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菩薩皇帝實乃當世明主
- 六龍同朝,家父千古暴君?
- 幸我所得
- 2844字
- 2025-01-12 16:45:47
五月底,西魏的李弼和趙貴引領精兵八千自弘農出發。
李弼和趙貴麾下輕騎較多,不過五日,先頭部隊便來到潁川城西,就地屯駐。
潁川城上。
侯景眼見關中援軍已至,大喜過望,言于王偉:
“這高澄小兒還真是毫無眼力見,派來韓軌這么個愛吃豬大腸的人過來,焉能成就大事?”
王偉默不作聲,因為他覺得韓軌大軍壓境,卻只是選擇圍城,并無強攻,顯然是手下留情了。
侯景遂一把拉過王偉:“王郎,何故一語不發,莫不是覺得,乃公說的不對?”
“明公多慮了,鄙人只是在想,月前我們已經正式上表投降南梁,如今又引領偽朝之軍入境,若是南朝皇帝得知了,又該如何作想。”
“王朗所言甚是。
數月前,老子同時請降偽朝和南朝。
然宇文黑獺欺我,僅僅給老子加封了一堆只能掛在嘴上毫無用處的頭銜,連個鳥蛋都不肯支援。
而那南朝老皇帝倒還和善,說是要派三萬大軍前來助我,雖然說人馬還在路上,但大抵還是有實打實的支援的。
所以我們在月前,正式上表歸附南梁。
但遠水終究解不了近火。
如今我們忍痛割讓東荊州、北兗州、魯陽和長社四座城方才換來這關中李弼和趙貴的八千援軍,以及還在路上的王思政的荊州兵。
這宇文黑獺還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侯景話歸正傳:“王郎既有所慮,想必,定然能有相應的對策吧?”
“明公,鄙人以為我們應當修書一封,向南朝皇帝表明我們的難處,實在是局勢所迫,方引偽朝之兵入境。
明公被南朝皇帝加封為河南王,如鄧禹故事,本就可以臨機自決河南之事,想來那南朝皇帝也不會太過怪罪明公。”
侯景勾著王偉的肩膀,頭靠向王偉的脖子:
“王郎,這‘如鄧禹故事’,到底是什么官職?我初見時并未在意,如今見你重新提起,頗為興趣呀。”
王偉訕笑道:“明公,鄧禹是東漢開國名將,這‘如鄧禹故事’就是意味著可以像鄧禹那樣秉承皇帝的旨意自行發號施令。”
侯景頷首表示明白,繼而說道:“事不宜遲,王郎速去修書一封,大體意思就是:
由于陛下所派領的部隊尚未到達,事態緊急之下,臣只能用四周之地為誘餌向關中求救。
不過還請陛下放心,豫州以東到西兗州以西的土地,仍然盡歸陛下所有。
臣既然不愿意臣服高氏,又怎么會甘于臣服關中宇文呢?
唯有陛下這樣的圣君方能使我誠心跪伏。
還請陛下速速遣派大軍前來支援。”
王偉得令遂欲趕緊抽身離去。
王偉如此趕緊,不僅是為了趕快完成修書任務,更是因為自己主公的拉碴胡子屬實是扎得自己脖子不適得很。
正待王偉信步而去時,又是被侯景的大手一把給拉回來。
侯景靈機一動:“王郎,長夜漫漫,自有修書的時候。
眼下當務之急,你且親身前往李弼所在的大營,就說我為他們的到來而大喜。
于是準備了盛大的宴會,希望邀請他們來潁川城內一聚。”
“明公莫非是要擺設鴻門宴?”
侯景沒有回答。
四目相對下。
兩人相視一笑,好似心有靈犀。
侯景遂拍拍王偉的屁股,激勵其著手上路。
王偉長袖青衫,來到李弼帳下,表明來意。
李弼則屏退王偉,和趙貴商量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李弼的曾孫就是后世隋末鼎鼎有名的瓦崗軍帶頭大哥,李密】
最終李弼和趙貴都認為侯景生性狡詐,兩人如去赴宴,大抵會落身死、兵眾為侯景吞并的下場。
李弼遂告知王偉,自己也在大營為侯景設下了宴會,邀請侯景前來一敘。
王偉只得悻然而歸。
六月四日,韓軌見宇文泰果真發兵,遂下令撤軍,歸向鄴城。
次日,眼見韓軌大軍已撤,李弼遂率軍西歸。
不久后,侯景收到了蕭衍的回信。
回信的筆墨晦澀,大字不識的侯景遂讓王偉翻譯成人話。
王偉:“梁國皇帝很是大氣地表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對于明公的行為他表示理解,畢竟明公如今孤軍作戰,理應根據局勢隨機應變。
梁國皇帝也相信明公是真心歸服于他的。
梁國皇帝還表示大軍不日將至,還請明公稍加等待。”
聽完翻譯的侯景,兇悍的面容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侯景不由嘆道:“菩薩皇帝實乃當世明主!”
侯景隱約發現南朝的菩薩皇帝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好糊弄。
侯景覺得自己選擇南投梁朝,屬實是明智之舉。
數日后,王思政的萬余荊州兵相繼來到潁川,王思政的荊州兵大多是步兵,所以行軍較為緩慢。
潁川城下的西魏荊州兵在王思政的操練下,軍容嚴盛。
而侯景的部隊在和慕容儼、韓軌、元柱等東魏部隊進行長達數月的車輪戰后,兵力也從最鼎盛時期五萬折損至如今的不足八千。
侯景自知勢單力薄,若是繼續待在潁川可能要遭受東魏接下來的主要攻勢。
侯景遂做個順水人情給王思政,主動讓出潁川城予王思政駐軍。
侯景則率軍前往東南,聲稱是要去攻伐東魏城池,實則意欲與南梁羊鴉仁所率領的援軍進行匯合。
數日后,侯景選擇駐軍、毗鄰梁朝的懸瓠城,就地招兵買馬。
駐軍懸瓠城的侯景遣派使者前往關中,聲稱自己已經把四州之地連帶潁川城都獻給了西魏,希望宇文泰能另外派遣軍隊來懸瓠城支援自己。
宇文泰拿人手短,遂派遣韋法保與賀蘭愿德率軍支援侯景。
韋法保和賀蘭愿德的部隊抵達懸瓠城后,侯景當夜為其舉行篝火晚宴,以接風洗塵。
宴上侯景邀請韋法保和賀蘭愿德率軍入駐懸瓠城。
韋法保和賀蘭愿德婉言拒絕,侯景只得作罷。
侯景非常禮遇韋法保和賀蘭愿德,更是厚待西魏的中低層將官。
侯景經常和幾個親信侍從穿梭在西魏軍營中,對士卒們噓寒問暖很是關切,儼然將這群關中兵當做了自己囊中之物。
侯景還經常親自拿布帛和金銀到將官的營帳內進行拜訪,交談中口頭承諾更是層出不窮。
不過一旬時間,懸瓠城外西魏將官的營帳幾乎都被侯景給踏破帳簾了。
自覺籠絡得差不多的侯景,遂向韋法保表露自己意欲反叛西魏的想法,希望韋法保能為自己效力。
韋法保表面同意了侯景的請求,背地里則趕緊遣派信使匯報給長安:侯景籠絡人心,意欲吞并部眾。
數日后,得知情況的宇文泰遂遣令侯景進京面圣。
收到長安來的詔令,侯景勃然大怒。
侯景明白這宇文泰是想讓自己有去無回,遂更加篤定了自己南降梁朝的想法。
侯景遂讓王偉代筆寫信送往長安嘲諷宇文泰:
“我既然都不屑于茍迎高澄,又怎么會甘于淪為你宇文黑獺的囊中之物呢?”
宇文泰遂下令撤回西魏在懸瓠城外的西魏部隊。
于是除卻投靠侯景的任約率部一千余人投靠侯景,西魏其余部隊盡數西歸。
宇文泰還讓潁川城的王思政想辦法接管侯景轄區的七州十二鎮。
最終,原侯景轄區中,魯陽以南和潁川以西的土地盡數為西魏收入囊中,潁川以北的土地則重新歸附東魏。
侯景眼見西魏已然和自己一刀兩刀,遂派遣部將蔡遵道北降鄴城,向高澄示好,表明自己也只是遭受小人誆騙,如今深有悔意,想要重新歸附高氏。
王偉不禁感慨,自己的這位明公屬實是深諳左右逢源和緩兵之計的呀。
七月二十五日,慢悠悠行軍四月有余的羊鴉仁等人的援軍終于抵達懸瓠與侯景匯合,并接收了侯景獻出的已然為數不多的河南之地。
爾后,羊鴉仁率部屯駐在懸瓠城西面不遠的汝水城,與東面的懸瓠城互為屏障,相互依存。
七月底,得知高歡已死和河南之地成功歸附的梁武帝蕭衍龍顏大悅,選擇親手正式打破與東魏持續十一年的和平。
【大同二年(536年),東魏侯景領兵七萬南侵楚州,乘勝轉戰淮上。
不久后侯景為陳慶之所擊敗,高歡遂遣使向南梁求和,蕭衍同意了】
八月初,蕭衍力排眾議,決意征召水陸士卒、共計十萬大軍,由南康郡王蕭會理和貞陽侯蕭淵明分督諸將,北上直撲江北彭城,與河南的侯景形成掎角之勢,伺機進攻東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