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隨口胡謅,也有隱喻?
- 假裝我是文抄公
- 心臟解理
- 2030字
- 2025-01-02 23:55:39
照片的左下角有手機型號水印。
胡德明瞅著水印字母,一字一句念著手機型號,打開購物軟件搜索了下價格:
“……是百元機。”
崔迪擺手道:“模糊無所謂,重要的是這個背影!你們說是不是越看越像!”
胡德明瞧瞧照片,走到后方打量打量路安別,確實越看越像……好像有點不一樣?
胡德明仔細對比。
是他的錯覺嗎,怎么感覺實際站在他眼前的路安別,比照片上的這個人要更壯實一點?
如果是同一個人,應該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出現這種差別吧?
還是說這也是相機的問題,拍出來細節缺失,給人的觀感變了?
“路道友,照片上的人是你嗎?”
“是我,那時候我剛下課。”
崔迪驚詫:“居然這么爽快地就承認了?!”
“這有什么不好承認的?”路安別用更詫異的目光看回去。
搞得好像他不承認,就能在人證物證遍地都是的前提下證明不是他一樣。
崔迪撓撓腦袋,好像是這個理。
但按一般套路,不應該是先虛偽地拉扯幾輪,最后終于憋不住笑“我不裝了,攤牌了,我就是”……嗎?
“不,這不是你。”胡德明突然說。
“!!”路安別驚了:“你說這不是我?!”
誒,這個發展好像也是標準套路!崔迪愈發用力地撓腦袋。
壞了,要長腦子了。
胡德明肯定地點頭,目光在路安別的紅色短袖上停留,言之鑿鑿地說:
“你今天穿的T恤,是淺紅色的。
“但是照片上這個人穿的T恤,是橙黃色的!
“雖然你們的背影很像,但總不可能是你上完課換了件衣服,再回寢室的吧!”
“對吼!”崔迪拳捶掌心,恍然大悟,“這么關鍵的不同,之前竟然沒發現!”
路安別:“……”
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說那么一種可能:
它百元機的掃碼級攝像頭給我衣服拍偏色了?
你們倆個是在一本正經地搞笑嗎。
路安別低頭看一眼短袖,正面胸前有一只卡通小熊的圖畫。
但側面和背面是毫無辨識度的純色。
從拍攝的角度,剛好什么都不能拍到。
崔迪摩挲下巴,猜測著說:
“但仔細一想,其實也未必沒有可能嚯。
“比如這張照片上不是還有個妹子嗎,他們兩個好像在爭執什么事。
“會不會這妹子激動之下,不小心~把路安別的衣服扯壞了,或者潑水淋濕了。
“然后為了表示歉意,她把你帶去買衣服,或者干脆把她平時當睡衣穿的超寬大純棉T恤借給你!然后上面還殘留著她沐浴露淡淡的香味!”
崔迪越說越大聲,越說越激動,妒忌,嫉妒!
路安別聽笑了:“小雛男為了道觀想象力還挺豐富。”
“是或不是,我一聞便知!”
崔迪湊到路安別脖頸前,狗鼻子似的聳動兩下。
嘔出聲:“我靠,一身汗臭!”
失落失望,他的雛男幻想破產了。
“可惡,路安別你先別說答案,我再找找看。”崔迪嘀嘀咕咕著低下頭,全神貫注地翻手機找證據。
路安別對胡德明攤手聳了下肩,轉身走向廁所。
胡德明無奈地無聲笑了笑,拿好衣服也走進浴室。
幾分鐘后,崔迪歡呼一聲,指著手機大聲說:
“《灰姑娘》的作者和這個妹子是同一組的!
“他們起爭執的來龍去脈都解釋清楚了,相愛相殺好勁爆啊!
“雖然還是沒有他是路安別的鐵證,但這個叫白煦霞的妹子好萌啊,照片這么糊都看著好可愛。
“……胡德明?路安別?”
崔迪抬起頭,發現一個人也沒有。
轉過身。
浴室和廁所都傳來響動。
“我靠,你倆都進去了,我去哪蹲坑洗澡啊?”
路安別花幾分鐘時間,嫻熟地刷好馬桶,待坐上去時,馬桶已是光潔如新。
《刷馬桶經驗書》,他在吃晚飯時津津有味地學完了,好吃,有味。
馬桶的一切藏污納垢的死角、頑固污漬的清理方法,他都在一頓飯內,爛熟于心。
這所大學挺人性化,每層宿舍樓都有蹲坑式公共廁所的同時,每個寢室都有獨立的馬桶式廁所和淋浴室。
如果想泡澡,也有公共澡堂子可以去泡,充分照顧到了每種人群的生活需求。
甚至有新一級能耗空調,晚上還不限電!
這或許是新一輪大學生活中,路安別最大的安慰了。
原世界讀的大學相比之下,住宿條件可太垃圾了。
木板床,鐵窗淚,吸水龍頭漏水坑位。
限電不說,檢測電阻,打個游戲都能斷電。
上完廁所,路安別提起褲子推開門。
恰好胡德明也洗完穿好了衣服,從浴室出來。
而此時,崔迪也已不見——他去澡堂泡澡了。
“洗嗎?”胡德明用干毛巾揉著濕漉漉的頭發,問路安別。
路安別點頭,和他同時側身,切換身位進浴室。
“路道友,如果你真的是《灰姑娘》的作者。”
胡德明突然說:
“那你最好明天上午立刻用郵條快遞,把《灰姑娘》的紙稿發出去,地址隨便填哪。”
“怎么說?”路安別問。
胡德明道:
“郵條快遞是官方快遞,用它發紙稿,你的《灰姑娘》就有了時間戳,官方已為你公證。
“這能成為《灰姑娘》創作時間和投稿時間的有力證據,相當于簡易版版權登記。
“這樣將來萬一有人盜用《灰姑娘》,與你發生版權糾紛,你就能贏。”
“原來如此。”路安別頷首,這個建議確實有用。
如果他沒記錯,版權登記少說得等待30天,屆時發生什么,恐怕已來不及。
“謝謝提醒。”他道。
胡德明笑著:
“不客氣。我洗澡時仔細想了想,關于你講的故事,可能的隱喻。
“那個老乞丐,其實是指文學理論課老師吧。
“你交給他的不是五塊錢,而是精心創作的《灰姑娘》。
“故事受到他強烈好評的認可,他讓你看見了未來鮮艷的光明。
“于是,近乎是當頭棒喝的,你醒了過來。
“‘性情大變’,從陰沉自閉,變得開朗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