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血的文明:拉丁美洲5000年
- 林被甸 董經勝
- 2438字
- 2025-01-06 17:40:17
一、湮沒在叢林中的古老文明
瑪雅文明發源于中部美洲文化區的中心地帶,分布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恰帕斯、塔巴斯科)、危地馬拉、伯利茲、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等地,總面積達32.4萬平方千米,鼎盛時期人口總數達800萬~1000萬。這是古代美洲唯一延續3000余年而沒有中斷并發明了文字書寫系統的印第安文明。但是,瑪雅文明在公元15世紀歐洲人到達前已走向衰落,最后又經殖民者的摧毀性打擊,那些宏偉的金字塔、殿堂、石雕和碑林統統湮沒在莽莽叢林之中而長期不為人知。
19世紀以來,一些西方探險家和學者不斷踏上這方土地,開始重新揭開瑪雅文明的神秘面紗。尤其是近一個世紀來,他們通過考古發掘和對瑪雅文字的成功解讀,逐步拼接了古老文明的碎片,使瑪雅文明在世人面前越來越清晰地顯現出來。
依據地理分布,瑪雅文明可以被劃分為三大區——南部高地、中部低地和北部平原。文明中心在這三個地區由南向北的依次演進,大體反映了古代瑪雅文明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300年為瑪雅文明形成期,這也是中部美洲文明的前古典時期。那時,南部太平洋沿岸、危地馬拉高原和中部佩滕(Petén)地區,出現了眾多的聚居村落,人們建起由土臺、祭壇和石柱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瑪雅文明的起源實際上先于奧爾梅克文明,但它又是在接受奧爾梅克文明影響之后開始繁盛起來,并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瑪雅文化。公元1世紀,位于危地馬拉高地的卡米納爾胡尤(Kaminaljuyú,在瑪雅語中意為“古老的地方”),由原來一個小聚落發展為在南部居支配地位的城邦,成為前古典時期瑪雅文化的重要中心。城市面積達2平方千米,人口上萬。人們在這里發現了公元前700年的灌溉系統。瑪雅由于控制黑曜石的生產和貿易而擁有巨大的財富,統治范圍遠及20千米以外的地區。另一個重要中心埃爾米拉多爾,位于佩滕地區北部,是一個貿易中心,興盛于公元2—3世紀,發展為中部低地地區最強大的城邦。遺址規模巨大,其中丹塔建筑群(Danta Complex)占地9萬平方米,有的建筑物高達70米。
公元3世紀,文明中心從南部轉移到以佩滕為中心的中部低地,瑪雅文明進入古典時期。292年,蒂卡爾為紀念新國王的登基,豎立了第一塊石碑,從那時起,蒂卡爾取代埃爾米拉多爾成為佩滕地區最重要的城邦。國土面積達25平方千米,人口6萬。為統治者建碑之風很快普及開來,神靈崇拜為對統治者的個人崇拜所取代。通過這些石碑,蒂卡爾歷時800年的王朝系列、39位國王得到了認定。石碑還顯示,卡米納爾胡尤和蒂卡爾等瑪雅城邦曾經處在特奧蒂瓦坎的控制或影響之下。公元6世紀,蒂卡爾曾被卡拉克穆爾和卡拉科爾聯盟打敗,不久,又獲得復興。到公元8世紀,蒂卡爾城邦面積增至60平方千米,它的勢力范圍更擴大到方圓120平方千米,人口40萬,成為地跨佩滕和伯利茲的區域性大國。據近年考古發現,曾打敗蒂卡爾的卡拉克穆爾也是一個極有影響的城邦,一度成為地區霸主。這座城邦在30平方千米的中心地區建起了6200多座建筑,規模甚至超過了蒂卡爾,控制范圍達8000平方千米,只是后來又敗落下來。其他如西部城邦帕倫克,那里曾建立了一個著名王朝。帕倫克在國王帕卡爾統治時期達到頂峰。帕卡爾在615年從母親薩庫克那里繼承王位,統治了近70年,直到683年去世。許多帕倫克的建筑物浮雕上記述了他的家世和他葬禮上的詳盡的儀式。在一座金字塔神廟之下,留下了國王帕卡爾的陵墓,這也是瑪雅最壯觀的陵墓。東部文明重鎮科潘創造的人物雕塑和著名的刻有象形文字的石頭階梯及金字塔神廟建筑群,其精美和宏偉程度不在蒂卡爾之下。古典時期的瑪雅,經濟發達昌盛,城邦互爭雄長,文化絢麗多彩,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公元9世紀,興盛了2000余年的瑪雅城邦普遍衰落,象征昔日輝煌的金字塔廟宇、宮殿、紀念碑以及田園家舍,最終全部湮沒在熱帶林莽之中。瑪雅文明突然衰敗,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謎團。根據研究,學界認為,古典時期瑪雅文明的衰落是人口過多、自然災害、戰爭等多重因素造成的。為了騰出土地種植農作物,為了制作做飯用的木炭,為了挖空樹干做成獨木舟,為了制造陶器燒火,等等,瑪雅人大量砍伐樹木,由此造成土壤流失,貧瘠的土地和其他農業資源養活不了不斷增加的人口。在環境惡化的同時,又遇上了嚴重的干旱,由此造成農作物減產,食品短缺。在許多遺址發現的骨骼都顯示出平民營養不良。在這種情況下,平民和貴族之間、城邦和城邦之間爆發了沖突與戰爭,戰亂不斷,由此造成許多城邦瓦解。
當瑪雅古典城邦整體衰落之時,北部低地即尤卡坦半島又興起了一些新的城邦,瑪雅文明進入后古典時期。曾經流行的紀念碑不見了,文字更多雕刻在楣梁和門柱上。瑪雅人不再突出對個人的崇拜,奢華墓葬以及壁畫和陶器上的宮廷場景也消失了。雕塑和繪畫中個人權威為群體形象所代替。可見瑪雅文明在北部的復興再一次表現出了它的生命力,其建筑及藝術形式雖不及古典時期那樣雄偉壯麗,卻顯得更加典雅精致。
位于尤卡坦北部的奇琴伊察,是后古典時期瑪雅最強大的城邦,一度也成為中部美洲地區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公元9—10世紀進入繁榮期,其核心區人口達5萬,勢力范圍遍及北部廣大地區。奇琴伊察由于控制海上貿易和附近優質食鹽生產而擁有巨大的財富和權力。這一點可以通過從當地一口圣井中所打撈出的豐富工藝品得到證明:有來自巴拿馬和哥斯達黎加的金制圓盤與珠寶,來自南部低地帕倫克等城市的碧玉雕刻,來自西部墨西哥的銅制品,還有遠至今新墨西哥的綠松石。這些珍品可能是通過貿易獲得,或各地送來的貢物。奇琴伊察崇奉羽蛇神、查克穆爾神,建筑設計采用廊柱,宣揚武士和戰爭場面,顯示了一種托爾特克的文化和藝術特征,因而被稱為“瑪雅-托爾特克”樣式。[1]除奇琴伊察外,后古典時期影響較大的城邦還有烏斯馬爾、瑪雅潘等。瑪雅潘是一個巨大的、修有城墻的城市,尤卡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都要向居住在這座城市的瑪雅統治者繳納賦稅。但是,到15世紀,一系列的暴動推翻了瑪雅潘的統治,1441年,這座城市也被摧毀。此后瑪雅文明陷入全面的衰敗,到西班牙人到來時,再也沒有出現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或組織。
[1]Teresa Rojas Rabiela (Directora del Volumen), Historia general de américa latina, Vol. I,Ediciones UNESCO, 1999, p.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