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侯景謀亂
- 六龍同朝,家父千古暴君?
- 幸我所得
- 2377字
- 2025-01-30 17:39:51
而在南方壽陽。
武定六年,三月初十,侯景突發(fā)奇想,讓王偉模仿高澄的口吻潤筆,偽造了一封鄴城送往建康的信。
信中大體意思:
“兩國既然重新恢復了交往,不日即將聯(lián)姻,我打算釋放回蕭淵明,但條件是必須要用侯景此僚來交換?!?
若是細究,不難發(fā)現(xiàn),鄴城方面,也有一封文類此書的信件即將向壽陽遣送而來。
兩日后,蕭衍收到信后,立即召集群臣展開商議。
中書舍人傅岐認為:“如果答應這一要求,身在壽陽的侯景一定不肯束手就擒?!?
傅岐在禁省十余年,參與朝廷機要密事,是僅次于朱異的蕭衍第二大寵臣。
朱異認為:“侯景不過是一個敗走之將,手底下滿打滿算,攏共也就千八百人。
朝廷只需要派遣一個使者就能將其擒獲,縱然那侯景在怎么不服,又能怎樣?”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朱異的想法沒錯,但這次朱異錯了,因為現(xiàn)如今的侯景已然將部眾擴充到了兩千余人。
侯骨萬景,這位能在史書浩如煙海中留下濃厚且深刻一筆的,本就不會是一般人。
一時間,傅岐和朱異爭論不下,將決斷權交給了如高僧禪坐的蕭衍來抉擇。
在蕭衍心中,侯景是一個素未謀面卻圓自己夜里夢而歸附的降將,雖屢次得寸進尺,不過菩薩心腸的他尚可接受。
而蕭衍一想到自己那自小錦衣玉食,飲酒大度的好侄兒蕭淵明如今身在異國他鄉(xiāng),恐怕會被胡虜萬般欺辱,不由得潸然落淚。
是故,在重視親情的蕭衍心中,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三月十五,蕭衍回信:“淵明旦至,則侯景夕歸!”
于此同時,遠在鄴城的蕭淵明正如常被崔季舒邀請到禁中,在含章堂里和元善見,三人一起喝酒,畫面很是和藹。
兩日后,身在壽陽的侯景攔截了這一封本該送往鄴城的信。
侯景:“我就知道這吳地老頭實非明主,果真是個薄涼心腸的老兒!”
王偉:“既然如此,只得如此。”
王偉再次在桌上沾了茶水的手指寫下“反”字。
王偉繼續(xù)道:“此時鄴城渾然不知信件的內容,他們定然不會遣返蕭淵明,蕭淵明還沒有到,蕭衍也不可能派人來擒拿明公。
明公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謀圖大業(yè)!”
侯景沉吟稍許,比起身在洛陽決意起兵反高,更快下定決心道:“王郎所言甚是!”
于是侯景開始為造反做各種準備:
侯景本來只在壽陽城內招募士兵,現(xiàn)在直接公然從壽陽及其附近地區(qū)屬民中招募士兵。
這次不愿從軍的百姓,其子女則統(tǒng)統(tǒng)充配給將士當奴隸。
【本來是將對侯景統(tǒng)治存有異議者的子女充配作奴,如今是將不愿從侯景兵策者子女為奴】
然后侯景繼續(xù)向朝廷要錢要糧。
蕭衍覺得自己偷偷賣了侯景,心懷有愧,所以繼續(xù)給侯景增派錢糧。
壽陽地處東魏和南梁兩國邊境,歷來是北來流民匯聚之所,所以侯景招募士兵并沒有想象中的困難。
而且侯景并不貪財,當初在東魏的時候,侯景就經常把得來的戰(zhàn)利品盡數(shù)賞賜給手底下的將士。
侯景駕馭軍隊素來嚴格且公正,十分擅長在短期內將一盤散沙的流民捏合成可堪一戰(zhàn)的部隊。
所以一時之間侯景招兵買馬的事業(yè)進行得如火如荼。
王偉獻策:“鑒于在上次河南倉促起兵,倉促尋找外援而沒有尋找內應導致失敗的教訓。
明公如若想要成事,就最好找內應!”
侯景對王偉的話向來深以為然,此次也不例外。
謀士徐思玉進言:“當年臨賀王蕭正德曾經流亡北魏,我和他曾促膝而談,頗有交情。
此人膽大心粗且覬覦皇位已久,容易拉攏,應該是眼下最合適的內應人選?!?
侯景也對蕭正德曾經因為不滿失去太子之位,而逃奔北魏的事跡略有耳聞。
【蕭衍早年無子,于是收養(yǎng)六弟蕭宏的兒子蕭正德為長子。
后來梁武帝冊立自己親生的長子蕭統(tǒng)為太子,蕭正德被封為西豐侯。
普通六年(526年),蕭正德叛逃北魏,因受北魏的冷落,次年又逃回南梁。
梁武帝竟不加責怪,復其封爵,后來進封蕭正德為臨賀王,加任左衛(wèi)將軍】
于是三月底,侯景派遣徐思玉裹挾密信,去拉攏身在建康的蕭正德。
當老朋友徐思玉找上門的時候,蕭正德正在家停職反省。
原來由于蕭正德在南兗州刺史任上,經常公開搶劫,當?shù)匕傩諏λ孤曒d道,礙于民意,蕭衍就讓他停職在府邸反省。
【這里所謂的百姓絕非是黎民百姓,而是當?shù)氐拈T閥貴族,畢竟平頭老百姓又有什么值得蕭正德惦記的呢?】
蕭正德一直都對自己失去太子之位而耿耿于懷,加之如今又被蕭衍停職反省,就更加怨恨,加大了自己四處招羅亡命之徒的力度。
蕭正德聽說徐思玉乃是如今身擁一州之地的河南王侯景所派來的,蕭正德連忙邀其入室,好酒好菜好女人來招待之。
徐思玉以要事相商,請蕭正德屏退左右。
蕭正德遂屏退左右。
徐思玉對蕭正德開門見山,說道:“現(xiàn)在天子年高,年邁昏聵,而廟堂奸臣當?shù)?,將來非得出現(xiàn)禍事不可。
大王你本來就應該是儲君,是陛下聽信小人讒言而另立蕭統(tǒng)和蕭綱,天下義士也都對您失去儲君之位的事情,感到十分憤慨。
我家主公雖然不才,但擁甲萬余,愿意助大王早登尊位。
特此,派遣鄙人來與大王接恰!”
蕭氏子孫在蕭衍的寬宏教育下,政治水平極為低下,且不說與正常的朝代同齡的皇室成員來講,就是與目不識丁的黔首,也高不了多少。
五十九歲的蕭正德眼放精光,緊握住徐思玉的雙手:“不瞞你說,本王早已豢養(yǎng)死士,儲存米糧和積蓄錢財,以備國家不日有變?!?
是夜,蕭正德邀請徐思玉共賞美人畫,一醉方休。
次日,留臥一夜的徐思玉快馬返回壽陽。
四月初,王偉念道蕭正德的回信:
“河南王之意與我暗自相同同,此乃天授我也!
......
我為其內,公為其外,請河南王盡快舉兵!”
侯景得知蕭正德的態(tài)度,心情大悅。
侯景在南豫州招兵買馬、大張旗鼓的折騰,連續(xù)引發(fā)了幾個人的警惕。
首先察覺到侯景其心有異的是元貞。
正月底因為侯景渦陽潰敗后強占壽陽,蕭衍讓行至半途的元貞改道去到壽陽,后元貞一直都在侯景身邊,
元貞在壽陽與侯景可謂是朝夕相處,侯景經常與這位同自己一樣是從北方的元氏子弟把酒言歡。
侯景的一言一行大都被元貞看在眼里。
元貞見侯景大肆招兵買馬,感到侯景極可能有心懷不軌,于是屢次秘密跟朝廷上奏申請要調回建康。
但蕭衍覺得元貞是侯景名義上需要的咸陽王,遂置之不理,沒有同意。
元貞終日惶恐不安,不想跟侯景這個不安分的粗莽漢子待在一起,免得侯景造反的時候把自己也給脫下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