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無價之寶
- 小夫子在上
- 羊高馬大
- 2150字
- 2025-01-08 16:40:12
周承敘凝神細觀,竟是溫養與煉化法寶的法門。
師家小姐比小狐貍細心多了,還專門在金絲玉貝中留了使用說明書。
這法門,相當細致,分別講了如何溫養、祭煉法寶。
溫養法寶最簡單,以神意、精血、真炁、詩詞文章、秘法等培養,如養孩童,是細心漫長的水磨功夫,對實力要求相對較低。
祭煉則要粗暴一些,對修為要求較高。
當然,無主法寶要簡單的多,滴血認主即可。
只是一般情況下,也就六品及以上法寶才有滴血認主功能。
周承敘在柴刀上劃了一下,滴血在金絲玉貝上,一陣七彩光芒閃過,認主成功。
再摸金絲玉貝,仿佛撫摸自己的手指,親切熟悉,神意微動便能操控,如臂使指,非常輕松。
握住柴刀,神意再動,瞬間收納柴刀在玉貝中,并且輕松隨意地擺置柴刀在玉貝內的位置。
然后是筆墨紙硯,同樣輕松。
把玩許久,收拾心神,打開另一份玉簡,竟是四書五經以及科舉考試所要用到的全部經典、古人所作文章、歷代科舉考試優秀試卷,密密麻麻足有兩萬多頁,尤其那些歷代科舉考試優秀試卷還全是真跡圖片,類似于真跡影印本。
師家小姐當真……用心良苦。
其他也就罷了,歷代科舉考試優秀試卷包括所有狀元卷,可是好東西,在各大家族里都是秘不外傳的寶物。
詩書傳家,傳的是什么?
傳的就是這一代代的積累。
普通人家出身的考生,每日所讀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圣人先賢經典文章,好是好,可如何把這些東西用在考試中,卻一無所知,偶爾得老師指點幾句,便如獲至寶。
可有底蘊的大家族卻不同,這些家族里的子弟們,從一開始就在學習如何考試,還有數百上千份甚至更多的優秀答卷可以參考,每日所學答題技巧,隨便一條都能碾壓普通考生。
當然,如何答卷只是基本功,如何出仕為官,如何經營人脈,如何交際人情,如何應對世間各形各色的人與事,這些才是最有用的,學了這些,便是不走科舉之路,經商從軍也勝過普通人許多。
師家是本朝新貴,但實力強橫,弄這么一套歷代科舉優秀答卷不難。
但對現在的他來說,這份玉簡就是無價之寶。
這個人情,欠得更太大了。
周承敘大致瀏覽過,收入識海,以待隨時閱讀學習。
上床睡覺,深度睡眠一個時辰恢復精力,早起洗漱吃飯,待學員到場,開始授課。
他除了教理論,也實打實地教一些固定的套路,因為有些學員實在無法理解基本原理,只能生搬硬套。
所以,他為日常所用家具都做了一到三套模板,掌握模板,就能制作出標準化的家具,記住的模板越多,能做的家具也越多。
實際上,這也是絕大部分手藝的傳承方式。
畢竟幾乎所有手藝人都只是為了謀生,就像張二郎點豆腐腦,他只需要記住多少斤豆子點幾兩鹽鹵,不需要了解豆漿變成豆腐腦的原因、原理。
當然,有人想學,他也會教。
例如王木匠。
王木匠五十多歲,干了一輩子木匠,手藝嫻熟,經驗豐富,但一輩子都在做最基礎的木工活兒,桌椅板凳柜子桶盆棺材這些,閉著眼睛都能做得又快又好,早就到了瓶頸,意識到自己與高級木匠之間的差距。
所以毫不猶豫地報了五兩檔的課程,學的時候也最用心,不時還與他相互交流溝通。
還得意地說,這些東西都能當傳家寶,傳給兒子孫子,一代代傳下去,有這么一門手藝在,到撒子時候都餓不著肚皮。
他自然不會拒絕這么個好學的,所教授內容也不局限于之前說的五兩檔次。
有的學員偷聽,他也只當沒看見,從不攆人。
相反還故意漏點真東西出來。
以至于交了一兩銀子卻經常蹭五兩銀子課程的人越來越多。
入夜。
吃飯時,張二郎表示疑惑:“小夫子,他們蹭課,你咋不管管?要是舍不下臉皮,就讓老王替你出手。”
周承敘笑道:“蹭課好啊。”
“好?”
“有上進心,求知若渴,主動學習,多好。”
“可你吃虧了呀。”
“誰說的?”
“他們交了一兩銀子,卻天天聽五兩銀子的課,這不是吃虧是什么?”
周承敘呵呵笑道:“老張叔,教書不是做生意,身為夫子,只恨聽課的人少。”
“這……”
“這么說吧,目的不同。”
“目的?”
“對,做生意,目的是賺錢,自然是錙銖必較斤斤計較,可我開班授課,主要目的并非賺錢,”周承敘笑容溫和:“若只為賺錢,我有別的手段。”
張二郎更懵:“那,那你想干什么?做好人好事?”
周承敘笑而不語。
張二郎見狀也不好追問,只提醒:“可你這樣任人蹭課,那些交了五兩銀子的人會有意見。”
周承敘再笑:“我對他們也有額外的補貼。”
“啊?”
“只要他們愿意且有時間、有能力,我恨不能傾囊相授,”周承敘和聲道:“多教一個人,這天底下便多一個手藝人,每個手藝人都能養活至少一個家庭,這是很大的功業。”
張二郎聽到這話,忽然全身顫栗,一陣陣熱流自心底生出,涌遍全身。
這個小夫子……心系百姓!
還無功名,心中卻已有黎民與蒼生。
若是為官,必然是好官!
若天下讀書人都有這般心思,天下蒼生何至于苦苦煎熬?
這大半輩子見過許多讀書人,真正心懷蒼生且愿意付諸行動的只有周小夫子一個!
哪怕他以后變了心,變成醉心名利的祿蟲,也不影響今時今日的良苦用心!
周承敘見張二郎模樣,笑道:“老張叔,我會的手藝多著呢,都會一一傳播出去。”
“當真?”
“拭目以待。”
“廚藝呢?”
“也會,只是我的廚藝對食材、佐料、手藝要求都比較高,現階段不適合推廣,過幾年再說。”
張二郎陪著笑臉問:“你看我這小攤子能不能改進改進?”
周承敘笑道:“你這個其實挺好,雖然辛苦,但門檻也高,味道也好,一般人取代不了,便是千百年后也不會淘汰,如果想更進一步,那就得打造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
“城里賣豆腐腦的沒一百家也有八十家吧,味道差別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