹慎了。
紀清也是在這個時期結識了孔融,青州百廢俱興,在孔融眼里,一個對官員選拔、教育萬民有不同以往新見解的年輕人,或許能助自己及其麾下一臂之力。
都昌酒樓里,紀清被孔融言及鄭玄因黃巾賊寇肆虐導致回鄉困難的話題,想到了今日與太史慈同來赴宴的主要目的,于是便立即開口道:
“孔府君,若是為黃巾禍煩惱,為何不考慮下清今日的建言。
子義兄英勇無雙,是個優秀的將領,未來成就可期。
不若讓子義帶領一部兵馬,四下翦除收降黃巾余部,讓其重歸鄉里。
如此一來,北海乃至整個青州或可安定,康成公回鄉便可指日而待了?!?
這一番話說的孔融有些意動,然而武靖聽到此言卻冷冷回道:
“黃巾余孽可是那么容易翦除的?不說還未找到蹤跡的張饒等人,就是黃巾的渠帥管亥,都有萬夫不當之勇。管亥其人也甚有治軍的能力,焦刺史此前集合了青州的兵力都打不贏此人,你還要翦除黃巾,簡直就是小兒之言!”
“武都尉此言差矣!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清并不是讓子義兄上來就獨立對抗整個黃巾軍,而是由子義兄帶領一部分兵馬,蠶食小股黃巾,在過程中壯大自身。后續與都尉兩部人馬,一部正面戰場抗敵,一部側面擊黃巾弱側。這不提高了吾等對付黃巾的勝算么?!?
紀清聞言反駁道。
孔融聞言有些意動,他原本諸意畢其功于一役,徹底解決青州的爛攤子,但實在沒想到自己步子邁太大了。如今聽得紀清言語,想著若能慢慢解決好黃巾的問題,莫不是也能展現自己的運作能力。
然而他的想法剛有苗頭,武靖那邊又說了
“問題是黃巾會讓吾等一步一步如計劃那般處事嗎?萬一張饒或者管亥發現吾等的意向,全軍向吾等襲來,就算子義能夠以一敵百,吾等正面又真能抵擋住黃巾大軍?別忘了,那是二十萬人,不是二十萬頭豬?!?
武靖搖搖頭,此前他也是焦和率領的青州大軍中一員,雖然焦和的騷操作不斷,但他們打不過管亥的黃巾軍也是客觀事實。在武靖眼中,管亥黃巾軍的實際戰力明顯高于目前的北??け?
孔融聽得武靖分析,他現在對自己的軍事能力很清晰,在軍隊指揮方面自己還不如麾下主薄王脩王叔治,此前能夠逃脫張饒的追趕完全是靠王脩接過了他的指揮棒,武靖等人的拼死突圍。
目前王脩已被他升任膠東縣令不在此處,若真如武靖所言,黃巾集齊兵力揮師都昌,未必有人能擋住這二十萬黃巾軍。武靖的能力他已知曉,太史慈?頂多和武靖差不多,能夠多少抵擋管亥的能力呢?紀清?不過一略有見解的年輕人。
于是孔融便開口:“泰明之策雖好,子義也勇武過人,但吾等和武都尉一直在防備管亥這伙黃巾,武都尉更加熟悉他們的作戰意圖和風格。若真如武都尉所言,吾等也不便分兵,更應該集中兵力做好防衛的工作,以便能擋住管亥大軍?!彼缓梅髁思o清和太史慈的臉面,言語先夸紀清和太史慈,再言贊同武靖所言。
紀清這回是真明白為什么歷史上太史慈要離開孔融南下揚州了,就孔融這猶豫不決的行事風格,能活著到后續建安年間就是他祖上給他積下的大德了。
即便正面戰場打不過,至少也要用點有生力量削弱黃巾的小部分實力,豈能什么都不做?
紀清剛想說話,卻聽孫邵言:“府君,雖說武都尉更加熟悉管亥等賊的行事風格,但如今管亥等賊未至,吾等也應提前做好防備。吾覺得泰明的策略不錯,吾等先撥出一部兵馬,讓子義帶著先削弱周邊的黃巾賊子,即便管亥賊子大軍壓來,吾等亦算是將他們的小部分聚集的兵力先打散,至少也對吾等防衛管亥賊軍做出了貢獻?!?
不愧是后來做丞相的人,雖然不通軍事,但道理也是相通的。紀清暗想。
此時太史慈也發話了:“府君,慈有信心在管亥大軍前來之前,先掃除掉周邊縣城的小股黃巾,并在管亥大軍前來之前與武都尉等人匯合,必不會讓都昌陷入絕地。”
事關太史慈本人,所以太史慈便主動請纓,他也算是從紀清口中聽聞了歷史的發展,知道未來或許真如武靖所言,管亥等人可能已經計劃大軍開拔向著都昌城而來,但心中的熱血和身上的武藝,讓他依舊信心滿滿。
一旁的劉政十分清楚太史慈的能力,此刻也道:“孔府君,政一路被子義保護回返,對子義的能力再了解不過。不是政夸口,若論武藝,在座各位無一人是子義對手?!?
武靖聞言略有不快。
劉政見到武靖的反應,依舊道:“即便是武都尉,吾都認為在子義兄手下走不過十個回合。”
劉政倒直接不給武靖面子,畢竟他也不曾給過遼東太守的面子,才有逃離遼東的舉動,一個不敢戰的都尉,得罪了就得罪了。
只聽劉政續道:“論領兵,在下亦有心得,政一路與子義交流,子義在練兵統籌方面,比政更加全面,雖說只是交流,但政亦從子義處受益。
因此,既然泰明有此建議,子義亦有信心翦弱黃巾賊,府君何不順水推舟,讓子義獨掌一部,以作試煉?!?
劉政出言相助,除了有報答紀清和太史慈的意愿,事實上,他也希望太史慈這顆明珠不要就此埋沒。他在回返北海路上,和太史慈交心,亦知道太史慈心中抱負,只是缺少了一個機會。此刻眼見孔融有些意動,便也加以勸說。
孔融聽得孫邵和劉政二人勸說,又看了武靖一眼。
彭璆在一旁并不言語,他并不擅長此道,通常都是孔融給出舉措,他便聽從實施。
氏儀也不看他,一臉事不關己的模樣。
其他如王效劉慈諸人,只識文章不識軍事。
倒是鄭益看到了孔融的目光,微微點了點頭。
孔融了然,于是便道:“既然眾位都是這個意見,那么融也不好拒絕。太史子義,既然如此吾任命你為別部司馬,武都尉手下分一部兵馬于你指揮,若人數不夠,你也可自行招募兵士,務必要肅清郡內黃巾殘黨。”
太史慈欣然道:“喏!”
紀清見到目的之一已完成,心中亦寬慰,總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原本是一個歡樂的宴會,大家也不要太過于拘束了。”孔融說話間又舉起了手中酒杯,紀清心中暗嘆,事情輕重緩急都不分,只顧給太史慈和紀清辦酒宴,難怪你后來得不到眾人的擁戴,有才有能的都一一離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