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武皇往事,高處寒意
- 家族修仙:從鎮族神器開始
- 市井布衣
- 2127字
- 2025-01-24 22:22:38
大別山坊市,北區,都護府。
深夜,幾顆夜明珠子,將屋子點綴得宛若白晝…
屋子里很靜,只有司馬寧則細細的翻書聲,他時而低頭思慮,時而抬眼輕笑,時而點頭贊嘆…
不多時,屋外傳來,輕輕叩門的聲響。
“進!”司馬寧則柔聲回道。
侍女夏荷端著百年參茶走了進來,這十萬大山,最是盛產人參,傳言其內有株萬年人參已然化形都快結嬰了…
夏荷放下參茶,隨即又在角落里添加了些鎮魂香,她輕輕說道:
“公子,亥時矣,不若早些歇息,修養心神,明日好會談三姓十六家…”
聞言,司馬寧則輕輕合上書冊,緩緩閉目,眉目微皺,一副沉思的模樣…
夏荷瞧見了,趕忙上前站在司馬寧則身后,細細給司馬寧則揉捏著雙肩。
許久,司馬寧則猛然張開雙眼,那對眼眸中,閃出刀鋒一樣的眼神,只見他頓了頓,朗聲道:
“明日,你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夏荷聞言,一對杏目中,不由的露出深深的疑惑,她思索幾息,輕輕問道:
“公子,您不會是邀請這些家主來吃席的吧…?”
司馬寧則啞然,心中暗暗念道,若是春梅在,定然知曉他心中想吐露的是什么意思,他凝神幾息,輕輕呼出一口濁氣,隨即神識一動,從腰間儲物袋內取出一本書冊放在桌子上…
司馬寧則指著書冊說道:
“看完你就明白了…”
夏荷凝目望去,只見書冊頁面,赫然寫著:
【大明宮秘聞,天機閣著】
夏荷拾起書冊,輕輕翻動起來,第一頁印入眼簾,一句整整齊齊的話:
“夫英雄者,三萬年以來,唯此一人…”
“明武皇,朱小八,起于青萍之末,成于滄浪之間…”
“昔年,大濠洲魔道猖獗,人人自危,武皇少時,父母雙亡,親友皆故,孤苦無依,幸遇大濠洲三流勢力小月教招收打理一階青牛獸園的雜役弟子…這才得以落腳…”
“……”
“武皇一百年,成元嬰,將小月教敵對勢力大日門收入麾下,三年后,其將小月教大日門合二為一,取名:日月神教…”
“武皇三百年,功法大成,修得化神,殺盡大濠洲百千萬魔道,染紅了大濠洲億萬里的疆域…”
“武皇三百五十年,得大濠洲三分一疆域,遂改‘日月神教’為:’大明宮’…”
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同同而輝…
“……”
“武皇八百年,一統大濠州數萬億疆域,后經一百二十五年,舉族飛升…”
夏荷看了半響,胸脯微微起伏著,幽幽說道:
“公子,這位明武皇還真是強大啊!似神似魔一般…”
末了,她眼中升起一抹羨慕,輕輕地說道:
“尤其是他與大腳道侶的故事,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真是一對神仙眷侶…”
司馬寧則沒成想夏荷看到的是這些,這與他的初衷很是不一樣,明明他想讓夏荷看到的是,金杯共飲,白刃不饒,是權謀,是權衡利弊這些…
“下去吧…”司馬寧則微微皺眉,輕輕搖頭,朗聲道:
“明日依令而行便是…”
“是…”夏荷躬身,眼角眉梢微微皺縮,她咬牙抿唇,柔聲問道:
“公子,好幾日沒見到春梅姐姐了,不知您將她派去了何處…?”
夏荷的話語,還沒說完,她只感覺呼吸急促,待到反應過來時,只瞧見司馬寧則掐住她脖子,沉沉道:
“你跟了我快一甲子,從未發現你是這樣多嘴的人,莫非你被我那些個兄弟姐妹收買了不成?”
言多必失,伴君如伴虎…
“夏荷知錯,還請公子息怒…”夏荷眼角噙淚,從牙縫里,艱難的吐出這一句話來。
忽然,司馬寧則一下將手臂收回,他面色平靜,細細替夏荷擦去眼角的淚痕,柔聲道:
“春梅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如果你想去陪她的話…”
夏荷緩和半息,趕忙伏低身子,跪倒在地,連連說道:
“夏荷知錯…”
“下去吧…”
司馬寧則輕輕揮動衣袖,隨即又拿起書冊來細細端詳,宛若沒事人一樣…
……
介于司馬寧則九日前在周家傳出的話語,大別山脈,到了此時,各家各戶,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離得遠的家族,比如余家,昨天夜里,余道明就從家族趕路出發了。
此時,余家望春臺余道娥一襲黑衣,她站在懸崖邊上,矚目望著北方,原本清澈的眼眸中,此刻滿是憂慮…
以前她只知道煉丹,余秉中離去之后,她不得不接過坐鎮家族的重任。
設身處地,余道娥以前不是特別明白,余秉中為何會喜歡獨自站在望春臺上發呆,一呆就是好久。
余道娥現在慢慢體會了,老話說,站得高,看得遠,可是高處不勝寒,她只覺得撲面而來的寒光直逼人心…
如航海掌舵,余家這艘小舟,經不起太大的風浪來折騰。
她一舉一動的背后,是余家幾十萬條生命的歸宿,沉淀淀的壓得人窒息。
——
瑯琊閣內,余道明余道遠,二人正襟危坐,神色各異。
余道遠將最近幾天收集而來的情報,細細說與余道明去聽:
“司馬寧則此人,紫府修為,是司馬南最小的兒子,傳言中他不受重用,在閩山宗內,司馬南的其余子嗣,都各有司職,唯獨他從不與人去爭…”
“更有人說,若不是大別山脈太過遙遠,偏僻,只怕輪不到司馬寧則來任職…”
“甚至有種說法,司馬南都快忘了,有這么一個兒子…”
“值得一說的是,此人幾乎書不離手…”
“……”
余道明眉頭緊鎖,他的神色忽暗忽明,慢慢結合所有的消息,默默在腦中去推測司馬寧則的心性、猜測司馬寧則來到此處的目的、以及他的處境…
余道明凝神一息,他取出紙幣,細細寫下一些文字:
先是從司馬寧則的身份出發:
“司馬子嗣”、“大別坊市鎮守之職”、“并無道侶”……
隨后,余道明眉目一擰,提筆再寫:
“邊緣人物”、“主動來此?”、“亦或被排擠而來?”……
“書不離手…?”
而后,余道明再取出大別山脈的輿圖…
三姓,三家紫府,周家、吳家、華家……
十六家,十六家筑基家族……
最終,余道明神色一頓,慢慢勾勒出兩個詞語:
“隱忍”、“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