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李生鹽?
- 六龍同朝,家父千古暴君?
- 幸我所得
- 3658字
- 2025-02-13 18:14:48
娥永樂性情耿直,本就嘴笨,如今被李生一頓言之鑿鑿的強烈譴責,好似百口莫辯,慌忙下跪謝罪。
娥永樂國字臉作紅:“公子,我我我...”
李生傲視下跪的娥永樂,凌罵道:“你什么你?
莫不是以為去年在寒山一役大展拳腳,生擒蕭淵明便居功自傲,尾巴搖到了天上去了嗎?”
娥永樂真百口莫辯。
高殷揮手打住了兩人的口角爭端。
高殷踱步一圈:“李奴嘴快,且稍作休息,聽娥永樂慢慢說完。”
娥永樂見高殷直呼自己的名字,而非私下的娥將軍,只顧磕頭謝罪。
磕聲沉悶,儼然尤甚用力。
額頭通紅的娥永樂噙著淚水,緩緩道:“公子,我絕對沒有居功自傲的意思!
而是公子所制的鍋中新鹽屬實世間珍品,我忍不住想多嘗一點,但是又不敢不問自取,所以舔著臉開口向公子求要再次品嘗的賞賜。
我太過糊涂,一時之間忘了尊卑有別,還請公子懲罰!”
娥永樂說罷便要繼續磕頭。
高殷連忙阻止道:“縱是鐵打的頭也是經不起娥將軍這般敲打的,娥將軍自幼便相伴在我的身邊,我又怎么會過分苛責予你的。”
娥永樂執意請罰:“還請公子責罰!”
高殷淺笑道:“既如此,那便罰娥將軍再品嘗一回鍋中鹽粒吧?”
娥永樂瞠目結舌,一時之間竟有不知該不該品嘗。
李生在高殷身邊朝夕相處,見高殷并沒有想要認真責罰娥永樂的意思,遂在旁催促娥永樂道:“你這夯貨,還呆杵著干嘛?
難道還要讓公子再多說一遍嗎?
還不速速領罰!?”
娥永樂趕緊食指抹過鹽粒,放入嘴中細細品嘗,咸淡自知。
李生作問:“公子,這鍋中鹽是究竟是何物?比起先前的鹽塊,竟能細膩至此。
這鹽塊經過公子的造化,簡直就是魚躍龍門,得道高升呀!”
高殷解惑道:“權且叫作細鹽吧。”
高殷有見李生的食指始終保持濕潤,忍俊不禁。
高殷不由感慨,這降維打擊的妙用還真是讓人難以想象,明明此刻的所謂細鹽對比起后世的食用鹽而言依舊是屬于粗糙的,然而對于沒有品嘗過細鹽的李生和娥永樂而言,卻是宛若仙品的存在。
難怪吃慣五谷雜糧的人在首次品嘗到海鮮大餐的時候也會露出狼吞虎咽的姿態。
高殷遂讓兩人將鍋中的五成細鹽平分了,剩下的五成拿到了郡公府的灶房里供廚仆使用。
路過的高洋在旁目睹一切過程,嘴角顧自彎起,無聲離去。
是夜,李生在高殷的房間里,伺候著自己的大公子就寢。
李生為高殷掩蓋著被子,拉下簾帳正欲離去時。
高殷發問:“娥永樂性情耿直,不善言辭,你今日何苦要嚇他呢?”
李生訕笑道:“公子慧眼如炬,仆果然是瞞不過公子的。”
李生跪坐在塌側下,繼續說道:“公子仁厚,平日里連奴仆都不曾責罰過。
仆深受福澤,然而仆在郡公府服侍多年,認為公子如果太過仁厚,這樣子是不好的。
公子是太原公的嫡長子,將來也是要當一家之主的。
為人主者,是應該恩威并施的。”
高殷笑道:“可娥永樂是打小抱我長大的。”
李生狡黠一下:“可公子不也默許了仆的行為?
這不也說明公子覺得仆來當黑臉最是合適?”
“我可沒有你那么腹黑。”
“腹黑?”
李生翻看了一下自己的腹部:“公子說笑了,仆雖皮糙肉厚,腹肚雖算不上白凈,卻也沒有淪落到黑的地步。”
高殷哈哈大笑:“所以,你覺得我太過仁厚,所以就擅自做主來當黑臉壞人了嗎?
說時遲,那時快,你身為我的親近仆人,先聲指責旁人。
當時我若是不默認你的行為,你又該如何自處呢?
屆時落個主仆生隙,惹人笑話?”
李生連忙下跪,正欲叩首謝罪時。
高殷連忙撐起身子,落座在床榻上,打掌叫停:“今日見娥將軍磕的頭已經過多的了,你就不必在做演示了。”
李生重新跪坐:“公子仁...”
高殷劍眉微皺。
李生連忙改口:“公子憐惜仆,仆無以為報,只得繼續揣測公子的良苦用心,為公子鞠躬盡瘁。”
高殷:“你倒是知進退的。”
李生明白高殷的話外之音,進是指自己先聲指責娥永樂主動邀賞,退是指自己娥永樂不知道該不該領“似罰實獎”的時候,推了娥永樂一把。
李生露出燦爛笑容。
高殷繼續言語:“那你可知我今天研制細鹽是為何讓你親力親為?”
李生小眼愣住:“這,仆不知,莫不是公子使喚仆習慣了?”
高殷:“你這么說,倒也不算錯,只是各中原由,不止如此。”
跪坐的李生拱手作揖:“還請公子指點仆。”
高殷:“如今這細鹽制作過程,你可知曉?”
李生頷首。
“那你可能想辦法將其如法炮制,經營化,規模化,擴大化?”
李生作問:“規模化?”
“就是行之有序,制之有規,好比制作專用的過濾漏斗。”
李生再作問:“過濾漏斗?”
“就是今日倒置的蒜頭瓶。
你可以讓官窯去制作合適的漏斗,我的父親是太原公,你提我父親的名號,鄴都的各級官員是不敢含糊你的。”
......
李生還作問:“公子是要仆從商賈之道?”
高殷頷首:“這細鹽在市場上可謂是一覽眾山小,一騎絕塵,定能受到官府的青睞。經營細鹽可謂是亨財大道。
我尚且年幼,又是公卿之子,不該親力親為。
你向來有巧思,只管放手去干,屆時成與不成皆是經驗之談,你無需顧忌。
若是事成,我也不會虧待于你,你我五五分利!”
李生親嘗過細鹽,知道這細鹽的厲害,知道這是一門穩賺不虧的生意。
李生俯首道:“仆不敢與公子分利?莫說是仆的錢財,就是仆本人都是隸屬郡公府的。”
高殷:“那我明日去向阿母說項,脫去你這一身奴籍。”
李生抱頭痛哭:“公子不可,仆甘為公府奴仆。”
高殷:“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李生:“公子將如此大任交代給仆,仆又怎么能討要賞賜了。
公子的吩咐,仆自當竭心去辦!”
高殷再是與李生執拗一番,最終執拗不過,只得遂了李生的無償去經營細鹽的心愿。
李生斗膽問道:“這細鹽之法,公子又是從何而知的呢?”
高殷稍作遲緩,信口道:“先前在做客崔侍郎宅院時,遇見了一位布灑鹽粒的老道士,說他的鹽粒是秘法所成、獨一無二。
我嘗了一口,發現果真獨具一格,便朝他尋來了這細鹽秘法。
今日我也是僥幸讓你一試,沒曾想效果如此良好,遂起了改善民生之心。”
高殷顧自暗道:自己是想改善民生,絕非是想經商牟利!!!
李生小眼放光,一臉崇拜:“原來如此,公子年紀雖小,竟有如此大志。
俗話說,寶刀還需寶刀名,好馬還需好馬名,如今這好鹽也是需要好鹽名的。
那依公子所見,這細鹽應當換作何名呢?”
高殷指頭戳著下巴,故作思索后吐出近十字:“依我看,就叫李生鹽吧。”
李生面色紅潤,揮手打不:“公子使不得,使不得。
仆不過是一個賤奴。
如此潔若冰霜,柔如錦繡的細鹽怎么可以用仆的低賤名字來命名呢?”
高殷緩緩吐出六字:“此事不容置喙。”
李生紅潤的臉頓然紅溫,整個人好似燒沸的水一樣沸騰。
李生連忙叩拜謝恩。
李生頓然躊躇滿志,小眼仿注激光,尤甚有神。
李生正準備要回房連夜謀劃如何經營化,規模化,擴大化時,腦子又叮當冒出一個尤甚重要的問題。
李生佝僂著本就不魁梧的身子,宛若閨中少女扭著身子、羞澀不語。
高殷催促道:“李奴何故小娘子作態?”
李生忸怩道:“公子,仆家財不足千錢,雖不算窮困潦倒,怕也是難以開坊經營呀。”
高殷忍俊不禁,暗自感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生原來是囊中羞澀呀。
高殷深知:李生年紀不過二十,尚沒有扯著虎皮作大旗的臟污納垢手段。
否則憑借著太原郡公府這面大旗,李生即便身無寸金,也足以讓各級府衙和各路商賈主動送上錢來。
但高殷覺得,世間既能容納污垢,也該存在純良。
李生本性純良是很好的事情,高殷也不會在以權謀私的道路上提點李生的。
高殷哈哈大笑:“此事李奴不必牽掛,我自有辦法,且稍作等待,屆時我自有千金相助。”
【PS:千金是虛指,并非是貨打實的一千兩黃金】
【北魏最早在鹽政上實行了鹽禁,即國家對鹽業壟斷經營的政策。
宣武帝元恪時期,御史中尉甄琛認為鹽禁就是與民爭利,所以主張放開鹽禁,允許民營經營,讓利與民,朝廷聽從了甄琛的意見,允許市場自由買賣。
(甄琛出自河北豪族,河北東部多鹽場,姑且可以認為代表的是河北豪族的利益)
后來朝廷發現放開鹽禁后,老百姓買鹽的價格并沒有變化,朝廷還損耗了大量的鹽務收入,最終只是平白造就了一群富比王侯的鹽業巨富。
于是,北魏末年,朝廷在鹽政上就是否實行鹽禁的政策(即到底是要國家壟斷還是要允許私人自由買賣)朝令夕改,鹽政混亂。】
【東魏初立時,民間私鹽泛濫,官鹽產量和質量遠遠跟不上私鹽。
而私鹽則利用市場靈活交易,偷逃了高額鹽稅。
于是,東魏鹽務積弊已久。
武定年間,高澄決心整頓鹽務。
崔暹建議在海濱鹽場大量增灶煮鹽來增加官鹽的產量。
度支尚書崔昂認為崔暹的辦法治標不治本,認為朝廷應該關閉鹽市,允許民間私鹽賣給官府,只收取鹽商少量的鹽稅(即不管你私鹽如何折騰,都只能經過官府這個中介才可以賣給老百姓用)。
高澄聽從崔昂的建議,此法平衡了官府與私人在鹽務方面的矛盾,官府依舊占據壟斷權,私人則可以繼續生產鹽來賣給官府,使得官和商雙方獲利】
高殷依據政策時勢,給李生繪制了經營細鹽的大綱:
高殷并無自己的鹽場,所以作為原料的粗鹽只能從司鹽官衙下購買。
然后再對粗鹽進行二次加工,最終以較高且官府愿意接受的價格賣給司鹽官衙。
所以說,經營細鹽雖是生財大道,卻也不算獨占其利,還是要給官府上交保護費的。
而高殷此舉讓李生經營細鹽,與其說是為了謀取財力,實際倒確有幾分真的是為了改善民眾的飲食水平。
雖然說這能食用起細鹽的所謂民眾大都是高門豪紳,但這種事情也只能由上至下了。
高殷一想到官府愿意接受的價格就有點難妥,腦海里情不自禁地冒出‘要不去找高洋行個方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