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英雄天子,恐怖如斯!
- 六龍同朝,家父千古暴君?
- 幸我所得
- 2966字
- 2025-01-28 18:43:12
四月初,高澄自洛陽歸返鄴都,爾后北上晉陽,隨行者有陳元康和楊喑,留高洋在鄴城輔政,黃門侍郎高德政佐之。
在鄴都穩定局勢一年有余的高澄,將自己的重心轉移到了高歡留下的大本營晉陽。
四月上旬,黃門侍郎高德政告發吏部令史張永和等人偽造任官文書授人官職來謀取私利。
鄴都的高德政略過高洋所執掌的尚書省,直接上報給晉陽的高澄。
高澄大怒,寫信大為譴責身為吏部尚書的高隆之。
高隆之趕忙奏請朝廷進行排查。
高澄遷崔暹擔任尚書右仆射,仍任御史中尉,徹查此案。
一時間牽連極廣。
高澄還另外寫信給高洋,大體意思就是:讓高洋切勿怪罪高德政逾越規矩的行為,還讓高洋要自查自省,并不忘揶揄高洋身為尚書令,吏部出了這么大的簍子,居然不能自己提前處理好,還要等到他人告發才有所行動。
太原郡公府。
高洋看著晉陽送來的信,嘴角向上抽動了小一下,不知喜怒,若是不細看,簡直就是古波不驚。
主母寢室中。
高殷正襟危坐在一張正方形席子上,面前放著一張長方形小桌案。
高殷顧自思索最近發生的事情:
高澄新幸楊喑。
元玉儀入東柏堂,東柏堂守備松懈。
楊喑屢次向高澄進言尊卑有倫、長幼有序。
高德政略過高洋,向高澄告發吏部大肆偽造任官文書授人官職。
高殷只覺得怕是草灰蛇線,伏脈千里。
如果崔季舒的揣測是對的話,那么這元玉儀就是楊喑培育多年的一朵促使楊喑成為高澄心腹的枕邊花。
可楊喑為什么要向高澄進言尊卑有倫和長幼有序呢?
這不是擺明要使得高澄對我日漸生分,要將我從東柏堂的核心圈子里剔除嗎?
楊喑此舉的目的是為了什么呢?難道他真的是盡心為高澄著想?
還有高德政,明明是高洋的親信,為什么要略過高洋,選擇直接向高澄告發呢?
東魏朝堂偽造任官文書授人官職的事情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身為被孝敬者的高官群體一直以來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又為什么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被抬上明面呢?
高殷思索一番,聯想到:歷史上的楊喑是在武定七年,也就是大概一年之后,將會從吏部郎中被越級擢升為吏部尚書。
而一年之后,吏部偽造官書案應該早就正式結案了,屆時應該也會是高澄秋后算賬,進行后續官吏調動的時候。
而且楊喑在高澄執政末年和高洋執政期間,一直深受重用。
在高澄末期,楊喑與陳元康和崔季舒組成了高澄改朝換代事項的籌備小組,是高澄實打實的心腹之一。
而在高洋執政的整個天保年間,楊愔皆身居高位,擔任宰輔。
即使在高洋一改圣主形象,殘暴執政的天保末期,楊喑亦然在宰相的位置上穩如泰山。
也得益于身為宰輔的楊喑彌縫其闕,使得天保末年出現“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亙古難得局面。
甚至是到了高殷登基后,身為顧命大臣的楊喑始終謹記高洋臨終的托付,盡心輔佐高殷,是最為忠實的帝黨。
難道楊喑真的是天生的宰輔之才?對每一任主公都竭力輔佐,忠貞無比?
高殷覺得這種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高殷腦里的拼圖一塊塊浮現,卻感覺始終少了最關鍵的部分。
正待高殷絞盡腦汁時,李祖娥推門而入打斷了高殷的思考。
高殷如常殷切,為自己肚子初具規模的阿母搬來一張胡凳,然后爬上另一張胡凳,跪坐凳上,在臨靠的圓桌上替李祖娥倒上一小杯熱茶。
李祖娥很是受用,細指掐過高殷的小臉蛋,遂抱怨道:“那高德政真是一頭白眼狼?!?
高殷明知故問:“阿母何故作此語?高德政不是經常來拜訪阿耶嗎?”
李祖娥撫摸高殷的小腦袋瓜:“道人有所不知。你阿耶自年幼時便與高德政交好,將高德政舉薦為自己的開府參軍,從始至今都尤甚器重。
若非是你阿耶的緣故,如今這高德政哪里能官拜黃門侍郎呢?
可眼下這高德政發現了吏部的腌臜之事,竟直接略過你阿耶,選擇直接上報給你大伯,如此故作殷勤,這分明就是想要改換門庭!”
高殷目光一怔,腦里的拼圖又補全了一塊,自己竟然將高德政非但是高洋的親信更是高洋的鐵桿心腹,這件事給忘了。
【高德政少年時聰慧機敏,和高洋的關系很好,高洋向高歡舉薦其為高洋的開府參軍,后來高歡又擢升高德政為相府掾,因功勛累遷至如今的黃門侍郎。
歷史上的高德政在高洋執政時,更是大力勸說高洋受禪登基,與徐之才和宋景業等人組成了高洋稱帝的籌備小組】
高殷眨巴著眼睛問道:“阿母可知道楊喑?”
李祖娥手指點住高殷的眉心:“遵彥呀?我哪里能不知道呢?遵彥出身高門,十幾歲的時候宗族遭到爾朱氏的屠戮,也是命途坎坷。
之后遵彥選擇投靠你阿翁麾下,期間因為其堂兄楊幼卿言語直率被孝武帝元修所殺死,悲懼成疾,又害怕被你阿翁獻給孝武帝連帶治罪,遂隱居到光州教書。
你阿翁后來知道楊喑的下落,憐惜其才,趕緊將其召任為太原公開府司馬,也就是你阿耶的開府司馬。
【楊喑,字遵彥】
這楊喑可是你阿耶的老熟人,你怎么會突然提及到他呢?”
“孩兒前些日子在東柏堂經常遇見他,所以感趣問了一嘴。既然他是阿耶的老熟人,我怎么不經常遇見呢?”
“武定初年的時候,遵彥還是你阿耶的開府長史,而等到你出生后,遵彥早就調任到吏部擔任吏部郎中了。
你不經常見他倒也正常,因為你阿耶一般和楊喑見面的話,也不會選擇府里。”
高殷頷首稱:“原來如此。”
高殷的腦海里一下子又補全了三塊拼圖,整張圖案的粗略畫面躍然浮現。
【①:天平二年(535年),高歡得知楊愔下落后,命光州刺史奚思業將楊愔送回朝中,任命他為太原公開府司馬。
后來,楊愔歷任太原公開府長史、大行臺右丞、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尚書吏部郎中,封華陰縣侯。
在擔任黃門侍郎的時候,高歡還將庶女嫁他為妻?!?
【②:楊喑的妻子高氏,在四年前與高隆之的兒子通奸,最終在高澄的調和下不了了之。
而這高隆之早年曾是鄴城四貴之一,亦是如今的吏部尚書】
【③:武定初年,是元玉儀離開孫騰府邸的時候,也是楊喑尚在太原郡公府的時候】
高殷安撫好李祖娥,重新落座席上,開始對自己腦里的碎片進行擴展:
此次吏部偽造官書針對的人無疑是吏部尚書高隆之,而高隆之如果卸任吏部尚書的話,那么下一任吏部尚書又會是誰呢?
答案不言而喻:正是如今的吏部郎中,楊喑。
而如今的高德政雖然官至黃門侍郎,但年齡不過四十,根基尚薄,那么由他出面來檢舉吏部這種大BOSS,只能說明什么呢?
只能說明他的背后有人指示他去做這件得罪舊勛和豪強、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畢竟買得起任官文書的人,本身就不算普通百姓。
再有,歷史上因為元玉儀入駐東柏堂,從而東柏堂放松守備,給了蘭京等人刺殺高澄客觀可行的條件。
而東柏堂事變時,跑出去告知高洋的人正是楊喑。
在高澄執政后,除卻楊喑,崔季舒和崔暹等其余的高澄心腹悉數被排除到執政核心班子外。
楊喑又是如何成為例外,做到成為政治常青樹的呢?
答案顯而易見。
一張看似無形、實則巨碩無比的大手在幕后推動著這一切。
如果再認為離開孫騰府邸、無處棲身的元玉儀就是時任太原公開府長史的楊喑所接濟的。
那么去年的高澄街上邂逅元玉儀,十之八九也是來自楊喑的手筆。
而這手筆究竟是止墨于楊喑這里,還是背后還有著幕后黑手呢?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臺上賣力表演著,待燈光熄滅后,人物后牽絲戲線若隱若現,為那雙大手所操縱。
高殷細思極恐,只覺得一盤驚天大棋,正在落定。
仿若所有的碎片都指向一個人,正是自己的父親,如今的尚書令、中書監、京畿大都督,太原郡公高洋。
正巧這時候高洋踏進主臥,瞇眼笑道:“該用食用晚膳了。”
高殷再次審視自己這位沉默寡言、不露聲色的父親,只覺得英雄天子,果真恐怖如斯!
果然能成為華夏歷史上最年輕的開國皇帝,絕非能以常人而觀之!
武定六年四月底,孫騰去世,享年六十八歲,追贈使持節、太師、開府、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謚號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