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間
- 羅衣
- 629字
- 2024-12-27 18:07:35
推薦序
我蠻早知道羅衣,看她媽媽的微信,知道她寫作,也畫畫,做模特,生得好看聰明念書好,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于是別人家媽媽當然高興了,談起來總是喜氣洋洋的。再后來拍vlog,我猜跟今天這本書有直接的關系,讀起來像是她拍攝里的獨白。
羅衣的獨白當然都是第一人稱的,是因為她念法國學校嗎?如果我悍然猜想的話,會是因為讀薩洛特的自述,讀佩雷克的《W》,乃至更遠的傳統嗎?今天的口語寫作肯定不再是問題了,寫作的形式,內容和傳播方法被一次次地拓展再拓展,于是基于口述和日常經驗的描述四處可見。接著是影像制作的大面積普及,書寫的權利更進一步的下放。于是重要的不再是制作方式,而是新的觀看和閱讀關系。對影像的觀看,閱讀和即時回應形成了一次次的補充和再書寫。日常生活的價值被重估了,在舊日可能會被認為是流水的記錄,就會變成今天鮮活的細節。作者也不再藏身于自己家中,而是仿佛與讀者們同在。文字與畫面還有觀眾的評論形成一種復雜的生產關系,繼而形成新的生產資料,在手機和電腦里,作者與讀者是同構的。
我們大概還會肯定上個世紀小說與群治之關系里的想象,繼而肯定新文學與新民的關系。那么視頻會是新的形式繼而帶來更新的新民嗎?無論如何,影像儼然成為普遍的閱讀形式。于是羅衣的描寫構成了這樣的新舊對比。在更為廣闊的文化圖景里,一個涉及更多人參與,形成連接與價值的恰恰是這樣的組合關系,一個新的事實。而我總是滯后的,自慚形穢地慢個半拍,在暗處無力地揣度和猜想。那么閱讀羅衣或許會是一個更好的開始。