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徐平
- 三國:帶著太史慈投劉備
- 青稚寒冰
- 3229字
- 2025-01-13 18:30:00
黃昏的都昌籠罩著一片血色,城墻上下混雜著斑駁與新鮮的血液。
剛剛再次擊退黃巾一波攻城的太史慈與同樣參與守城的鄭益站在一起,看著都昌西門城下緩緩退去的黃巾兵,這是今天黃巾第三波的攻勢。
都昌目前城內的糧草還能支撐城內守個三天,這還是早先太史慈安排的斥候通知得當,孔融及時安排了官員做了準備,武靖又快速準備好城防的一切力量嚴陣以待。
若不是太史慈在黃巾前進路上多次騷擾,阻礙了黃巾大軍的進軍時間,都昌此刻可能在更早的時候被黃巾圍得水泄不通。
由于提前獲悉了黃巾的動向,鄭益在圍城前自發去膠東,請回膠東縣令王脩來參與防衛,結果回返路上恰好遭遇到了黃巾前鋒張繞開始圍城。
一路騷擾張饒前進的太史慈一行人也在此時相遇,太史慈等人一齊殺散了圍追堵截的張繞,太史慈更是在亂軍當中一箭射傷了張繞的手臂,堪堪從張繞的刀鋒下救了鄭益一命,此刻鄭益才得以在城墻上休憩。
歷史上鄭益在黃巾圍困都昌親自領兵救援孔融時不幸喪身,這一次因為紀清和太史慈二人的雙重影響下,總算是逃過一劫,他妻子肚子里未出生的鄭小同總算不再是遺腹子了,一下改變了這家人的命運。
此時的鄭益倒是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已經被改變,撐著自己受傷的小腿與太史慈站在一齊看著無功而返的黃巾軍退兵。
鄭益的小腿是剛剛攻上城墻的黃巾長矛劃傷的,但那名黃巾也被鄭益斬首,小腿雖然血淋淋,但只是皮外傷,倒也問題不大。
鄭益強撐著笑容,對太史慈說。
“想不到此刻才發現,面對兵戈,益的家學還不如手中的鐵劍有用。”
“益恩多慮了,正是如今世道混亂、賊寇不止,才有吾輩武人的用武之地,你手中鐵劍才得以一用。
若是解決紛亂,治理地方與教育萬民,仍需用到益恩的家學,鐵劍能起到的作用就沒那么大了。
兩者是相輔相成,而不是單獨存在的。”
太史慈知道鄭益是在提升自己的士氣,但他還是肯定鄭益的家學作用,畢竟無論是鄭益本人,還是他的父親鄭玄,二人的作用不止在教育士人,更在于讓士人明理,去教化萬民,治理地方。
鄭益本身只是自嘲,聞言點點頭。
“不知南門那邊如何?”
“有王縣令和武都尉在,料想應當無問題。”
太史慈道。
王縣令就是現任的膠東縣令王脩王叔治,王脩是孔融麾下難得一見的文武全才,鄭益此前冒險請回王脩也是因為此前王脩多次于危難中救助了孔融,他和武靖兩人文武配合良多,于是放在黃巾重點進攻之一的都昌南門。
此次黃巾圍攻都昌,重點攻擊都是來自南面和西面。因此孔融將配合更好的王脩和武靖放在了南面,讓和太史慈有攜手擊退張繞前鋒的鄭益一齊搭檔守衛西面。
北面和東面則是隨由孔融自己和孫邵分別指揮。雖然稍顯薄弱但王脩和太史慈偶爾也會快速往這邊援助。
太史慈話音剛落,城外陡然起了一絲變化,只見在西面黃巾駐扎的營地外側,一匹快馬正高速往都昌靠近。
黃巾軍營地明顯也發現了這匹快馬,黃巾主力正在布陣攔截這匹快馬。
只見馬上的騎士奮力拍馬沖刺,但情況十分危急,黃巾兵的陣勢已經快速靠攏,如無救援很有可能就此被黃巾兵圍困。
“是徐偉廣!”太史慈定睛一看,卻是曾在平壽西南有過一面之緣的徐平。
“快開城門,偉廣定是帶來了平原援軍的消息,吾親自去接應偉廣回來!”太史慈一面再次拾起長戟,一面吩咐著著急往城下疾行。城下親兵趕緊將太史慈的馬牽過來。
太史慈縱身上馬,城門才剛開僅容一馬通行的距離,太史慈便急急拍馬沖出城外。
此時城外的徐平已是兇險異常,黃巾軍組織的包圍圈已基本成型,包圍圈的中心里徐平雖奮力殺敵,但身上已被長矛兵傷到,血流如注。
“偉廣撐住!慈來也!”太史慈遠遠高喊道。
喊聲中三發箭矢隨即射出,從徐平面前圍攻的長矛兵后背穿透而出,帶出三束熱血,徐平精神一震,急忙拍馬沖出缺口。
太史慈再次連珠箭急發,每一發都至少傷到一名黃巾兵,徐平瞬間壓力少了許多。但身邊的黃巾兵還在不斷圍上來。
徐平的長槍早已不知插在哪個黃巾士兵身上,只能用身上的佩劍削圍上來的黃巾士卒。
一名黃巾兵將長矛捅向徐平腦袋,徐平急忙擰頭躲過。
徐平左手握住捅過來的矛桿,右手持劍削向士兵的雙手。
士兵雙手被削,長矛來到了徐平手上,徐平倒轉矛頭,再刺向士兵身體。
然而身后又有士兵一矛刺向了徐平腰腹,這次徐平沒能躲過,強忍著劇痛回手擲出佩劍,佩劍插入士兵胸口,瞬間失去了性命。
太史慈終于殺到了徐平身邊。
“偉廣,走!”
太史慈調轉馬頭,長戟再次掃倒幾名黃巾兵,徐平強忍著劇痛,跟在太史慈身后。
“廢物,還不把那兩人留下!”
太史慈聽到一聲熟悉的暴喝,轉頭一看,居然是這些時日的“老熟人”張繞。
只見他右手臂纏了一層厚厚的布裹,在指揮黃巾兵繼續圍殺二人。
太史慈精芒一閃,同樣暴喝一聲。
“張繞!”
隨即再次掏出長弓,迅速射出三箭,三箭正好籠罩住張繞的腦袋、前胸、腹腔的位置。
張繞沒想到太史慈在回身的狀態下依舊能夠以這個姿態射箭,躲閃不及,被太史慈的三發箭矢洞穿。
這名困擾北海多年,逼得孔融放棄北海治所逃到都昌的黃巾賊首之一,終于在此刻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隨著張繞的死亡,四周的黃巾兵攻勢突然一滯,太史慈和徐平趕緊奔回都昌門下,門口的親兵眼見二人回轉,急忙再將城門關上。
“太史司馬……平原的援兵……劉平原讓吾轉告司馬及孔府君……他們不會比平晚多少時日便到……”
講到最后一句,徐平已然堅持不住,從馬背上摔下來。
“偉廣!”太史慈轉身向親兵道。“快!找醫者!”隨即翻身下馬,抱起徐平就往附近的房屋奔去。
不多時,孔融等人也聞訊趕來。
此刻徐平已陷入了昏迷。
孔融已從趕來的路上聽聞援兵已在路上的喜訊,但看到一身血污的徐平,他怎么都高興不起來。
“徐偉廣傷勢如何?可能救治?”孔融問向同樣快速趕來不久的醫者。
醫者緩緩搖搖頭,他已經看過了徐平的傷勢。徐平身上大大小小的傷口,最嚴重的還是此前被長矛貫穿腰腹的傷口,基本上已很難救治了。
太史慈眼眶泛著血絲,他其實并沒有跟徐平有多熟悉,當初僅僅在平壽西南圍剿黃巾營地時與徐平見過一面,因為黃巾主力的突然出現甚至沒有好好跟徐平聊天,再就是徐平也加入了紀清他們的求援隊伍,此刻相見,想不到自己竟救不得徐平的性命。
即便剛剛射殺了張繞,依舊沒有平復太史慈心中的郁氣。
昏迷的徐平突然醒轉,看到了房屋內的眾人,他把目光鎖定到了孔融身上。
“孔府君……”
“偉平!不急著說話!”孔融趕緊制止徐平。
“咳咳……”徐平艱難地抬手,繼續說道。
“平幸不辱命……成功帶著泰明與正攀抵達平原……泰明與正攀此刻想來正跟著劉平原劉府君的援兵一起……劉平原讓平轉告府君……咳咳……他不會晚……咳咳……”
孔融聽得徐平話語,早已熱淚難止。
“融知道了,只是苦了偉廣!”
“平只是不想再讓黃巾禍亂……自己的父老鄉親……如今援兵如至……望府君治理……北海……讓北海恢復到原來……咳咳……模樣……”
“融必定會讓北海民生恢復,讓黃巾不再為禍!”
徐平咽了咽口中鮮血。
“平族弟偉長……喜讀書……但不善與人交流……今后還望……還望府君……多加照顧……”
徐平艱難講完,便已沒了氣息。
孔融身旁諸人全都淚流滿面。
“融對天發誓!此生不負偉廣所托,必定會照顧好偉長!”
太史慈看見徐平生命的最后仍想著守衛北海、想著自己的族弟,心中悲憤,轉身走出屋外,一拳打在屋外墻上。
鄭益見了,只能拍拍太史慈的肩膀,表示安慰。
“至少吾等知道了,援兵不日便到。希望劉平原,真能打敗這黃巾,還北海一片清明,偉廣就不是白白犧牲了。”
劉備么?
太史慈突然想起此前紀清說過的計劃。
“子義兄!其實黃巾軍也是窮苦的百姓,清相信如果有子義兄和劉皇叔二人,只需要誅殺黃巾賊首,收降其黃巾士兵,讓這些士兵返回鄉里不再為禍,有劉皇叔和北海的眾多可用官吏和人才,整個北海乃至青州都能恢復到百姓安樂的模樣。”
太史慈想到剛剛徐平最后的愿望,握緊了拳頭,再次返回到屋中。
“府君,如今吾等已經知道援軍不日將至,吾等可以詳細策劃,配合援軍,一起將黃巾留在這都昌城下。這樣才能對得起偉廣的犧牲,才能實現偉廣的遺愿!”
太史慈鄭重地向孔融道。
此時孔融終于拭去了眼淚,看著躺著的徐平尸首,緩緩道:“好!吾必不負偉廣所托!吾等回返官衙,定要制出與援軍配合的策略,留下這群黃巾賊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