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夜訪姚廣孝
- 大明:他朱棣四子,當世活閻王
- 作家zD0jH1
- 2007字
- 2025-01-08 21:23:52
正因為他的皇位是通過謀反篡奪而來,不僅世人眼光讓他如鯁在喉,朱棣內心也備受煎熬。
他懼怕無法進入祖廟,不能面對太祖高皇帝。
朱棣心中千頭萬緒,最大的心結便是建文帝朱允炆。
篡位所得的皇位,讓他內心無法安寧。
“皇上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多少次?”朱高華詢問。
“這些年來,皇上夜不能寐,恐怕是想得太多了。您應該考慮考慮解決之道。”鬼將軍提議。
朱高華再次陷入了沉默。
即便真的能夠找到建文帝,這一切又將如何收場?
以老爺子的性格,他的心病真能痊愈嗎?
當然可以。
建文帝必須找到,朱高華也必須將他鏟除。
不殺建文帝,他無法向當年救命恩人張玉大將軍交代。
那位聲名顯赫的張玉,是朱棣的心腹愛將,也曾與朱高華共患難。
他的死對朱高華是個沉重的打擊。
自那時起,朱高華便立誓要為張玉報仇,手刃建文帝。
至于無法進入祖廟的說法,不過是空穴來風。
帝王家族,本就世間最是無情。
即便朱家起于叛亂,手上同樣沾滿鮮血。
如果太祖高皇帝仍在世,他會因為朱棣的謀反而殺他嗎?
這誰也說不準。
朱高華對此看得很透,可惜老爺子卻未能洞察。
“我這兒有安心丹,找個合適的時機給老爺子服下。”
朱高華語氣平靜地說道。
“明白了。”
鬼將軍輕輕點頭,沒有絲毫猶豫,轉身悄然離去。
他的力量強大,鬼術高強,這也是朱高華對他信任有加的原因。
“老爺子的心結,還真不是易解的。”
朱高華搖頭嘆息。
在權力的游戲中,被動即是滅亡。
朱棣很清楚,如果他在建文皇帝的削藩政策下無所作為,結局唯有死亡。
他的兄弟——十二弟,早已身殞,這讓他更加堅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
朱棣目光如炬,心中明白,即便面對先祖的威嚴,他也決不退縮。
夜雨中,他的龍輦馬車轆轆前行,目的地是那寧靜的雞鳴寺。
那里,姚廣孝的誦經聲如同一泓清水,為他洗凈心頭的塵埃。
朱棣踏入寺中,如釋重負,而姚廣孝則以一貫的微笑迎接他的到來。
“在你這里,孤才覺得心境寧靜,仿佛煩惱都能一掃而空。你該移往奉天殿,有你在身邊,孤才能稍感慰藉。”
朱棣沉重地坐下,目光與姚廣孝相交,內心的焦慮似乎隨之緩解了不少。
姚廣孝輕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超然,“皇上,你若這么想,那就謬以千里了。”
“各人有各人的定數,你何必與我這個出家人擠在這一方小天地?”
朱棣語氣平和,“無論如何,孤總覺得,你這里能讓我心神安寧。”
“如果貧僧沒有猜錯,皇上深夜至此,定是夢魘纏身。”姚廣孝的笑容中帶著一絲深邃,嘴角輕輕上揚,仿佛一切盡在掌握。
他雙手合十,仿佛在向命運致敬。
朱棣有些驚訝地看著姚廣孝,想要開口,卻不知說些什么。
“皇上,你難道不知道,一切天機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今日暴雨傾盆,電閃雷鳴,你頂風冒雨而來,若非噩夢所擾,又是何故?”
朱棣默然片刻,回答道:“你的推測沒錯,確實是一場噩夢。孤夢見先帝與允炆在那奉天殿上,肩并肩坐著,那場景讓我心神不寧。”
“孤夢見母親在父親面前凄聲哀求,卻仍難逃被父親下令處死的命運。”
“夢中的父皇,手持繡春刀,那副兇神惡煞的模樣,直欲將孤置于死地!”
朱棣講述至此,額上冷汗涔涔,面容失色,顯得異常蒼白。
他長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波瀾。
“若非孤從夢中驚醒,只怕早已人頭落地,永樂盛世也將化為泡影。”
朱棣的聲音微微顫抖,那恐怖地夢境歷歷在目。
若夢境成真,他或許早已命喪黃泉,哪里還有永樂盛世的輝煌。
“在父皇眼中,孤不過是個篡位的逆子!”
“若非孤取而代之,奉天殿上的龍椅,本就是屬于允炆的。”朱棣語氣沉重地說道。
他的心結,除了對建文帝的愧疚,便是父皇的看法。
無數個夜晚,他在夢中夢到父皇對他責問。
為何要反叛?為何要奪去侄兒的皇位?
這些問題,朱棣無法回答,也無法逃避。
在世人眼中,他是謀朝篡位者;在父皇眼中,他是不被看好的皇子。
“和尚,孤有一事不解,孤平生的種種成就,難道還不足以抹去那些污名嗎?”朱棣帶著一絲期待詢問道。
這是他內心深處的困惑,也是他極欲求解的問題。
朝堂上無人可語,唯有姚廣孝能直言不諱。
因此,每逢困惑,朱棣總會向這位老和尚尋求指引。
姚廣孝之所以能贏得朱棣的信賴,不僅因為他在靖難之役中的貢獻,更因為他敢于直言。
遍觀滿朝文武,又有幾人敢對朱棣暢所欲言?
除了姚廣孝,恐怕再無他人。
面對朱棣提出的這個問題,無疑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勇氣來回答。
朱棣期待著,他想要聽聽這位老和尚的真實看法,想要知道他是如何評價自己一生的。
“陛下,釋放那些靖難遺孤,他們未曾有過罪過,唯一有過錯的,不過是建文帝一人。若陛下能寬恕他們,則您的威望將得到萬民景仰。”
姚廣孝輕聲進言,一邊說話,一邊轉動著佛珠,仿佛在尋求心靈的平靜。
然而,朱棣聞言后,臉色陡變,內心掙扎不已。
“絕不!孤寧愿死也不認同此舉。”他堅決地說,“若孤寬恕了這些人,那孤如何面對張玉將軍的英靈?”
“他因建文而亡,孤的四子朱高華也差點喪命于建文之手。是張玉將軍救出了他,最后也為了他而英勇犧牲!這份血債,孤如何償還?”
朱棣情緒激動,那段記憶如烙印般深刻——張玉帶領軍隊沖入敵陣,將朱高華救出,而那時的張玉已經瀕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