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得見余老太師
- 知否:侯府嫡子建功立業
- 鉤沉淵海
- 2127字
- 2025-01-16 06:00:00
“余世叔客氣了,身為晚輩,初次拜訪,焉能不知禮數呢?晚輩此前一直在揚州,也沒有機會前來拜見,些許禮物不成敬意。”
此時余府的公子小姐,其實年紀都不是很大,顧廷煥就比原主盛明蘭大了差不多九歲,余嫣然被盛明蘭稱作姐姐。
最多也就大個兩三歲,這點,從成親上就可以看出來,甚至原著她幫余嫣然解決那個柔弱不能自理的曼娘時,也才十二歲,彼時顧廷燁求親,余嫣然應當是及笄的年紀。
按照這個年齡推斷,顧廷煥心中也就大致知道余嫣然此時最多不到十歲,那小一些的余良和余嫣紅,也就只是兩個五六歲和三四歲的小屁孩了。
“哈哈!賢侄果然不愧是侯府子弟啊,哪怕是在揚州,都能想到利國利民之法,此前官家賜爵,可是在汴京鬧出了好大的動靜,由此可見,賢侄以后必是棟梁之材啊。”
這夸的顧廷煥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今日主要是拜訪余老太師,余大人和他寒暄倒是無妨,如果耽擱久了讓老太師久等,就不合適了,是以還是趕快進入正題的好。
“余世叔,請切莫夸贊晚輩了,說來慚愧,晚輩獲得陛下恩典,可以兼祧我外祖白氏一房,此前在揚州已經和盛家結了親。
他家老夫人乃是勇毅侯府嫡女,我聽說老夫人和貴府老夫人相厚,才厚顏前來拜訪;
另外晚輩前年僥幸過了童生功名,才想著趁這個機會,拜訪科場前輩老太師,如能請益學問,則是晚輩之幸爾。不知老太師現在可否方便?”
為免余大人還跟他扯東扯西,影響自己的正事,顧廷煥臉上又不便表示不滿,他趕忙提出了拜見余太師的要求,這本就是他今日來的目的。
“哈哈!是鄙人的不是了,顧公子小小年紀,竟已是秀才,還說好了親事,你這孝順外祖,為其后嗣計做的這些事,可是名滿汴京啊。
家父早已在內堂等候,顧公子且隨在下這邊請,此路直通家父所在的宅院。”
兩人邊走邊說,身后跟著親隨小廝抬著箱子,顧廷煥見余大人終于少了些寒暄,也是舒了一口氣。
難得客套結束,顧廷煥也不太想和余大人聊太多,此人從劇里看,就不是什么方正之人,再憑他第一次登門,對方就大咧咧的稱呼他為賢侄,至少先稱呼顧公子。
再起碼要客套一陣,在他同意之后,對方用更親近的稱呼,才會更加妥當,由此可見,對方算是有些眼高手低,太師門第的教養,他還是有些撐不住的。
眾人接著往后宅走去,顧廷煥心中也想著接下來的應對,按照之前的打算,會不會不妥。
原著中老太師出面的次數不多,但顧廷煥也是大略知道,對方還算是對年輕才俊比較認可的,要不然顧廷燁和他見面之后,他也不會松口對方求娶余嫣然的事。
加上對方為人方正,又曾是宰輔,這面子里子,余家都是不缺的,他的心中也是有些緊張。
不過兩世為人,顧廷煥的面上倒是一點都沒有顯露,七轉八轉繞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時間,幾人就到了一處頗大的院子。
剛一進入,他就看到一株高大的松樹,矗立在院子中間,樹干筆直挺拔,仿佛沉穩的立柱,枝葉如華蓋般,帶著一股歲月滄桑之氣。
院內小路曲徑通幽,一處小橋流水出現在眼前;橋下有溪水潺潺流淌,不遠處還有一座涼亭,石桌石椅遍布其內,整個院子一看,就是一處極為溫暖,又古色古香的絕佳之地。
“顧公子請,家父家母都已在正堂等候,鄙人正好有些事情需要處理,就不陪你進去了。如若有事,你隨時吩咐下人即可。”
到了院子里之后,有些自降身份的余大人,解釋了一句就自行離去了,畢竟身為主人家,他不出面,讓下人接待也不合適。
自己高了顧廷煥一輩,兒子又小,接待不了,對方是來拜見自己父親的,他來引路,總是有些自降身份的。
見到對方告辭,顧廷煥拱手和對方拜別,接著他先是掃視了一眼。眼前古香古色的院子,繼而就抬步往小橋走去。
待到走過橋后,穿過蜿蜒的青石路,顧廷煥就來到了正堂之前,而后他就看到正堂內的余老太師等人。
余老太師雖花甲之齡,但他的眉毛濃黑修長,雙眸深邃而明亮,顧廷煥初見,就覺得對方智慧淵博,其目光炯炯有神,身著一襲華貴的長袍,衣衫飄逸,氣度非凡。
在余老太師身旁一桌之隔,坐著一位溫柔慈祥的老婦人,她慈眉善目,面龐透露著一種溫暖和寬容。
還有一個八九歲的智齡女童,正依偎在老夫人身邊,那小女孩眉目生輝,眼睛烏黑透亮,清澄又不失靈動。
赫然正是余老太師夫婦,和他們的嫡長孫女余嫣然,而此時他們的目光,都在注視著同一個方向,和顧廷煥的目光相對。
“學生顧廷煥,見過老太師,問您安好,老夫人慈安,余家妹妹妝安。”
在三人或是通透深邃,或是慈祥溫和,亦或是好奇靈動的目光之下,顧廷煥趕忙上前,一步邁入堂中。
他又走了幾步之后,等到了正堂中間,顧廷煥就拱手深施了一禮,禮數周全的向幾人問安。
“顧公子且坐,你家是武勛,本有蔭封,我家雖是書香門第,倒是除了朝堂之上,少有交集,老夫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也有向學之心,殊為難得啊。”
顧廷煥的禮剛行完,他就聽到余老太師威嚴又不氣盛的聲音,顯然對方對于他能上門請益學問,還是秉持好的態度的,顧廷煥心中也是一喜。
至于請益的事情,自然在拜帖中,早早的就說明清楚了,當然也跟對方說明了自己已是秀才功名的事情,要不然連基本的門檻都達不到,怎么具備拜訪的資格呢?
“回太師的話,學生雖然未及加冠,但自幼學武識文,先帝曾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昌黎先生曾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生以為,習武為強身健體,讀書是為明事理,您作為儒林前輩,晚輩早已仰慕已久,今日冒昧來訪,有幸得見,已是小子莫大的榮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