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得知,上上家公司一位原本不是干薪酬的同事被一家還不錯的公司挖去當了薪酬副總,這讓我突然又相信找工作有時候真是需要一些運氣成分。盡管我相信他的專業、學習能力和低調等等這些都是看似偶然的前提,但在那么多篩選、測評、結構化非結構化考察甄選的程序之外,用人單位和員工的適配有時候就有點類似“開盲盒”,這么一想,自己最近找工作的挫折感釋懷了一些。
挫折感的本質主要是煎熬。求職的某個階段,或者某家企業的求職到了某個階段就會去期待更多或者有利的結果,一旦破滅又得推倒重來,從第一步尋找崗位信息投遞簡歷再次開始,當不斷在投遞-篩選-筆試-多輪面試-未果的循環里重復,覺得就像戀愛中不斷在相識相愛分手,掏空了整個人的最后一絲能量,留下的只有身心俱疲。煎熬的時刻,熬的是自己,問題總歸是要帶來不快樂甚至焦慮,而自己的心態和解決問題應該是一個雞與蛋孰先的選擇。自己心態的調整可能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信心、發現更多的可調用的資源等等,但是調整后,落腳點還是要回歸到問題解決(甚至可以只是無害化的擱置),而同時找工作又是一個被動的節奏不均勻的過程,要在這個相對漫長的期間內保持一個積極的好心態,還是需要自己不斷去拓展和調適,因為不僅不會有一個恒定或者一勞永逸的好心態,還有更大的概率出現心態的波動甚至回撤,更無法期望好心態自動自主地去解決問題。期間附加的利好可能最多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事態有了一些進展變化,終究還是一種被動的等待,最后依然需要依靠自己去解決問題,如果這個時候自己的心態通過煎熬期間的調適、依然保持足夠的活性,可能解決問題也就順理成章、迎刃而解,這應該也是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放棄消滅痛苦的想法、取而代之追求積極快樂的能量。恐怕自己給自己倒計時,也會導致壓力陡增,從最早的三個月到六個月的自動延長,如果索性把期限一次性放長一點會不會自己的壓力也會小一點?
其實也談不上多郁悶,就是看了一些場次的奧運會比賽但好像有沒有太輕松下來,心里裝著事兒,有時候我都感覺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著自己,可能也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偶爾喪的時候又想起看手相那位同事給我看的事業運,嗯就不那么擔心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挫折的時候總希望有一個寄托,即便是迷信,碰到問題的時候才想起鬼神那也不能算作是虔誠,而一以貫之的虔誠就可以約等于信念和意志了吧,那約摸也就等于積極心理學的范疇?一個圓又可以回到科學的解釋上來,世界圓融總會抵達,想起一位前同事年終總結的標題:順境不浪,逆境不慫。
今天終于把民法也學完了,筆記比刑法少一點也有15P,整體上會感覺刑法的知識結構更加緊湊聚焦,像課程中說的基本上總則就可以把分則全部覆蓋,但是民法就零散很多,對應的不同情形也會復合很多。本來打算刑訴等其它課程就翻翻后主要做題,結果開了點頭看視頻課程內容之后發現完全不是一回事,還是得完整學習一遍才行,時間上相應都得調整一下,后面的小法估計大概率是沒辦法覆蓋了。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多,似乎法考成為了求職間歇的主要活動,或者說法考慢慢成為了這段時間內的主要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