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7章 勤王聯軍?

時間往前流轉一個半月。

太清二年(武定六年,548年)十月中旬,蕭正德稱帝后,王偉便曾有進言:

“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鎮守鐘離。

早在七月中旬,蕭衍便任命蕭正表為北道都督,率軍前往壽陽討伐明公,結果蕭正表按兵不動。

后來蕭綱召他入援,那蕭正表以船糧未集為托詞,拒絕前進。

我認為蕭正表一定是不滿蕭衍稱帝后,自己只被封為一介縣侯,故此,我們可以用加官進爵來拉攏他!”

蕭正德:“公儀是我的親弟弟,此事交由我來辦!”

【蕭正表,字公儀】

蕭正德親筆家書一封送往鐘離,任命蕭正表為南兗州刺史,加封南郡王。

【南徐州在南兗州的西北邊】

蕭正表聞信大悅,于是在鐘離設立柵欄工事,以阻斷朝廷援軍。

蕭正表率眾一萬南下,聲稱入援建康,實際上準備襲擊南兗州的治所廣陵。

蕭正表密信引誘廣陵縣令劉詢,讓他燒城為內應。

劉詢轉而告訴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

【蕭會理:蕭衍之孫,南康簡王蕭績之子,即太清北伐掛帥后,要人抬著他出征,然后被蕭衍召回的南康郡王。

蕭正德所立的太子是蕭見理】

十一月,

蕭會理命劉詢率步騎兵一千人夜襲蕭正表,大破之;

蕭正表連夜逃回鐘離。

劉詢接收了蕭正表的殘兵和糧草,悉數交與蕭會理,并和蕭會理一起入援京師。

十一月中旬,

侯景大造攻城裝備,陳列在宮門前,其中攻城大車高數丈,每一車都有二十個輪子,陣仗浩大。

十一月十一日,

侯景再次發動攻城,以蝦蟆車運土,填平護城塹溝,依舊不克。

【蝦蟆車:即一種形似蛤蟆的攻城器械,底部裝有輪子,上載土石或重物,用于填平護城河或摧毀城墻下的障礙物】

與此同時,遠在江陵的湘東王蕭繹派世子蕭方等將步騎兵一萬人入援建康。

蕭繹本來并未想要派兵馳援建康,然而在九月下旬的時候,世子蕭方等應召蕭衍的思孫之情,乘舟前往建康。

九月底,蕭繹收到了侯景兵臨建康的消息,遂讓剛開始沿江而下的蕭方等返回江陵。

蕭方等卻說:“從前申生都能不惜一死,方等又怎能茍且偷生?”

【春秋時期,晉國太子申生遭受繼母陷害,部下勸他到他國避難,申生認為太子逃到他國有悖忠孝,遂慷慨自縊】

蕭繹見兒子援心已定,遂以抽調軍隊為由,讓蕭方等不要著急,等兵精將足,方為良策。

在蕭繹的“苦心孤詣”下,耗費兩個余月方才讓籌備好蕭方等馳援建康的一萬步騎。

十一月十四,蕭方等率軍從公安城(今湖北荊州公安縣)出發。

【公安是荊州的東南門戶,是長江防線上中游的軍事重鎮】

蕭方等身懷俊才,善于騎射,每次作戰,親自冒著飛石箭雨,身先士卒,尤甚英勇,由是將士信服。

蕭繹同時又派竟陵太守王僧辯率舟師一萬人,從漢川出發,沿著長江載糧東下。

十一月十六,建康戰局中。

侯景以投石車投射火砲,焚燒臺城東南樓。

侯景的叛軍趁著火勢猛攻臺城東南樓。

材官【負責工程建筑的官員】吳景有巧思,在臺城內挖土修建新的城樓。

城樓的大火方才滅掉不久,新的城樓就已大抵建立。

吳景建樓之速,不僅蕭綱大為贊嘆,侯景軍也覺得吳景簡直是神仙。

侯景在東南城樓燃燒的同時,還秘密派人從東南城墻下挖地道過去。

東南城樓因為底下被挖空將要崩塌,城內的守軍才察覺叛軍在挖地道。

吳景見招拆招,在即將崩塌的東南城樓內又另外修筑環形長墻【類甕城】,狀如殘月,宛若甕中抓鱉在等待賊軍的自投羅網。

吳景還讓人大量投擲火把,來焚燒侯景的攻城裝備。

侯景軍于是退走,放棄從東南城樓進攻臺城。

十一月十九,

太子蕭綱派太子洗馬元孟恭率一千人從大司馬門出城偷襲叛軍,不敵侯軍。

最終,本就是北魏宗室旁系出身的元孟恭率左右投降了侯景。

十一月二十,

侯景西邊的土山漸漸逼近城樓,右衛將軍柳津下令挖掘地道,以取土山底部的泥土。

兩日后,臺城外侯景所筑的西邊土山崩塌,臨近土山的侯軍幾乎全部壓死。

侯景只得下令修筑西邊土山,但礙于臺城軍的騷擾,收效甚微。

柳津又在城內造木質飛橋,高度始終高于侯景在臺城外所修筑的兩座土山,以占居高臨下之利。

【和韋孝寬在玉璧之戰應對高歡土山攻之的策略幾乎是一模一樣】

侯景部眾看見飛橋橫空而出,不敢如常在土山上耀武揚威;

臺城內擲出雉尾火炬,焚燒侯景軍東邊的土山。

東邊土山上的樓柵全部燒光,侯景軍暴露在臺城弓箭手的射程范圍內,無險可守,遂潰逃。

侯景于是放棄東西兩座土山,不再修復。

宋嶷與吳景同為材官,如今見吳景大顯身手,風頭無兩,而自己遭受冷落和上司的欺壓,心有不甘,遂有異心。

十一月二十三,材官將軍宋嶷投降侯景,并且獻策:“引臺城北面的玄武湖水以灌宮城,宮門前定將洪水橫流。”

侯景遂讓宋嶷全權去辦此事,收效甚佳,臺城內苦不堪言,可惜依舊久攻不下。

整個十一月下半個月,侯景采取火攻及引玄武湖水灌臺城,仍未能攻克臺城。

與此同時,合州刺史蕭范的長子蕭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會師于蔡洲城已有數日,聽聞衡州刺史韋粲已率部抵達長江南岸、建康西南的新林城,遂引軍渡江,前往新林。

十一月下旬,湘東王蕭繹親自率領銳卒三萬,兵發江陵,沿江而下。

蕭繹留下次子——綏寧侯蕭方諸,居守江陵。

十一月底,衡州刺史韋粲、司州刺史柳仲禮、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南陵太守陳文徹和北司州刺史羊鴉仁,還有蕭嗣等援軍悉數會師于建康西南的新林城,合兵十余萬。

【羊鴉仁的北司州刺史,是在侯景獻出河南之地時臨時設立的,現在已然名存實亡】

在韋粲的大力推薦下,聯軍推舉年輕力壯,久經戰陣的柳仲禮為大都督,協調諸軍行動。

【韋粲是韋睿的大孫子、韋黯的侄子,韋黯是韋睿的小兒子。

韋粲和韋黯年齡相仿,都是五十幾歲】

【柳仲禮是韋粲的表弟,韋粲認為柳仲禮勇冠三軍,多年前還擊敗過西魏名將賀拔勝,堪當大任】

勤王聯軍沿秦淮河豎立柵欄,侯景亦于秦淮河北岸立柵相拒。

【立柵:即安營扎寨】

十二月初一,

侯景派步騎萬人挑戰勤王聯軍。

柳仲禮因諸軍新至,堅壁不出。

侯景抓來建康城內的裴氏子弟,押解至于陣前,要挾年達七旬的裴之高投降。

裴之高:“吾雖年邁,卻也知道忠君愛國!”

裴之高說罷,朝著兒子們射了兩箭。

裴之高些許是年邁無力亦或是志不在此,結果一箭未中。

侯景欲屠戮裴氏子弟,最終為王偉阻止。

十二月初二,柳仲禮得知蕭繹已率3萬銳卒自江陵東下,連夜部署諸軍進擊侯景。

柳仲禮安營于朱雀航【朱雀橋】南,做出戰略部署:

裴之高前往南苑【建康城南的皇家園林】安營,

韋粲前往青塘安營,

【青塘與侯景所主力在石頭城隔著秦淮河相望,最為危險,沒有將領愿意前往。

柳仲禮只好讓自己表哥韋粲擔此大任】

陳文徹、李孝欽前往丹陽郡城屯守。

......

柳仲禮要求各位將領分別出擊,一舉掃平秦淮河南岸的所有戰略地點,然后準備和叛軍決一死戰。

十二月初三夜,

韋粲率部趁夜北上青塘,遇大霧迷路而耽誤了大量時間,等抵達青塘,夜已過半。

韋粲部安營扎寨還未成時,突然遭宋子仙率部突襲。

韋粲副將、直閣將軍劉叔胤認為:“我軍遠道而來人困馬乏,且大霧彌漫,我們還是新來之師不熟悉地形,不適宜戰斗?!?

劉叔胤請求韋粲撤退。

韋粲自執己見:“我的表弟柳仲禮將最為重要的任務托付到我身上,我怎么可以讓他失望呢!?”

韋粲堅守青塘不退,還令劉叔胤率軍主動出擊。

劉叔胤不熟悉地形,無法主動出擊,只得防守。

劉叔胤的弟弟劉季義進言:“韋粲真是韋睿的孫子嗎,怎就如此不知變通?將軍!我們不妨先撤退吧???”

劉叔胤斬釘截鐵:“我身為他的部下,不應該離棄他而擅自撤退?!?

最終,韋粲軍被宋子仙包了餃子,全軍覆沒。

韋粲及其兒子還有其四個弟弟,以及還有數百個親戚,全部戰敗而死。

韋粲雖無武略,卻也無愧韋氏一門,用自己壯烈的方式詮釋了韋氏一門的忠烈之姿。

劉叔胤胸有良略,且無愧忠義,卻也落得潦草犧牲的結局,只能說遇人不淑,時運不濟。

柳仲禮得知表哥韋粲被突襲,親自率領親信騎兵一百余人,馳救青塘。

柳仲禮戰力彪悍,殲敵數百后,發現表哥一家盡數戰死,憤慨不已。

而此時侯景也親率援軍,蜂擁而至。

雙目通紅的柳仲禮率領部下直攻侯景所部。

柳仲禮:“賊酋,償我表哥命來!”

侯景:“這是誰的部將,怎么如此勇猛!?”

這一戰,戰況慘烈,柳仲禮和侯景都與死亡擦肩而過。

柳仲禮茫顧四野,見自己已成孤軍,只得仰天長嘯一聲,掩淚南歸朱雀橋南大營。

朱雀聯軍大營內。

柳仲禮驀然發現青塘遭襲,只有自己前往支援,而其他大將均按兵不動,柳仲禮遂尤甚心寒。

是夜,表哥韋粲的贊賞宛如余音繞梁徘徊在柳仲禮耳畔,柳仲禮痛哭流涕,悲戚不已。

勤王聯軍和侯景軍雙方遂隔秦淮河對峙。

傷心至極的柳仲禮顧自開始享樂,很少理會兵事。

十二月十二,

駐守鐘離的蕭正表率眾投靠了高魏。

高澄派領族叔高歸彥親自率眾前去接管。

數日后,駐守壽陽的王顯貴在合州刺史蕭范的屢次進攻下,苦苦堅守了數個月,糧秣耗盡,城內出現相食現象。

王顯貴在蕭范的圍困下,和建康的侯景失去聯絡亦長達數月,已成孤軍,再難為濟,遂也投靠了高魏。

高澄讓前些日子自蕭正表手下接收鐘離的高歸彥分兵前去接管壽陽。

十二月中旬尾,

在京口重整兵馬的蕭綸和侄子東揚州刺史蕭大連等所部兵發建康,同柳仲禮會合。

柳仲禮自恃聯軍主帥,對只有八千殘兵的蕭綸頤指氣使,甚至私下諷刺蕭綸是個敗家子,將討逆壽陽的數萬中軍人馬給揮霍一空。

蕭綸兵少將寡,只得無語凝噎。

于此同時,江陵方面的蕭方等和王僧辯的兩萬援軍亦匯軍而至。

秦淮河畔南岸一時之間旌旗蔽空。勤王而來的援軍幾近二十萬。

但各軍各行其事,尤甚混亂。

柳仲禮見實力最為雄厚荊州刺史蕭繹僅派來兩萬人馬,暗自冷笑不已。

十二月下旬,主帥柳仲禮見諸將各自為軍,遂不再留心戰事。

柳仲禮每日設宴飲酒,欣賞娼妓歌舞表演,非但在酒宴上污辱王公的妃子和公主,還凌侮來援諸將,甚至縱容部下強掠和荼毒百姓。

各路勤王之師內部本就互相猜疑,加之如今主帥荒唐行徑,導致諸將均無戰心,各行其事。

諸將不愿主動出兵攻擊侯景的叛軍,而是各自思歸,但礙于叛軍尚在,陛下亦尚處危難,皆又不敢率先撤軍。

侯景聽聞柳仲禮不務兵事,親自到朱雀橋對面,贈送柳仲禮金環十對。

而柳仲禮居然收下了。

唯有早年為建康百姓譴責行徑荒唐的邵陵王蕭綸積極組織軍隊,進攻侯景。

十二月二十七日,

蕭綸所屬蕭嗣、李遷仕、樊文皎等部渡過秦淮河,攻破東府城前叛軍豎立的柵欄,迫使侯景軍后撤。

李遷仕、樊文皎率銳卒5000乘勝追擊、深入敵軍營地攻打,侯景軍一路敗逃。

李樊之軍獲勝后成為驕縱之師,于是,在回返秦淮河南的路上被侯景部將宋子仙以伏兵擊破。

是役結果,李遷仕負傷,樊子皎戰死。

蕭綸聽聞先勝后敗、跌宕起伏的戰果,再次嘔血。

蕭綸:“為何我屢戰屢???難道真的是因為我早年間行徑荒唐,因此天要亡我嗎???”

與此同時,臺城方面。

城頭上的蕭綱遠眺秦淮河畔的勤王之師,只覺二十萬聯軍表面聲勢浩蕩,實際上俱成擺設。

蕭綱眼見聯軍對臺城不管不顧,尤甚傷心。

從九月下旬侯景兵臨建康,臺城就不斷涌入避難百姓。

到了十二月底,周長不過八里的臺城聚攏了十多萬百姓和兩萬士兵,擁冗不堪。

而且這兩萬士兵中摻雜著一大部分鍍金而來的高門貴胄。

在侯景長達數月的圍攻,臺城內食物和飲水都得不到充分的提供,臺城內大多數人都身體浮腫,已然奄奄一息。

十二月十七,在床臥病不起幾近一月的朱異,帶著滿腔懊悔去世了。

太清二年(548年)年底,臺城的百姓開始成批死亡,能作戰的士兵只剩下不到四千人。

而臺城外的侯景軍則已發展到幾近十萬人。

秦淮河南岸的二十萬勤王聯軍在諸將擅自歸鄉屢禁不止的情況下,也只剩下了十余萬。

而在太清二年十一月底親率三萬大軍沿江東下的蕭繹則行軍緩慢,后將大軍駐留在郢州的武城(今湖北黃陂縣東南),打探建康戰況。

數日后,蕭繹在得知盟軍寸功為立后,更是率軍回返江陵。

是故,太清二年十二月底,建康的形勢是:

處于核心位置的臺城苦苦堅守,而侯景的十萬大軍圍困臺城城,十余萬勤王軍屯扎在秦淮河南岸和侯景隔河相望。

可是卻只有侯景軍依舊孜孜不倦地在進攻臺城。

而侯景軍與勤王聯軍竟詭異沒有發生大規模戰斗。

二十萬勤王聯軍旌旗蔽空,卻是各懷鬼胎,徒有其表,也是令人唏噓不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乡城县| 中西区| 凤台县| 咸阳市| 炉霍县| 临漳县| 卢湾区| 壤塘县| 阿拉尔市| 彩票| 南平市| 虹口区| 星子县| 华亭县| 凯里市| 龙胜| 青神县| 涪陵区| 库车县| 上栗县| 安徽省| 内丘县| 昌吉市| 武宣县| 无极县| 景谷| 林西县| 景宁| 房山区| 汶川县| 辉南县| 平山县| 麦盖提县| 信丰县| 隆子县| 全椒县| 科尔| 武鸣县| 潞城市|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